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邓小平逝世,卓琳含泪给江泽民写信:小平临终前交代了4点

前言

“小平同志的愿望只有这些吗?”看完来信后,江泽民的身体微微颤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薨然长逝,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享年93岁。一时间举国同悲。此时的江泽民收到了一封来信,信是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差人送来的,信中表示邓小平临终前交代了4点。看完信后的江泽民的身体微微颤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那么,小平同志临终前交代的四点究竟是什么?

人人敬重的邓公

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踏上列车怀着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厚关切,奔向广东。途中每经过一个大站,邓小平都会坚持下车,关心的询问当地的情况。1月19日上午,列车到达深圳火车站,邓公下车时容光焕发,时隔八年之后,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终于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按照行程安排,由于路途遥远、旅途劳累,在邓小平抵达深圳的第一个上午是安排休息的,但是刚到房间的邓公便跟陈开枝秘书长说:“到了深圳,坐不住啊!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吧!”随后便赶往深圳的国际贸易大厦,群众们看到从电梯出来的邓小平时都非常激动,纷纷鼓掌,向他致敬。当时还有人由于过于兴奋而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小平,你好!”邓小平听后心里十分高兴,还亲切的与他们交谈。

邓小平此行,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并且,在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也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此次南方谈话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指明了方向。

1994年以后,年迈的邓公就很少露面了,退居幕后在家里工作和休养。1996年12月的一天早上,邓公有些咳嗽并且感觉呼吸有些困难,吃不下任何东西,身边的医生检查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邓公此时的身体状况,于是立即将其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卓琳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哽咽地说道。

元旦那天,北京下了一场小雪,病房里的邓小平躺在病床上,随身的医护人员黄琳守在邓公身边。电视里正在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邓小平指着电视里的人问:“里面那个人是谁呀?”黄琳看了看电视里的人,又看了看邓小平笑着回答:“那是您呀!您看清楚了吧?”随着镜头的拉近,邓小平终于看清了,那个人确实是自己。

随后黄琳又向邓小平介绍,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纪录片,名字叫《邓小平》,一共12集,主要讲述邓小平的生平事迹,里面还有很多赞扬他的话。听完黄琳的介绍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接下来,邓小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那段时间,邓公每天都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中,但是尽管如此,他一直很安静,从来没有发出呻吟。”黄琳回忆道,

除夕夜,邓小平因为病重留在了医院,看到邓公的精神还不错,炊事员就煮了饺子还做了几个菜端到病房里,并且叫来身边的几位医护人员一起陪邓小平吃年夜饭。看着这样的场景邓小平也发自内心的高兴。大家也共同举杯:“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只可惜大家的愿望并未实现。2月19日傍晚,邓小平病发被紧急送往手术室,大家都在走廊焦急的等待,每个人心中都在默默地祈祷能有奇迹发生。但是最后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奇迹并没有出现,无法接受显示的卓琳扑在病床上喊着:“老爷子!”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回应了。

就这样,一代伟人邓小平,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走完了他93年的生命旅程,撒手人寰。

20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像往常一样冉冉升起,当过期升到顶端后,“降——半——旗!”这声沉重和低沉的声音出现在观众的耳中时,人们才知道,人们敬爱的邓公去世了。一时间,全中国大地上笼罩着悲痛与哀思,无数个城市哀乐不断,万民同悲。

邓小平的遗愿

而在北京,得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医院附近的五棵松路口人潮涌动,人们知道邓小平的灵车会从这里经过,便都在这里安静的等着。一位82岁的老人哽咽着说,“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我一定要送送他”。

人群中还有个人是天津武清县的一个农民,名叫方子青,他和妻子赶了120公里路来到北京,直奔五棵松路口,站下就不走了,说是来给小平同志送行。“是他让我们吃饱了穿暖了。”他一边抹泪一边说。

与此同时,强忍悲痛的卓琳想江泽民写了一封信,转达了邓小平的4点嘱托:第一,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要设置灵堂;第三,解剖自己的遗体,留下眼角膜,来供医学研究;第四,把骨灰撒入大海。

“小平同志的愿望只有这些吗?”看完卓琳的来信后江泽民身体微微颤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2月24日,邓公的遗体将送往八宝山火化。得知消息的民众为了再看一眼这位时时事事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的“公仆”,早早的就等在了路边,不到3公里的道路两旁,挤满了10多万人。

3月2日上午,一架载着邓小平骨灰的专机飞悬停在在大海上空,卓琳一遍一遍的喊着邓公的名字,最后含泪把骨灰和五彩的花瓣洒向了大海。

其实邓公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他最终未能亲眼见证。为了弥补丈夫的遗憾,在香港回归之际,卓琳向中央提出请求,希望能替邓小平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仪式上,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在场人士介绍卓琳时,整个大厅掌声雷动,向卓琳同志至以最高的敬意。看着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卓琳流着眼泪在心里默默的说:“老爷子,你看到了吗?”

永远的灵魂伴侣

邓小平与卓琳相识于延安,1939年夏天,邓小平回延安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参加了老战友欧阳毅的婚礼,在席间的谈论中大家得知邓小平已经单身6年了,6年间他专心革命,无暇考虑自己的婚事。于是大家便热心的帮他张罗对象。

其中最热心的好友邓发,一有空就带邓小平到陕甘宁边区的政府保卫处去,因为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年轻的女同志,而邓小平就在这里认识了性格活泼开朗的卓琳。

卓琳原名蒲琼英,1916年4月出生在云南一个大户人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又备受宠爱,蒲琼英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3岁时,蒲琼英考入北京女子一中,并在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家乡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

大学期间的蒲琼英便积极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之后,七七事变爆发,蒲琼英和两个姐姐辗转从北京逃到天津,又从天津到青岛,最后到达西安。到西安之后又和30多名爱国青年一起历经艰辛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随后蒲琼英进入陕北公学,并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工作原因改名卓琳。

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压根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因此表达爱的方式都很直接,邓小平也是如此。在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之后,邓小平就托卓琳的朋友向卓琳表达了想要结婚的想法,但意外的是,接连两次的求婚,卓琳都选择拒绝。

对于为什么拒绝,据卓琳生前回忆:一方面因为自己还年轻,不着急结婚;另一方面,是因为两人刚认识,卓琳对邓小平也不是很了解。

面对卓琳的拒绝,邓小平会选择放弃吗?当然不会,这次的邓小平决定自己亲自去找卓琳谈谈。于是,邓小平找到了卓琳,向她坦承了自己的两次婚姻,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并且还谈及自己以前在法国勤工俭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还有自己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等等。

经过这次的了解,卓琳发现眼前的邓小平谈吐不凡,并且志向远大,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就这样,邓小平慢慢走进了卓琳的心里。1939年9月份的一个傍晚,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前,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聚餐会。

这个聚餐会是两对新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的婚礼。他们在毛泽东夫妇、刘少奇、博古等人的见证下,肩并肩照了一张合影,算是结婚照。就这样,没有婚纱,没有礼服,在大家淳朴的祝福下,两对新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几天后,邓小平带着卓琳离开延安,东上太行,开启了新的生活。

到了太行山驻地后,卓琳被安排在八路军总部工作,邓小平在前线打仗,二人一直聚少离多。生活中的邓小平不太爱说话,但是卓琳却活泼开朗,经常是卓琳说了半天后,却只能得到邓小平简单的回复。

但是随着慢慢的了解卓琳发现,其实邓小平的爱都在行动里,邓小平会在卓琳洗头时提前给她烧好热水,并且帮她用热水冲头发;也会在她生病时去帮她求医问药并且悉心照顾。感受到丈夫实实在在关心的卓琳也慢慢接受了邓小平的性格,两人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1941年,两人的第一个女儿邓林出生,1944年,儿子邓朴方出生,三年后,次女邓楠出生。虽然有了3个孩子,但是为了革命事业,卓琳不得不一次次忍痛把孩子们送回老家抚养,直到抗战胜利,两人在武安安顿下来以后才将三个孩子接过来,一家5口得以团聚。

在1950年和1952年,卓琳又先后生下女儿邓蓉和儿子邓质方,于是卓琳成为了五个孩子的母亲。一年后,卓琳带着孩子跟随邓小平搬到了北京,当时担任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不希望妻子再出去工作。于是,卓琳就在邓小平身边做起了秘书,帮助丈夫整理和送取文件。

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上卓琳也给了邓小平无微不至的照顾,邓小平工作忙,需要安静,卓琳便经常带孩子们出去,并且要求孩子们在家里要保持安静…

就这样,卓琳和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春秋,在这58年里,他们互相理解、相扶相携、相濡以沫。邓榕说:“他们表面上性格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他们两个都是非常真诚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他们又是非常纯粹的人,他们虽然表面上性格不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们有很多内在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是融合的。”如此便是所谓的灵魂伴侣吧!

邓榕

2009年7月29日,卓琳逝世,同邓公一样,享年93岁。在去世前她也签下了眼角膜捐赠书,并且嘱咐孩子们,把自己的骨灰洒在小河沟里,因为他坚信,即使在小河沟里,他最终也能与丈夫相遇。

结语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也是他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回首邓小平的一生,他的前半生,全心全意为中国革命付出,后半生也从未忘记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将中国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

生前的他,心中只有革命和建设,离世后的他,仍然挂念着祖国和人民,不愿意国家花费钱财来处理自己后事的同时还想着利用自己的身体来造福社会,奉献他人!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聚餐会   延安   天津   遗体   骨灰   临终   深圳   北京   交代   祖国   丈夫   妻子   性格   同志   身体   孩子   工作   江泽民   卓琳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