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炮台令我军束手无策,运煤工:放着我来

1979年2月19日,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进攻到了谅山同登市的鬼屯炮台

原本势如破竹的我军却在这里碰到了阻碍,这个鬼屯炮台就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铁桶一般,使我军连续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就当许世友将军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叫做何国安的运煤工突然毛遂自荐,表示他有办法。

何国安

没想到,何国安仅仅去前线考察了一番,便让这个炮台变为了一个火焰洞。

一阵爆炸声过后,驻守在这里的1200多名越军,仅仅存活一人,我军成功拿下了炮台

那么,何国安有什么来头?何国安给许世友将军出了什么主意?

战役打响的原因

如今的越南是和我国广西、云南边境接壤的邻国,可是在秦始皇时期, 这片土地曾经被纳入了我国的领土,一直延续了千年。

直到宋朝,越南独立了出去,成为我国的藩属国。

在1858年到1883年之间,法国军队通过对越南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导致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而那时候的中国日子也不好过,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沦为了半殖民地。

在越南进行抗法斗争的时候,中国正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虽然正在准备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却也援助了越南不少的轻武器和装备,为越南的抗法战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到了1961年,我国发现自己的邻居越南又被美国入侵

虽然我国的条件有限,却认为中国和越南唇齿相依,应当互相帮助,所以我国出钱又出力。

在12年之间,给越南援助了200亿美元,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军事装备,还专门派了军事顾问,去教他们如何打仗。

可惜的是,越南在1975年打败了美国后,翻脸无情,转身对我国屡次挑衅,多次骚扰、入侵我国边境,让边境的百姓苦不堪言。

还非法占有华侨的个人资产,暴力逼迫华侨返回中国。

1979年2月17日,在忍无可忍之下,党中央一声令下,在中越边界打响了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东线战场的总指挥,便是老将军许世友,他在1906年出生,多年的戎马生涯,在打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已经73岁高龄了

越军作为打败美军的存在,虽然曾经是我们的“徒弟”,但是越军具有多年的打经验,一直在生死间搏杀。

而我国自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没有派出部队大规模作战,很多部队休养生息,恐怕将士们已经有些生疏了。

虽然努力训练士兵必不可少,但是选择一个能力值得信任的总指挥,也更为重要。

许世友作为广州军区的司令员,指挥能力自然是值得信赖的。

而且,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战斗力方面也很强悍。

他从8岁便开始跟着嵩山少林寺的师傅习武,16岁时,已经将少林的十八般武艺学得样样精通。

许世友本想继续在寺庙中修行,可是因为偶然的一次探亲时,失手将欺压良善的恶霸给打死了,导致他有家不能回,寺庙更是没有办法继续呆了。

许世友

许世友在1927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红军长征。

在抗日战争中,多次进行游击战和反“扫荡”,从副旅长升到了胶东军区司令员,发展并巩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他在1945年,解放了山东烟台等地区,在解放战争中,又从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升到了山东军区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志愿军第三军区司令员。

在1955年1月,许世友又参与了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江山岛战役,使江山岛成功解放。

可以说,在战争年代,这位将军出生入死,多次参加敢死队,赫赫战功,到了和平年代,仍旧是为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这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战场选择了他指挥。

攻击鬼屯炮台失利

在作战的第一天,我军便用炮火闯过了越军的雷区,并突破了越军的前沿防线,并穿插前进,阻击敌人。

不过,我军虽然在1979年2月17日和18日旗开得胜,可是,谅山同登的鬼屯炮台却是个硬钉子。

其实,在1979年2月18日,我军就已经收到了上级的命令,一定要拿下同登。

因为就谅山的地理位置来说,同登市是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地,不拿下它,很难让军队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向越南前进。

许世友分析了战略形势,认为对我军十分有利,我军应当乘胜追击。

在1979年2月19日,第一次进攻鬼屯炮台时,我军虽然已经拔了炮台附近的几个火力点,可是炮台内部有三处火力点,突然以猛烈的火力对我军进行攻击,让我军没有办法继续前进。

在一场激战过后,我军伤亡惨重,只能暂时停止攻击,退了回去。

在1979年2月20日,第二次进攻的时候,我军再次被炮台上的火力压制,我军的各种炮弹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我方的炮兵未能及时给步兵支援,导致步兵孤军奋战,再次进攻失败。

在两次失败后,我军专门开了会议进行总结,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是我方小瞧了越军,没有把这个鬼屯炮台当回事。

其实,这个鬼屯炮台并不简单,它是40年代初,法国人修建的。

修建这项工程一共用时3年,钢筋和水泥浇筑而成,墙的厚度达到了3米,炮台整体长300米,宽100米,高5、6米。

炮台分3层,又铁门在外面封闭着,炮台里面有水电、厕所、餐厅,足够容纳5000人在此驻守。

且防毒防火,有通风设备和火力系统,有300多个射孔和一道环形的堑壕。

这些设置,是敌军无法打败甚至无法靠近的根源当初日本人想要侵占这里,攻打了45天,仍旧无功而返。

而且炮台内炮弹和食物等物资都足够充足,甚至还有娱乐设施

这些越军在里面无忧无虑,根本不惧怕敌军的包围。

许世友将军作为总指挥,为此愁得不行。

既不能再让将士们去涉险,白白送死,又不能绕过炮台,况且时间紧任务重,这可怎么办呢?

之所以说是时间紧张,是因为我军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讲究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其目的便是为了防止苏联趁机对我国的北方动手。

在1978年11月,苏联和越南已经签订了军事同盟的协定,其内容是,如果有人进攻一方,另一方可以采取措施来保证这方的安全。

虽然我国在打仗之时,已经为这场战争下了基调,是给不听话的越南一些惩戒。

但是苏联还是开始在蒙古集结兵力,通过各种演练的行为来对我国示威。

虽然我国当时已经和美国交好,并且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并不惧怕苏联的出手,却不想给苏联发兵的借口和机会。

所以党中央希望能够打快仗,趁着天寒地冻之际,让苏联不方便,且来不及从欧洲调度100万大军相助越南,这场战斗便已经结束了。

等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了,他们再想发兵,就没有了理由。

况且从天气的角度来讲,越南北方在4月份便进入了雨季,到时候会给我军的大型军事装备移动、后勤保障运输增加困难,让战争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我国政府希望,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摧毁越南的军事装备、工程设施和防御设施。

打下谅山市,给越南以威慑,消灭他们几个师的兵力,打出我国的大国国威,稳定东南亚的局势,让越南不敢妄生霸权主义、侵略他国的邪念。

何国安的妙计

这个为我军解决燃眉之急的人,就是何国安,他是广西的壮族人,曾经在1943年被法国人抓去修建鬼屯炮台,这个炮台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地。

那时候他才13岁,在这里干了三年,通过自己的双手参与了炮台的建起,因为那段屈辱的经历,他对这里再为熟悉不过。

自从知道国家在和越南打仗后,他一直关心着这里的战况,那天看到有很多伤员被抬上了担架,心里担忧得不行。

何国安知道是因为进攻鬼屯炮台而受伤后,他认为自己应当做些什么了。

虽然他在1979年时,只是电厂的一名普通的运煤工,可是他身处广西,自然是能感受到越军是怎样挑衅我国边境的。

很多越军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抢劫中国老百姓的财物,会杀害村民,还会在地里埋地雷。

何国安有个外甥,就是在下地干活时,不幸被地雷炸成残疾的。

当天晚上,在何国安回家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他的妻子是不赞同他去前线这么危险的地方的,但是他认为自己应当挺身而出。

所以,何国安出现在了军营中,并向炮兵营副营长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在许世友将军的同意下,何国安得以去前线查看具体的情况。

何国安通过望远镜观察以及亲临现场实地考察,发现炮台的几个进出口都被我军炸得七七八八了。

但是那些狡猾的越军躲在里面不出来,炮台上的射孔又可以对我军造成猛烈的火力攻击,因此强攻非常困难。

经过反复地思考和回忆,何国安想起来炮台上有一个“天窗”,我军可以通过向“天窗”里放炸药,来将这些越军一网打尽。

可是,这个“天窗”到底在哪里呢?

1979年2月24日,何国安带着工具和8个工兵,不顾周围的炮火随时有将自己炸死的风险,爬上了平顶山,一步一步去寻找、去丈量那个可能的“天窗”。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的手上早已被石头划上了道道口子,脸上也都是黑乎乎的印子,却突然从满脸严肃的表情变为了笑容满面。

原来,他终于找到了一块水泥板,将水泥板拿开,这块黑洞就是所谓的“天窗”。

被炸毁的法国炮楼

在向“天窗”投放炸弹前,我军已经用越语向里面的越军喊话,告诉他们:缴枪不杀。

没想到,他们自持炮台坚固,并不将我军的警告放在眼中,相反,他们还会开枪来示威。

既然这样,我军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向“天窗”中投放了柴草、汽油、火苗、炸弹。

而他们自己开枪射击后,又恰好引燃了他们自己原本在炮台里放置的炸药,这样一来,这个炮台里面燃起了大火,还有噼里啪啦的爆炸声传来。

这波爆炸,从里面逃出来一个越军,出来后立即被我军俘虏了。

我军喷火兵准备向炮楼里的越军发起攻击

第二日,何国安又带着士兵找到了下一个“天窗”。

这下子,上次炮台中躲在角落中,侥幸没被炸死得越军也抓住了,鬼屯炮台终于被拿下了。

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何国安由于对这里的地形熟悉,又自愿为我军带路,为我军赢得同登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很多功劳,立一等功,并最终被授予“支前模范”这项荣誉称号。

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从地堡里逃出的越军被我军俘虏

从1979年2月17日开战的那天算起,前十天,解放军大部队负责围歼红河东西两岸、高平地区的越军,与此同时,我军派出一部分兵力对同登地区的越军进行进攻,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主力部队。

在1979年2月27日算起,共7天,歼灭了沙巴地区和谅山地区的越军。

在1979年3月4日,我军已经占领了谅山市区,并控制了该市附近多个高地,谅山市是越南的战略要地,径直通向了越南的首都河内。

我国军队部队所向披靡,对于越南来说,此次谅山战役的失败,也使得越南首都看起来岌岌可危。

越南的国家领导慌了手脚,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并多次开会,商议对策。

法国炮楼战斗缴获的越军武器

可是我国政府却在占领谅山的第二日,也就是1979年3月5日,宣布派出的边防部队全部撤回,并再次重申不占领越南一寸土地。

这句话和开战之前的说法相照应,体现了我国说一不二的大国作风。

其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像何国安一样主动帮助解放军的普通百姓还有很多,这也证明了“得道多助”,我军作为正义之师,老百姓也愿意拥护。

参考文献:

央广网:《历史回眸: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炮台   反击战   我军   越军   苏联   越南   司令员   天窗   束手无策   战争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