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主权威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后还有一句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呢?
而且大家不要有一个误区,认为殉葬就是希望妃子能自愿躺倒墓里面等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真到要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惜命的。
所以希望有人能心甘情愿陪葬,几乎不现实,所以殉葬关注的只是结果,至于过程怎么实现不重要。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被选中要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那皇帝保证有100种方法让她死得比愿意更难受,更难看。
所以,横竖都是死,你自己选吧。
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选了16名妃子殉葬。
其中一名朝鲜进贡来的妃子韩氏不愿死,对着明仁宗朱高炽哭求道:“吾母年老,愿归本国 。”
朱高炽无表情,挥了挥手,太监们就把这群妃子分别押到了一个小木床上,上方是悬挂房梁的三尺白绫。
太监们抓住妃子们的脚,让她们好借力踮起脚尖把头放进白绫打成的圈。所有妃子都害怕得全身发抖,哭得嘶声裂肺,但之前求情的韩国妃子韩丽妃反应最大。
她对着殿内角落的乳母痛苦地大喊道:“娘,我去了,娘,我去了...”
话还没说完,太监就抽掉了她的木床。
一群妃子挂在白绫上,疯狂挣扎,往日里千娇百媚的小脸也憋得通红,窒息地说不出话来。
随着大脑缺氧,这群妃子开始失禁,接着渐渐不再动弹,就此离开人世。
关于这段历史,《 李朝世宗庄宪大王实录一 》有记载:
“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铜之于庭,晌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堆颈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韩氏奶母)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所谓殉葬不过是封建帝王希望自己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生前的待遇,有人照顾,所以为了尽可能保证殉葬者遗体的完整性,所以他们一般会采用上吊、毒酒、活埋、绝食等方式来赐死殉葬的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殉葬制度一直是帝王的专属,而且有一个规定就是帝王生前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都要殉葬,但其实也不尽然如此,而且殉葬制度也不是帝王的专属,殉葬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妃子。
还可能是男宠······是的你没看错,是男宠,殉葬的也不一定是帝王,也有可能是皇后,毕竟中国历史上真正掌权的女强人也不在少数。
《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就是芈月传中的芈月)掌权后,风流无度,尤其宠爱朝中大臣魏丑夫。
她晚年卧病在床时日无多后,就下令让魏丑夫殉葬。后来由于大臣庸芮替他求情,才免于一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生前豢养男宠的事情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为大家熟知的包括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薛怀义等。
武则天死后和郜总李治合葬于乾陵,近年,考古学家在武则天的乾陵意外发现一个陪葬陵,这个墓室较为简陋,墓主是一位男性。
这个男性身份不明,墓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考古学家怀疑,他或是武则天众多的男宠之一。
一般来说,一旦被选定为陪葬者,几乎难逃一死,但历史总有例外,还真有少部分人成为了死里逃生的幸运儿。
《旧唐书》记载了这一一个故事:
毗伽阙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然公主亦依回纥法,剺面大哭,竟以无子得归。
翻译一下就是,唐朝唐肃宗时期,因回纥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将亲生女儿宁国公主指婚回纥可汗为妻,可惜宁国公主嫁过去不久回纥可汗就去世了,按照回纥当地风俗公主也该陪葬,公主不愿殉葬最终匕首毁容后回了唐朝。
不过这也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娘家。
明景帝朱祁钰驾崩后,明英宗便依照祖制,准备让弟弟的妻妾全部殉葬,甚至包括前皇后汪氏。
大学士李贤得知消息后极力劝阻,认为汪氏已废幽深宫多年,况且两个女儿还年幼,不应该殉葬。
明英宗听完后深感恻然,便下令赦免汪氏,允许她搬到明景帝称帝前的王府居住。
而汪氏也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免于殉葬的妃子。
殉葬制度从奴隶社会开始,经过封建王朝的延续,前后几千年,几经兴废,终于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彻底废除。
期间不知道有多人无辜的人因此枉死,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鲁迅先生那句:“中国封建充满"仁义道德"的历史,其实满本写的都是‘吃人’两字。”
更新时间:2024-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