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我是城管》在沪展映!导演杨洋:平凡的生活更有冲击力

12月10日,由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与上海电影评论协会联合主办的《我是城管》映后见面会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一段85分钟的纪实影像,一个青年导演的大银幕处女作,为观众揭开了一份职业背后的故事。

《我是城管》是我国第一部以城管为题材的纪录长片,由青年导演杨洋执导。影片聚焦颇具争议的城管职业,采取蹲点跟进、实景拍摄的方式,纪录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一系列行动,集中表现了城管和摊贩、拆迁户这对矛盾体之间的博弈及其困境和无奈。

记者在观影时看到,整部影片没有说教,没有旁白,85分钟的影像用白描的手法展示,十分真实、生动,也打破了许多人对城管、摊贩与拆迁户的固有印象。但其实,从2016年开始,前后拍摄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摆在导演杨洋手中的原始素材长度超过了140个小时。

如何用镜头语言呈现这样一对社会矛盾体?杨洋告诉记者,自己的内心一直非常拉扯。作为弱势群体的摊贩,他们要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而作为执法主体的城管,他们要还路于民、还静于民。“各有各的苦衷,作为创作者,我也非常纠结。”因此,具体的拍摄对象几经变化,内容的取舍也是反复斟酌。

在杨洋看来,《我是城管》让他学会了打开自己,同时意识到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不仅要有故事的纵深,人物的纵深,还要有纪录片中的内核。“只有体味到被拍摄者的温度,才能够让真实呈现于镜头之中。”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在观影后称赞,这部影片表明了纪录电影的态度,“《我是城管》不仅关注底层,关注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导演在拍摄时十分客观冷静,把评判权交给了观众。”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林少雄也表示,城管本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这让纪实影像的拍摄有太多不确定性。“难得的是,导演在影片中采用了平视的态度,没有旁白,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呈现。”这让影片回到了更纯粹的纪录片立场。

杨洋也表示,自己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坚信纪录片要关注当下社会,作品既要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要体现人文关怀。“我觉得纪实影像就像贴地行走,那些普通人的生活永远比艺术更荒诞而有趣,更具冲击力。”

据悉,从12月2日至31日,《我是城管》将在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下的10家影院展映。

(受访者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城管   兰州市   导演   纪录   拆迁户   摊贩   电影   旁白   纵深   冲击力   纪录片   上海   纪实   影像   平凡   影片   艺术   杨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