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苏子祥:桥上往来人

桥上往来人

文/苏子祥

江南多雨,自然也多桥。老桥,新桥,石头桥,铁索桥……在湘中蓝田,一座座桥安然地躺在岁月的怀抱里,不问风雨,不问春秋。桥边有井,桥上有人。这桥上往来人,在滚滚烟火气里成为了蓝田的一道风景,不经意间赐予了蓝田一抹诗意。

在涟源三角坪与民主街之间,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叫星桥。就蓝田而言,星桥没有恩师何仙草所写的乌鸡渡桥那样独特,更没有钱钟书先生《围城》的背景蓝溪桥那般人文。星桥,普普通通,安安静静,没有文人捧。星桥,不知独自走过了多少岁月。还好,寒来暑往,还有这往来不绝的过桥人,让星桥不那么寂寞。谈及生活杂物或时令蔬菜时,涟源人们如果说桥上有卖,或在桥端可以寻到,不用说,这座桥一定是星桥。星桥在涟源人的潜意识里,已经成为了每日生活必经的点,必过的桥……星桥的前世今生,我没有过多的了解。星桥名取何意,建于甲子还是癸丑,这些似乎已不重要。我只需知道:世间烟火滚滚起,桥上常有往来人。

桥由大料石构成,由于风雨的洗礼,有了些青黑色,星桥两边也长满了青苔,青藤。桥下,是涟水轻轻流淌,漫向诗意盎然的远方。桥的一端,是大市场。市场里,琳琅满目,样样俱全。家庭妇女们每日早晨都会来到市场里,采购好一天的食材。如果吃腻了市场里的各种食物,那你一定要往桥上走!相信我,在桥上,另一番风味在等待。果农自己种植的水果,菜农在乡间用有机肥种的时令蔬菜,还有土鸡土鸭,手工腌鸭蛋,涟源白马鱼仔……

在星桥桥头的角落里,有几个卦摊,鬼谷子的弟子们拉着二胡,坐在那里,望着桥上往来人,等待有缘人,前来算一卦。桥的另一端,是民主街,那是条老街了,从名字上看,就带着社会转型时的气息。前街是糍粑店,糍粑有糯米的,绿豆的,都是我的最爱。后街大多是卖红白喜事用品的店铺,古老的房屋和这些老店铺互相衬托,神秘感和神圣感自然而来。人们在大市场,民主街购买了东西后,大多要走过星桥,如此,他们都算桥上往来人。

清晨,担着果蔬从涟源大山里走来的老菜农,挑着鱼仔等各种土货的生意人,背着二胡卦书的算命人,来到桥上,开始一天的生意。天亮以后,买菜买水果的家庭妇女,慕名而来的求福人,做着他们要做的事,过着他们这一天,这一生必过的桥。夕阳西下,菜农在数过那些皱皱巴巴的散钱,挑着大竹簸箕走回了家,桥上人影越来越稀疏,热闹了一天的星桥渐渐回归了月色,回归了安静。菩萨圣诞时,人们在民主街买了香纸,再到桥上买上水果供品,去往洪水岭的庙里祈求平安。七月半到来时,人们提着烧纸从桥上走过,回家祭祀先人。到了腊月,桥上往来人更多了,桥上往来人也更忙了。市场里充满各种年货,任你选,任你挑,糍粑店也每天生意兴隆,顾客不断。

不问日出日落,过年过节,不管四季轮转,寒来暑往,气象万千,晴雨交替。桥上往来人,络绎不绝,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桥上,讨价还价,卜问前程;在桥上,稍稍驻足,走走瞧瞧;在桥上,遇上老友,话话家常……桥上人,将生活气,烟火气带给了老桥。老桥,也将岁月沧桑,人间百态带给了桥上人。桥上人从星桥上走过,感到挺方便。星桥有人从上过,感到欣喜,且不寂寞。我常常提着蔬菜,背着吉他,挽着母亲的手,做一个桥上往来人。我也偶尔在桥头算上一卦,知道未来可期……

星桥已老,记忆不老。做了桥上往来人,一定是幸福的,也一定是享受的。

苏子祥,笔名斑马祥子,方与圆。2004年生,冷水江人。多次获得市县两级征文比赛一等奖。师从作家何仙草。有作品见于省级纸质刊物《西南文学》,其他作品见于国家级纸质刊物《神州文学》,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各地区晚报日报等。即将出版第一部散文集《从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冷水江   鬼谷子   蓝田   寒来暑往   糍粑   菜农   涟源   仙草   家庭妇女   纸质   烟火   散文   民主   水果   岁月   市场   苏子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