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九品小官,岁禄三百石 唐朝的公务员待遇真那么好吗?

白居易有一个头衔——“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有一项开创——政治讽喻诗的。

白居易有一首诗——《观刈麦》。

《观刈麦》里面有一句话——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作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36岁,时任盩厔县尉,盩厔县隶属京兆府,县尉品级为正九品上。

白居易

对于这首诗的解读一般是:诗人有感于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苛捐杂税予以指责,对自己无功无德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首先要说一句:这首《观刈麦》同样是白居易所独创的讽喻诗中的一首,有其进步意义。

但是观棋看到这儿的时候,第一感觉是白居易在夸大或夸张,一个九品官一年的俸禄就有三百石?要知道换算下来可是3万多斤呐。唐朝的公务员待遇真的有那么好吗?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来探究一下唐朝的公务员待遇是怎么样的。

一、俸禄

俸和禄是两码事。

俸是月俸,禄是年禄。也就是说,俸相当于月工资,禄相当于年终绩效。

俸发的钱,禄发的是粮食。所以俸有时也叫“俸钱”,禄也叫“禄米”(前期发粟米,后期改为发米)。

俸又分为:月俸、食料、杂用。

月俸:用来购买粮食以外的生活必需品;

食料:用来补助工作餐和个人生活;

杂用:用来自备工作所需的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月俸的发放只按品级,不分正从,也就是正一品和从一品的月俸是一样的。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观棋自己做了一张表。

月俸表

这个发放的都是钱,也就是开元通宝。从表中可以看出,九品官每个月能发1500钱,也就是一贯半的开元通宝,一年下来一共可以发18贯钱。

至于禄,之所以叫年禄,一开始就是一年发一次,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才分为一年发两次,春秋各发一次。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一开始只有京官有年禄,外官是不发年禄的,可能是李渊自己也认为外官有灰色收入吧。

也是到了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贫质,宜给禄着亲。”这才给外官发年禄。但规定:“外官降京官一等,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为一等。”(新唐书·食货志五)

依据这些记载,观棋同样也做了年禄的表格,分为京官和外官。

京官年禄表

外官年禄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正九品的县尉年禄是37.5石。

元和年间的米价大约是150钱/斗,粟价大约是80钱/斗,也就是说1贯钱能买大约6斗多米。我们多算点,按7斗算,正九品的县尉一年的月俸大概能买12.6石米,加上年禄大约是50石米。

如此看来,白居易的诗中所说“吏禄三百石”确实是夸张了,而且还夸张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而是足足六倍,就是用来买粟也是夸张了三倍。

不过不要着急,观棋上文中所说的俸禄指的是安史之乱之前的,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官员的俸禄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安史之乱前,京官的待遇好,外官的待遇差;安史之乱后,京官的待遇差,外官的待遇好。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逐步取消了年禄,只发月俸,而且把月俸的各种名目进行了整合,只发一种。

第三个变化是:月俸由发钱变成钱帛混着发。因为唐朝的钱帛本位稍嫌复杂,我们下文还是统一换算成钱来表述。

安史之乱后,各级京官和外官的俸禄具体数值是多少?很遗憾,观棋查了不少文献,都没有查到具体的内容,只能从一些文献的记载侧面去进行推测。

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是时,州刺史月奉至千缗……而京官禄寡薄……薛邕由左丞贬歙州刺史,家人恨降之晚。崔祐甫任吏部员外,求为洪州别驾。使府宾佐有所忤者,荐为郎官。其当迁台阁者,皆以不赴取罪去。泌以为外太重,内太轻,乃请随官闲剧,普增其奉,时以为宜。”

也就是说当时作为外官的刺史(多为四-五品)的月俸达到了1000贯,这比安史之乱前多了百倍。

薛邕由吏部侍郎贬官为歙州刺史,家里人不但不伤心,还都嫌他被贬的晚了。

崔祐甫放着吏部员外不做,到处托人去洪州当个副市长。

州府的下级官员如果不听话,长官就会把它们推荐到京城去做官。

有机会当宰相的,也都找各种理由不进京。

这就说明当时的外官真的是肥缺,京官也是真穷。穷到什么地步呢?

京官中月俸最高的是三太(太师、太傅、太保)是200贯,最低的是国子监书算、律助教等官,一个月的工资仅有1贯。这点工资只够买不到7斗米,也就是大约70斤米,即便是买粟也只能买大约150斤。这么点儿收入,自己吃也就是勉强,想要养家糊口就难了——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

所以李泌当时奏请给京官涨工资,涨多少呢?《新唐书·李泌传》里没有说,但是《资治通鉴》里面说是“悉倍其俸”,也就是说工资翻倍。但是据《唐会要·内外官料钱》记载:“旧额三十四万八千五百贯四百文,新加二十六万八千三百五十五贯四文。”算下来也就是涨了大约70%,并没有翻倍。

但是我们还是没找到作为正九品的县尉一个工资是多少。但是从《唐会要》里找到了一次给外官加工资的记述,当时刺史是没个月加工资80贯;县令每个月加工资40贯。

考虑到县尉也算是县里的重要官员了,就打这次加工资加10贯算,一年下来也有120贯。如果再加上本来的工资,估计一年300贯,也算是合理推测。

综上所述,白居易在《观刈麦》里面所说“吏禄三百石”,即便是为了押韵,不是实数,也相差无几。这在当时的社会,应该算是高工资了。

二、其他待遇

唐朝的公务员不光是有俸禄可拿,还有其他不少福利待遇呢。

比较重要的一个福利是朝廷给配下人,京官五品以上叫防阁(护卫),六品以下叫庶仆(仆人)。一品配96人,二品配72人,三品配48人,四品配32人,五品配24人,六品配12人,七品配8人,八品配8人,九品配2人。

外官白直(护卫)和执衣(仆人)。二品配护卫40人,仆人18人;三品配护卫32人,仆人15人;四品配护卫24人,仆人12人;五品配护卫16人,仆人9人;六品配护卫10人,仆人6人;七品配护卫7人,仆人6人;八品配护卫5人,仆人3人;九品配护卫4人,仆人3人。

还有一个福利是放假。唐朝的公务员假期也是比较多的:

元旦(今天的春节):7天 ;寒食:7天 ;冬至:7天;夏至:3天;中秋:3天;腊八:3天;万寿(皇帝的生日):3天;24节气中除去夏至、冬至和清明之外,剩下的每个节气,放假1天。

算一算全年大概是54天。而且这还不算完,还有田假、授衣假,还有佛诞日、老子(跟唐朝皇帝都姓李)生日也都放假的。

另外碰上重要的皇室成员或者朝廷重臣逝世,皇帝往往也是大手一挥——放假!

看来,唐朝的公务员待遇还真的是挺好啊!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唐朝   县尉   京官   待遇   安史之乱   俸禄   吏部   刺史   仆人   公务员   也就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