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陷入绝境后,向李天霞求救,李天霞:三小时后,我替你解围

1947年5月15日,孟良崮战役激战正酣。夜,充满硝烟尘埃的夜,使人心里十分烦闷。

国民党军队试图重新夺回无名高地的计划遭到惨败以后,整顿残兵败将,妄图坚守520高地。敌51旅旅长却带着一部分人,逃向540高地了。

特务连攻击无名高地时,2营的6连和5连,也从山腰向520高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6连连长周锡康和指导员张优,都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参加革命的。两人在工作上配合很协调。

这次攻打520高地,6连作为营的主攻连,他们意识到承担这副担子,责任重大。

战前,周连长把进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都做了充分的估计和设想,逐个检查了每个战士的武器装备,生怕出现纰漏。

张指导员还召开了党团骨干会,用提要求、讲传统的方法,做了充分的战斗动员。现在,6连的干部、战士斗志正旺,他们不顾敌人狂轰乱扫,攻击矛头直指目标。

15日午夜,师部参谋传达了华野首长钟期光副主任的指示:“务必在16日拂晓前发起总攻,一定要当天解决战斗!谁先打下520高地,记大功一次。”

考验的时候到了。34团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重新调整了部署。令5连向520高地东北角迂回突击,打敌人的左侧后,6连从正面向高地实施主要攻击。

此时,特务连的干部、战士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死伤多半,愤怒到了极点。

连长冯如生见参谋长没给他们连分配任务,真有点沉不住气了,蒋政委早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冯连长,别急嘛!任务给你留着呢!”

“那,我们连向哪里打?”

“你把连队剩下来的人员组成2个班,沿山梁向右侧迂回,要狠狠地打!”

“是,一定要狠狠地打!”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经常教导部下要沉着的他,现在怎么也沉着不了了。

顶又顶不住,突又突不出去,张灵甫唯一的招数就是求援。他远向蒋介石求援,近向左右邻求援。

报话机传出的张灵甫的呼救声,越来越急促。他甚至不得不一反往日睥睨一切的骄横神态,向敌25师师长黄百韬、83师师长李天霞苦苦哀求。

其中,他给83师师长李天霞的电话尤为发自肺腑。他在电话中说:“李师长,看在你我弟兄一场,在兄弟危难之际,拉兄弟一把吧!”

李天霞在电话中附和道:“张师长,这话你就见外了。我李天霞怎么能见你老兄受难而不救呢?请你务必再坚持3个小时,我的部队会给你解围的。”

李天霞的部队是在途中,但速度缓慢。

张灵甫此时哭天无门。但他怨谁呢?怨人不如怨自己。谁让自己骄横自恃,目中无人呢?

他挂了电话后,又想起了黄百韬。于是,他又给黄百韬去了个电话,黄的回答,同李的一样。

此时的陈毅也在打电话。尽管当时胜利在望,但是华野的处境也相当危险。

陈毅在电话中说:“敌整9师、11师已靠近蒙阴,第5军已到新泰,整64师已到青驼寺。如在明天(16日)拂晓前不能全歼整74师,则我军将陷入敌人包围。无论如何要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74师,这样我们就全盘皆活了。”

5月16日1时,总攻开始。12师34团的攻击方向上。

冲锋号响了,特务连战士如离弦之箭,从山梁向敌人直插过去,6连和5连的指战员个个像爬山虎,顺着陡峭的山石冲上高地。

敌人以猛烈的火力拼命顽抗,机关枪嚎叫着,急雨似的排子手榴弹,在突击连队里爆炸,许多同志挂了彩,有的倒下了。我攻击分队在敌人密集的火网下,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忽然间刮起了大风,直刮得尘土飞扬,使人睁不开眼,攻击受阻,与敌人形成对峙。

天逐渐亮了。高地上的石围子明显地露了出来。敌人的两架战斗机飞来助战,不断向我军阵地低飞扫射,高地上的敌人也企图出击反扑,而攻击部队距离石围子只有20多米,情况万分紧急!

“一定要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蒋政委大声命令机枪手迅速发射。

面对猖狂的敌人,34团战士心里燃烧起一团团怒火。参谋长秦镜的眼睛红了。他抱起一挺机枪“哒哒”地向敌人猛扫过去,反扑的敌人一个个倒下去了。

常言说,将是兵之胆,兵随将转。指挥员的镇静、勇敢,就是对战士们的巨大鼓舞。被压下来的战士们,在各级干部的带动下,又在号声中冲杀了上去。

守在石围子里的敌人,变换了招术。他们把冲锋枪集中在围墙边上,以更密集的火力向34团射击。

在冲锋枪手的后面是投弹手,接二连三地扔出排子手榴弹,妄图进行垂死挣扎。520高地附近,到处是烟雾、灰砂、火星……

34团组织的多次冲击,还是被敌人压了下来。子弹快打完了,掷弹筒的箱子也个个空了。

顽固的敌人十分狡猾,一会儿喊着:“我们缴枪!”企图骗34团上当;一会儿又阴阳怪气地叫着:“你们不行了,投降吧!”妄想瓦解34团斗志。

无论敌人多么狡猾,每一个战士都有坚定的信念,74师一定要消灭,520高地非拿下来不可!

这是火力和人力的搏斗,也是意志的搏斗!

政委蒋新生是个身经百战而又精明强干的指挥员。枪炮一响,他总是跑在前面。

他看看参谋长,坚定地说:“老秦,好好组织一下火力,一定要在天亮前拿下来,我就不相信74师能硬到哪儿去!”

战斗越是紧张、艰苦,指挥员越要沉着、坚决。秦镜一边暗暗地告诫自己,一边冷静地分析了头几次攻击的情况。

经过一番仔细地思索,他的心里豁然开朗了:石围子既是敌人的重要依靠,也是攻击的主要障碍。如果轻、重机枪都组织起来,封锁住石围子,使敌人的冲锋枪手抬不起头来,攻击分队就可以乘机接近。

然后,再用准确的炮火炸塌石围子,攻占520高地就差不多了。但是,如果炮弹打不准,就会炸伤自己人。谁能担当此任呢?

忽然,秦镜想起了团炮连连长陈应洪。

他是掷弹筒手出身,攻击高邮城时,他打掷炮筒,硬是堵住了日伪军沿堤坝向我军发动的反击;海安战斗中,敌人依赖城墙顽抗,他用迫击炮准确地打到城墙上,炸开了豁口,为攻击部队打通了道路。

对,就派他!陈应洪和两个迫击炮排,一个重机枪排,被调到了无名高地。秦镜详细地给他规定了任务。

狭长而窄小的无名高地上,密排着迫击炮、轻重机枪,还有掷弹筒……武器挨着武器。子弹和炮弹运上来了,更加密集的火力组织起来了,一切准备就绪,恶战迫在眉睫。

秦镜叫来侦察班长刘勇说:“去,通知各连冲!我们用一切火力掩护,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来!告诉6连连长,10分钟拿不下来,你执行我的命令,枪毙他!”

6连连长周锡康,是个敢打敢拼的硬汉子。他带领战士冲击了几次,都因为敌人火力过猛,没有成功,连队伤亡过半,不得已被压在石围子下边。

他接到命令后,又立即调整了部署,并严肃地对两个排长说:“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攻上去!”

突击排长毛长龙仔细观察了地形,同班长、骨干一起开了一个暂短的“诸葛亮会”,决定以正面火力吸引,排主力从侧后攻击。

正在这时,无名高地上火力齐放,各种火器排山倒海般地扫向石围子,陈连长亲自操炮,“轰、轰”几声巨响,石围子被炸塌了多处,高地上烟雾弥漫,尘土飞扬。

有战斗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是冲锋的最好时机。3个连队的指导员不约而同地发起了攻击。

在最前面的1排副王春生,用卡宾枪一指:“冲!”

1班长王德胜“呼”地奔了上去,战士杨德兴、张培根等,一面向前扔着手榴弹,一面顺烟雾攻击。

突击排长毛长龙、通信员朱凤林,也从后面突击上去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地冲到阵地前沿,和敌人拼开了手榴弹。双方你来我往,爆炸声象急鼓一样。

正在这时,8班副陈福毛带领的两个战斗小组从西北角迂回到侧后开火,吓得敌人扭头就跑。

7班长周学贵率排主力在机枪掩护下,利用左侧凹部接敌,翻过石围子向敌人猛冲,歼敌10余人。

5连接到命令后,不顾山势陡峭,迅速秘密接敌,也一举突入了阵地,与敌人展开了近战搏斗。

一个连的敌人反扑过来了。周连长手拿驳壳枪,接连撂倒了几个敌人。他跃起身勇猛地冲向敌人,不幸中弹牺牲。

指导员张优高喊着:“为连长报仇!”率领同志们立刻与敌人厮杀起来。

机枪不叫了,甩手榴弹;子弹打光了,拼刺刀。特务连战士张继尧和王家春,从敌人死尸堆里拖出两挺机枪,就狠狠地打了过去。

6连、5连和特务连攻占520高地前沿阵地后,与反冲击的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每一块阵地都经过了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酒下了烈士的鲜血。

那印记着英雄们壮举的一座座山峰和一块块岩石,都是烈士们的丰碑。争夺还在继续,战果正在一步步扩大。

此时,32团3营、我4纵11师及友邻9纵各一部,相继攻进阵地。力量加强了,阵地巩固了,敌人真垮了,溜了,有的竟咕噜噜地滚下山岗。

天已经大亮。在深山狭谷中,起伏的山峰上,敌人的山炮、枪械,丢弃满地,炸死的马匹到处都是。

石围子底下打完的空弹壳,堆了足有半尺多厚,受伤的敌人疼得哇哇乱叫,有的还苦苦哀求:“救救命吧!”

早已到达高地的战士们,渴急的在喝马血,饿了的抓起敌人空投下来的饼干,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秦镜和蒋政委收拢部队以后,命令3营继续由西北向东南540高地发展进攻。

在34团向520高地发起攻击的同时,10师政委卢胜率30团向540高地西侧的大腿山发起了攻击。

得手后残敌向540高地逃窜,卢胜即令29团1营配合30团向540高地攻击前进。

由于山地地形复杂,30团第5连、第6连一个排和29团第2连在运动中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但他们发扬高度的战斗积极性、灵活性,主动作战。

当得知团部要于拂晓前攻占西540高地的意图后,他们于午夜从540高地主峰侧后的山坡陡峭面攀登而上,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占了主峰。

敌74师指挥所失去了重要屏障,危在旦夕,便慌忙将指挥所由东540高地移至600高地。

在我军攻占西540高地后,敌东540高地即组织反扑,我攻击部队连续击退敌连营兵力的4次疯狂反扑,予以重大杀伤。

为粉碎敌人更大规模反扑,攻击部队整顿了组织,干部和党员分头进行了坚守阵地的思想动员,并迅速作好战斗准备。

16日晨6时,敌全自动火器的两个营兵力,分两路向西540高地进行猖狂反扑。

待敌进至距我50米时,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歼其一部,余敌窜回。这时,我军也伤亡增大。至9时左右我阵地被突破,被迫退守主峰北侧悬崖边缘。

守备分队全体指战员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敌人死打硬拼。战士管怀田、朱绵桃的腿被打断了,还以手榴弹打击敌人。许多战士用刺刀、枪托与敌人拼杀,以石块猛砸敌人。

正当战斗异常激烈危难之际,友邻1纵2个营前来支援,我30团1、3营和29团1、3营亦相继赶到,迎头痛击敌人。

在各部合力痛击下,敌人弃尸遍野,回窜东540高地,从而巩固了孟良崮以西的天马山阵地。

与此同时,9纵从北向南攻击,占领了雕窝高地,6纵从西面强攻上来,8纵攻占了东南的万泉山,1纵也从西面迅速的侧击过来。

包围圈越来越小了,各路大军云集,直捣孟良崮,张灵甫在层层包围之中,败局已定。

蒋介石眼看“王牌军”快要葬身沂蒙山区,对各路增援部队不仅是催促,而是下死命令了。

16日上午8时,74师覆亡前的8小时,蒋介石给增援部队发出手令,威迫各路援兵将领说:“如有萎糜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必以纵敌害国贻误战局论罪,决不宽容。”

这无异于把尚方宝剑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汤恩伯这个驱兵轻进直取坦埠的兵团司令官,现在再也没有那种神气劲了。

16日14时,也就是74师被我华野全歼前2小时,汤恩伯还在给他指挥的“兵团各部”发急电,一次又一次严令增援部队“不顾一切,星夜进击”,同时用一种乞怜的语调,希望增援部队发扬“亲爱精诚之无上武德与光荣,岂有徘徊不前,见危不救者,绝非我同袍所忍为,亦恩伯所不忍言也”。

可惜,蒋介石也好,汤恩伯也好,软硬兼施都不见效,直至16日下午,各路援敌始终没有谁跨越我包围圈一步。

敌第5军,受我10纵队牵制,刚由莱芜南下。敌第65师、第25师在我1纵队、6纵队各一部的坚强阻击下,前进不过3至5公里。

敌第7军、第83师遭我2纵队、8纵队阻击,前进也不到10公里。

敌第20师、第64师,受我鲁南地方武装牵制,行动停滞。

蒋介石、汤恩伯死催硬逼他的增援部队突破我包围圈、救援74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加速向孟良崮高峰挺进,彻底消灭蒋家“王牌军”74师的过程。

在夺取整个战役最后胜利的时刻,各主攻部队指战员坚决按照华野总部下达的最后攻击令要求,用最大的勇敢,最大的毅力,最有效的手段,致74师于死命,致张灵甫于死命。

为了迅速歼灭被围之敌解决战斗,我4纵于16日下午1时在第1、第6、第9纵队协同下,分数路向东540高地发起了冲锋。

攻击部队的着装很不统一,有灰色的,也有黄色的;有的战士戴上了刚缴获的钢盔,也有的战士换上了汤姆枪。

攻占了东540高地,歼敌51旅大部之后,我第10师大部和第12师由西向东,第11师及第10师一部由南向北,向600高地展开猛烈攻击。

强大的炮火铺天盖地,密集的枪弹如暴风骤雨,600高地和孟良崮主峰的四周,到处是激烈的枪炮声和震耳的冲杀声。

经过一天一夜的垂死挣扎,敌人的锐气被打掉了。连渴带饿的敌人惊恐万状,有的钻到山洞或岩缝里,企图逃跑。

曾几何时,张灵甫狂妄地叫嚣:“吸引解放军主力,消灭在孟良崮。”

此时,不仅成了笑柄,连他本人也自身难保了。

剧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枪声才逐渐稀落下来。600高地和孟良崮上,欢呼声代替了冲杀声。

“74师报销了!”“我们胜利了!”

欢呼声从山顶到山脚连成一片,震荡着群峰峡谷。

敌中将师长张灵甫在一个山洞里被我军乱枪打死,同时被击毙的还有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等人。我4纵34团3营从洞中俘虏了100多名校尉级军官。

陶勇司令员走进了张灵甫的指挥所。张灵甫魂归西天之后手里还死死握着报话筒,他在临死之前还在连连呼救着。

那根支撑着他一瘸一拐奔走疆场的手杖静静地躺在他的身上。

突然,一个战士拿着一块金晃晃的手表喊着:“团长,团长!这是张灵甫的手表,交给团长!”

一旁的蒋新生接过一看,果然款式不凡,美国造的防水表。

他当即从手腕上抹下自己的那块瑞士表,回赠给那个战士,并亲切地对他说:“这块表给你吧!不用政治机关批准了,我代表团里奖励给你。”

那战士带着满身的尘土和硝烟,欢欢喜喜地走了。

蒋新生把战士给他的手表,转送给陶司令,说:“张灵甫死了,表还在。”

陶司令接受了蒋新生转送给他的表。同时摘下他的瑞士表回赠给他,说:“你们团在攻打520高地时,打得好!对全歼第74师起了很大作用,要认真地好好总结。对有功人员,要大张旗鼓地表彰!这才能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张灵甫被击毙,74师被全歼的噩耗,象晴天霹雳撕破了当时南京的昏暗沉闷,震撼了整个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

蒋介石更是痛心疾首,气急败坏,惊呼:“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之敌所陷害,真是当前之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一直为“鲁中会战”大肆鼓噪,喋喋不休地发布“捷报”、侈谈胜利的国民党御用宣传机构,这下子不得不把调门转移掩饰损兵折将的败绩,歪曲战场实况的真相上。

直到7月3日《军闻社》发布消息说,“国防部”呈请褒扬74师师长张灵甫等人,因为他们于本年5月间山东孟良崮战役中“壮烈殉职,殊堪矜式”。

《和平日报》8月11日起,在连续三天用醒目大字刊登整编第74师“启事”,订于8月13日上午10时,在滁县举行大会,悼念孟良崮山阵亡将士,以“表彰忠贞”。

《和平日报》8月13日介绍张灵甫等人“英雄事迹”的同时,特别宣传蒋介石对张灵甫等“壮烈殉职”所作的“训勉”。

与此同时,国民党为张灵甫之死所作“褒扬”之举还有:在南京风景区玄武湖竖起了一块纪念74师的石碑;把美国送给国民党的一艘炮舰改为“灵甫号”。

事后,第1兵团司令汤伯恩被撤职。第25师师长黄百韬被撤职留任,带罪立功。总参谋长陈诚也因指挥不力而被停职查看。整83师师长李天霞被送进了大狱。

国民党兵败台湾后,蒋介石还死死抓住李天霞不放,这位师座大人又在台湾国民党监狱里打发着时光。

孟良崮的枪声刚刚平息,硝烟还未散尽,突然天降大雨,未消散的硝烟与那弥漫的尸腥味被涤荡干净。

战争把孟良崮打得千疮百孔。纵横交错的尸体散布于山岗上,而尸体上流溢的血溶于水,涂抹了整个山崮。

此时,陈毅站在山崮上,纵看雨中苍莽群峰,红旗映山,雨中战士歌声响彻山岭,心中感怀,作一首七律抒发情怀: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围子   连长   高地   我军   绝境   火力   蒋介石   阵地   战士   部队   敌人   李天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