2023年养老金上调,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可行吗?

2023年养老金上调,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可行吗?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分两种,一种是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另一种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大多数农民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年龄满60岁即可领取养老金,不过农民养老金并不高,全国平均水平每月在200元左右,而且领取农民养老金的人数较多,达到1.6亿人左右,比领取职工养老金的人数还要多出3000万人左右,因此,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亟待解决,那么,2023年养老金上调,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可行吗?

诚然,给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统一上涨500元后,农民养老金达到平均每月700元左右,在农村基本能够维持生活,直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有利于缩小职工和农民的养老金差距,但是这样调整并不可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养老基金难以负担。

农民养老金的发放由养老基金承担,而且其中一部分还需要国家财政补助,因为农民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只够支付其个人养老金部分,基础养老金基本都需要国家财政负担,如果给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那么每月就需要增加发放1.6×500=800亿元资金,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养老基金都难以负担。要知道,2023年提前下达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预算总额也只有1510.7亿元,相比每月支出800亿元,这笔资金还不够支付两个月,显然,给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是不现实的。

第二,不符合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农民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不同的缴费档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档次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更高,这体现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大的公平性,如果2023年养老金上调,给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显然忽略了缴费的重要性,不利于鼓励年轻人多缴费、长缴费,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各地农民养老金高低不同,统一上涨500元,将拉大差距。

城乡居民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由自身的缴费情况决定,基础养老金则由各地自行确定,差异较大,有高有低,比如最高的上海为1300元,北京为850元,贵州为113元。如果统一上涨500元,那么将会使高者越高,低者永远都追不上,势必会拉大养老金的差距。

第四,各地物价水平不同,统一上涨500元,不符合地区实际,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资和物价水平也不同,统一上涨500元,不符合地区实际,可能导致有的地区农民养老金能够维持生活,而有的地区则比较拮据,使部分60岁以上的农民不认可这样的调整方式。另外,统一上涨500元,对于日常习惯节衣缩食的农民来说,不是小数目,手里有钱后,可能使部分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出现集中消费的情况,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2023年养老金上调,60岁以上农民统一上涨500元,并不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养老金   农民   通货膨胀   养老保险   档次   个人账户   差距   负担   职工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