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效果最好的应季水果,这样吃,排浊补津液,不寒凉

如果你正在闷得不透气的房间里头昏脑涨,有人拨开一个橘子或者柚子,那香气会立刻让人清醒过来,房间里的污浊之气也会冲散不少。


这就是中医上说的,芳香化湿、化浊的作用。


中药里我们熟知的陈皮(橘子皮),最著名的功效就是理气燥湿;化橘红(柚子皮),也是理气化痰止咳嗽特别有名的药物。


但是这些都是药物。那怎么能,吃着好吃的水果,就有这种理气化痰的功效呢?


今天来推荐一下柚子。


它化痰排浊效果最好



柚子这个水果的吃法,是一位道家老师父教给我的。


李师父精通医理,医治好很多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很重视身体的转变和提升。在跟师父学习期间,他教给我一些用呼吸来净化身心的方式,还有日常可以用的饮食疗法。


柚子的味道有点酸,还带着一点苦味,有浓郁的香气,水分也特别充足。师父说,柚子是芸香科柑橘类里面最具有“酸苦涌泄”功效的水果。


涌是吐;泄是泻。酸味能生津、能收敛,苦味能燥湿,尤其是化一些质地很粘稠像痰一样的湿浊,苦味能降浊,让身体里的浊气往下走。


这一点酸味和苦味交杂,有强大的排浊的功效,会直接推动身体排泄系统的运转,把上焦中焦里堆积的痰饮垃圾全部顺下去,从二便里排掉。


同时呢,柚子的芳香还可以理气,因为很多痰饮湿气堵着,都是因为脾肺的气滞住了,推不动。当气流通,这些津液痰湿都会流通起来,被运输到该去的地方。


柚子饱含汁水,里面有丰富的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这正好能够起到“补津液”的作用。理气化痰排浊的过程,有了充足的津液,冲刷和滋润的力量就更足。


从这个角度看,柚子可谓是化痰排浊效果最好的水果。



很多大人常年头发和脸部皮肤油腻腻的,皮肤头皮手脚瘙痒,大便臭或解不爽,小便气味重或带泡沫,早上起来就有口气,秋冬季节很容易有痰堵在嗓子口,这是身体堆积痰湿的表现。


孩子们冬天经常咳嗽,有痰和浓稠鼻涕,舌苔总是偏厚腻,还有一层黄或白,大便也臭黏,这也是身体里有痰湿的表现。


大家可以隔三差五吃点柚子,帮助身体化痰排痰,做一个清理净化。很多痰饮导致的慢性病问题可能都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脾胃虚寒人士

要温热吃,配上红薯


柚子甘凉,一些脾胃虚寒的大人孩子可能会不容易接受。建议大家平时吃的时候,可以放在蒸东西的蒸锅里,用余热把它温到微热,或者在暖气上面烤到温热。


这里我们推荐一个红薯和柚子的搭配吃法。红薯甘温,入脾胃大肠,能温补脾胃、化寒湿、通肠胃、厚气血、养心气。


秋冬季节,植物的能量都下沉收藏到根茎部,红薯就是根茎类,它的质地很实在,比较容易沉入五脏和中下焦,带动身体的气血下沉收藏,并且给中下焦补益能量。


红薯柚子的食疗法,也是李师父传给我的。他说道家有“若要不死,肠中无屎”的说法,比喻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保证整个肺、大肠、脾胃、肝胆等消化呼吸系统的通畅、清爽。


红薯柚子的搭配,就有着帮助身体疏通净化的效果。并且,红薯的温性正好能中和一部分柚子的凉性,一起搭配着吃,能够调和彼此的偏性,一边排浊,一边补充能量。


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一根烤(蒸)红薯,配着柚子一起吃。柚子吃之前可以在蒸锅里微微温一下,或者在暖气片上暖热,温热后达到脾胃的温度,就不太容易伤到脾胃的阳气。



如果想要净化的效果更好,更彻底地排痰湿,我们还可以用这个食疗方做个特殊的7日轻断食疗法。


做法是,早上中午只吃红薯柚子,期间也可以搭配各种清淡的蔬菜类粥类,但要忌口油腻和糖、肉蛋奶。晚餐是正常吃的,可以随意但一定要少油。


这样吃三到七天为一个“小疗程”,如果想更快地转变体质可以28天为一个“大疗程”,还可以与之前讲过的早餐净化法搭配用。(了解早餐净化法)


身边一些高血糖高血脂的老人家,这样吃一段时间后,超标的血糖血脂都降低了。还有一些年轻人,吃过之后嗅觉味觉变灵敏了,皮肤油腻和掉头发变好了,身体觉得轻盈了,鼻炎咳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饮食上的油盐少了,油少给脾胃肝胆一个修复净化,盐少给肾一个修复净化。


如今,教我这个食疗方的李师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也“闭关”不再接见任何人了。


记得最后一次见老人家时,他叮嘱我多看看《黄帝外经》、《黄帝内经》、《清静经》、《道德经》,少吃荤多吃素。早上早起床、有空多静静心,只有心越清净,才能深入根本,为人们解除身心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津液   燥湿   水果   寒凉   脾胃   苦味   柚子   红薯   师父   功效   身体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