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孩,长大后注定没有家

最近,有一句话刷屏各大平台:

“女孩长大后是没有家的,希望你永远不懂。”

我也确实不懂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因为一直以来,女孩都被教育:

“家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心一意,是我们的安全感。

就算被所有人抛弃了,还有一个容身之所、遮风挡雨的地方。”

直到我在各个平台,看到无数女孩的哭诉,才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酸楚。

有的女孩,直到25岁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父母告诉她:“你毕竟会是外人”;


有的女孩,上大学后被迫腾出自己的房间,让给年幼的弟弟,回家只能睡客房;


有的女孩,在大城市租房打拼,省吃俭用为家里买新房,回家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来源:网络

她们说:“我哪有家呢?他们的计划里从来都没有女儿。”

她们说:“想家的时候,也就想一想,因为这个家没有属于我的地方。”

她们说:“我不配拥有自己的房间,因为我终究要嫁出去,我是个女孩。”

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为什么有的女孩,是一个家的主人,家是为她们遮风挡雨的地方;

而有的女孩,却是一个家的“外人”,家成为了容不下她们的地方呢?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说“有的女孩长大注定没有家”?

来源:unsplash

姐姐不需要家

有人说:“女生长大后是没有家的”这句话不完整。

这之后,应该再加一句“特别是有弟弟的”。

因为在很多庭中,“姐姐”不需要自己的房间,“姐姐”不需要“家”。

“姐姐”从小就被训斥:“你是女孩,你要懂事,要让着弟弟!”


“姐姐”从小就被教育:“你是女孩,学习好不如以后嫁得好。”


有的女孩,为了照顾弟弟,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房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有的女孩,父母花几十万给弟弟结婚买房后,自己却只睡在客厅;

来源:网络

有的女孩,父亲帮两个弟弟全款买房,却不愿意借钱给自己付首付,只能租房住;

我一直以为这些残酷的事实,距离我非常遥远。

但不久前,我的好友胜男在我面前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我才知道,原来没有家的女孩遍地都是。

来源:unsplash

年过26岁的胜男,从刚扯上结婚证的堂姐手中接过棒,正式成为一名农村“大龄剩女”。

今年中秋,胜男回湖南老家过节,本是一大家子齐聚一堂的大好日子。

还未开席,胜男的“终身大事”,就已成为一道重头菜,供饭桌前所有人津津乐道。

估计是萝卜吃太咸的老叔,开启淡操心模式:

“你也快成老姑娘了,赶紧钓个‘金龟婿’,给你买个房子,你就有自己的家了。”

来源:pexels

听完这一席话,胜男有些摸不着头脑。

她疑惑地环顾四周,看了看一脸讪笑的父母,这里难道不是自己的房子吗?

难道不是自己的家吗?

直到前两天,胜男看到一句话:

“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男孩子长大后是有两个家。”

她回想起刚搬入新家时,小自己10岁的弟弟随意选自己的房间,而自己只能选弟弟挑剩下的;

来源:pexels

弟弟满月没多久,父母便开始考虑为他买房。

准备将来的“老婆本儿”,而自己只能节省早餐钱,给自己买课外书。

她才明白那番匪夷所思的话背后隐藏着深意:

父母和弟弟,才是这个家的主人,自己只是寄居的客人;


父母不会花一分钱为自己买房子,想要有房子,自己就得嫁人。


在父母眼中,无论胜男多么孝顺,始终是一个要嫁到别人家的“外人”。

来源:pexels

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胜男总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为什么总在醉酒后哭诉自己没有家。

什么叫“家”?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给出的答案是:

“一个当你想回去,而别人不能拒你于门外的地方。”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

家是一个人的“心理氧气”,事关我们的生死存亡。

在心理学中,精神动力理论认为,家连接着孩子的情绪感受,是最重要的“安全基地”。

在很多人的心里,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自家”,是永远的港湾,是任由自己肆意撒野的安全堡垒。

来源:pexels

不管身处何方,这个家会永远在自己身边,永远是暗处的最后一盏明灯。

但在胜男这里,她就是这个家的过客,她与家人之间始终隔着一堵隐形的墙。

在这个家的过去,胜男永远是被忽视、被放弃、先牺牲的那一个。

就像胜男的名字蕴藏的深意,只因她不是男孩,是姐姐,要懂事,要孝顺。

而在这个家的未来,也不会有她的一席之地,尽管她与他们是亲人。

来源:unsplash

都说“血浓于水”,但作为一个家的女儿, 终将成为“泼出去的水”——

这是很多女生难逃的宿命。

缺爱的女孩,终其一生找寻归属感

在很多人眼中,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一定是神圣的、无条件的。

事实上,“无条件关爱”的理想化父母,是一种脆弱的浪漫幻想。

父母的爱,其实是无条件关爱和有条件要求的配比结合,多少带点功利主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女孩长大后注定没有家”:

因为有些爱是父母利弊权衡的结果,她们是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

她们缺的不是家,而是父母的爱。

她们不仅长大后没有家,她们从小就没有“家”。

胜男始终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夜晚。

来源:pexels

那时她与父母还住在两房一厅的老房子里。

因为弟弟吵着要有自己的房间,胜男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搬到满杂物的储物间睡觉。

胜男半夜惊醒,发现整个家空空荡荡没有人,安静到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而大门是敞开的。

这让年幼的胜男倍感恐惧,她只能裹着厚实的棉被,以寻求一丝安全感。

不知过了多久,村里有人敲锣说地震了,胜男跑到村里的空地。

她远远地看见,父母正抱着弟弟和邻居谈笑风生。

原来父母早就抱着弟弟跑出家门避难,唯独把自己落在了家中。

当父母的目光扫向自己时,他们沉默了——

那一刻,她感觉自己被整个家抛弃了,是一个没人要的“孤儿”。

这件事成为胜男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

来源:pexels

那晚的黑暗就像一个深渊,不断吞噬她的内心,掠夺她的安全感。

“我跟他们没有关系,我不属于这个家”,这个念头从此如同魔咒,禁锢着胜男的人生。

就像胜男一样,很多女孩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几乎无一不是孤立无助的,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和归属感。

布琳·布朗博士在其著作《归属感》中写道:

“我不属于我的家庭”这种感受,


即便是与贫穷、暴力、侵犯人权那些苦难相比,仍然是对人类最具有危险性的伤害之一。


因为它的能量足以伤透我们的心,摧垮我们的精神,撕裂我们的自我价值。


来源:pexels

不被偏爱的女孩,都有着破碎的内心世界。

她们的安全感在长期的情感忽视中分崩离析,常年被贬低的生活让她们无法摆脱自我憎恨……

即使胜男已经足够优秀,她的脑海中总会响起一个自我批判的声音:

“不管你怎么努力,你都不够好,比不上男孩。”

受困于这样的声音,胜男被迫竖起浑身的刺,用厚重的盔甲武装自己——

总是显得很强势、表现得很冷漠、执着于证明自我价值。

因为这样,他人就不能随意欺负她了。

来源:unsplash

这个内在声音也投射在了胜男的亲密关系中。

她受困于这样一种“情感游戏”中:

习惯性冷暴力,故意和其他男生暧昧,以考验对方的诚意。

前男友曾留给胜男一句话:“你的心硬邦邦,我怎么捂都捂不热。”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自我保护——

由于长期在痛苦的煎熬中,胜男害怕受到伤害;

所以在感到痛苦前,她把这份痛苦先转嫁给对方,以保护内在的自卑不被发现。

她曾对我说:

“我很难信任一段关系,因为无论什么关系,到最后无一不是分离,


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感到非常孤独和恐惧。”


实际上,她的内心极度渴望被人看见、被人在乎、被人接纳。

不被爱的伤痕是永恒的刺青,不被偏爱的女孩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适应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来源:pexels

亲爱的女孩,你才是自己的港湾

从我们出生起,父母是我们在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家庭是我们的港湾。

承认父母并没有那么爱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家的“外人”,无异于抽走了我们生命中的终极支撑。

社会总在告诉那些不被偏爱的女孩:

“父母其实很爱你,他们只是有自己的难处。”

这其实是在变相伤害女孩。

因为他们在强化女孩的内在批判声——

父母不够爱你,是因为你还不够好。

这对女孩的生活造成巨大伤害——

它让女孩们缺乏信任、愤世嫉俗、因自卑而隐藏真实的自己;


它让女孩们无法与那些真正欣赏她们的人、爱她们的人建立关系。


如果你想朝积极的方向努力,被人看见、被人在乎、被人接纳……

你必须摆脱这颗顽固而致命的绊脚石:

承认自己不被爱,并且学会更爱自己。

研究表明,学会更爱自己是幸福、成功和受欢迎的关键因素(Crocker, & Knight, 2005)。

因此,自爱是过上美好生活的关键。如何才能爱自己多一点?以下有4个小建议供参考:

来源:unsplash

1、练习慈悲冥想,学会对自己和他人仁慈

慈悲冥想是一种冥想,可以帮助你培养对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仁慈态度。

在冥想过程中,对特定的他人或者自己重复默念一些话,例如“愿你快乐”或“愿你免于痛苦”(Zeng et al., 2015)。

有研究发现,慈悲冥想训练能够改变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降低压力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减轻负性情绪及相关的疾病如压力、倦怠、抑郁、焦虑等。

同时,它能够增强正性情绪,比如无私的友善、共情、欣赏的喜悦和平静(Zeng et al., 2015),以及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社会关系等。

来源:unsplash

2、学会自我宽恕,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

一项研究表明,连续6周接受自我宽恕练习的成年人,其压力、愤怒和焦虑等负面症状低于未接受练习的人。

即使练习结束4个月,他们也仍保持着更为乐观的心态(Harris 等人,2006 )。

自我宽恕的关键所在,就是学会正视、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其他人对你的期望。

原谅那个试图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的自己,并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改变,你可以试着:

来源:pexels

3、 练习自我感恩,将“自我否定”转化为“自我肯定”

学会感恩目前、此刻、当下的自己,感恩你目前所有用的一切。

有研究指出,当人心怀感恩时,大脑回路会释放多巴胺帮助缓解失眠、压力及焦虑等负面症状。

即使感恩的情绪消失,它对身体的正面影响仍会持续进行。

自我感恩能够将原有的“自我否定”,由内而外地转化为“自我肯定”。

试着每天写下至少3件关于“感激自己”的小事。

例如,感恩自己拥有可爱的酒窝,感恩自己今天穿了漂亮的裙子,感恩自己今天学会了做一道菜。

可以选择在起床时或睡觉前记录:

起床后记录,能帮助你开始新的一天;


睡觉前记录,则能将一整天的情绪卸载,提升睡眠品质。


来源:pexels

4、采取实际行动,向自己证明“你爱自己”

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向自己证明“你爱你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实,这就像谈恋爱一样。

你的伴侣总在口头上说“我爱你”,但如果他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那么你可能不会相信他的诚意。

所以,如果你要爱自己,就必须向自己证明“你爱你自己”。

比如,你可以下班后买一束可爱的小花送给自己;

买一些可以实现目标的课程或者工具送给自己;

或者为自己挺身而出,去抵抗那些冒犯自己的人。

任何表现出自爱的小举动,都可以帮助你“看见”你爱你自己。

来源:unsplash

写在最后

在此,借用席慕容的一首诗,献给“没有家的女儿们”:

在这人世间,


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


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


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


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亲爱的女孩们,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并不是有房子,才有家,也并不是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

而是有爱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愿每一个曾在孤独中彷徨的女孩,都能找寻到真正的家。

作者:皮不露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女孩   归属感   弟弟   情绪   房间   姐姐   父母   自我   来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