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莆田汇兑局与侨汇局

汇兑局

莆仙的私人钱庄汇兑局(角票局),滥觞于经营以兑换银两、制钱为主的“钱铺”,随着商贸发展,成为专门办理存放款和汇兑的钱庄。1924年涵江轮船栈开设莆田首家汇兑局——恒安汇兑局。到1928年先后出现了建源、东兴、天益等30余家汇兑局(角票局),庄主主要是豪绅、商户或市侩。1932年,莆田县政府又同意设立隆祥、晋丰、广美等20余家票局,发行兑票,如1928年发行的“广美庄”兑票。

侨汇局

莆田县石庭、埭头、华亭、江口、平海、秀屿、笏石等小集镇也相继成立票局,仙游县则于1926年开设通益、丰美等票局,同样也发行贷用券,如1933年发行的“丰美贷用券”(图18-4)。枫亭、榜头、沙溪、郊尾、盖尾、杉尾等集镇,开设枫东、四通、恒通等票局共计20余家。另外,闽浙赣人民游击队闽中支部司令部于1949年6月发行“闽中支部钞票”,则是莆仙人民在金融违约方国民党政权斗争的重要史证。

莆田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早在唐代,就有人远渡南洋谋生,兄带弟、叔带侄的举不胜举。

  莆田人特别能吃苦,旅外侨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他们身居异邦,心怀祖国,热情关心、积极支援家乡的建设事业。绝大多数身居异域,都是靠勤俭、拼搏来创业。有些人创业有了一定积累,就想寄钱回家赡养父母和妻子。在莆田未设“侨汇局”前,由于交通非常不便,他们寄钱有些困难,寄钱时一般采取二种形式:一是委托华侨“走水客”,就是经常回国引渡亲戚朋友以取得适当报酬,或贩售货物者;二是与其他的侨胞以对拨的方式汇回,如某一华侨在海外经营需要资金,他就吸收华侨的汇款,开给收据,汇客把收据邮寄给国内收款人,凭据向指定的商号(或人)领款,或托人带回。

  后来,由于去南洋的人多了,寄回来的款也逐渐多了,才产生侨汇局的机构。民国八年(1919年),城郊西洙村侨眷吴坤璜首创莆田县侨汇局。股东有吴鸿畴、吴春华、吴坤璜、吴仁舜、吴鸿绪、吴鸿燕、吴鸿标、吴亚沐、吴亚照。办公地点设在涵江宫下,经理吴济璜。

  后来,又有聚华、灸通美,义德等号,至民国廿五年,有福源隆、新和、福源兴、义德、承丰、建南、亨利、美兴、通美、程茂盛等号。

  民国廿九年,福源兴、通美停业,新增义和、永和2家。

  民国卅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南洋各地被日军占领,侨汇局全部停业。这时不少侨眷生活困难,只好在涵江宫口街上靠卖故衣(旧衣服)来度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部分侨汇局恢复了正常业务,新开设了大陆、建新、友和、正泰、泉通等几家。

  侨汇局的开通,为华侨汇款和侨眷取款提供了极大方便。

  莆田县侨汇局的国外侨汇局设在新加坡。初时,当地政府有发给营业执照,分甲、乙两种,甲种收保证金叨币1万元,乙种叨币5千元。持有甲种执照可直接向当地银行申请储汇,持有乙种执照的,只能转交甲种局汇出。后来虽限制汇款,仍半公开经营。

  当时,各侨汇局在南洋的机构,多集中在新加坡一处,下设有代理店50多处,遍及马来西亚、南婆罗洲等26个埠头。

  印尼方面,在荷兰国家统治时期,没有管汇,独立后,开始管汇。

  侨汇多是由新加坡经手港汇至上海,也有直接汇到上海的。一般以10天为一期,之后,还有15天的汇期。

  当时,派送员送款时,一定要替侨眷保密,不得泄露机密,所以,派送员要常换衣服,不易被人认出;二是不能到处声张某某家领到侨汇。

  在涵江侨汇鼎盛时期,有些华侨除了汇单,还在国外买了面粉、化肥等物资运回涵江,以托运单通知侨眷前去提货,多数侨眷都是按国内标价卖给国家,以换取货币存入银行,随时可取用。

  建国后,国家统一金融业,各商业银行都开设有外币结算业务,私人或股份制侨汇局则停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莆田   侨汇   民国   角票   南洋   侨眷   丰美   集镇   新加坡   华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