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典型违法案件是堂消费警示课

1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曝光一批医疗美容违法案件。这是自今年9月起,11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来,所查获的部分案件。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加强对相关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等单位、场所的现场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依法查办一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涉医疗美容违法犯罪案件。

资料图

近年来,医美乱象频现,比如通过虚构、夸大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通过虚假案例、虚构诊疗前后对比图等方式,对医美效果或产品功效作虚假、夸大宣传;以及未经授权使用具有较高知名度医院的名称、字号或简称等来欺骗消费者。合同欺诈、服务质量低劣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一些医美机构话无半句真,出口全是套路,消费者苦不堪言。

此外,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医美欺诈老套路没有退场,相反又出现诸多新形式。比如聘请网络红人、知名博主、带货主播等开展直播营销,利用话术进行虚假商业宣传;通过“刷单炒信”等方式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利用“软文”、“种草笔记”、编造医美日记等形式进行虚假营销等。医美欺诈线上线下都出现诸多乱象,且与网络招工、网贷欺诈等相结合,套路更深,也更难防范。

“美容变毁容”等现象,甚至让一些爱美者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民众对此反应强烈。为此,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方案》,明确了重点查处的违法行为,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正是其中之一。此后于今年9月,11部门针对医美乱象联合重拳出击,由于这次专项治理力度空前,不仅查获和案件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是识破医美欺诈主要套路的好教材。

这次行动让民众拍手称快,也希望专项治理能够变成日常治理,不因专项治理行动结束而退场。除了全链条高效监管、严厉打击,还需推出治本之策,加大医美服务供给,支持合法合规医疗美容机构发展壮大,以便满足不断上涨的医美需求。尤其要加大医美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正规医生多了,才能将资质不全的从业人员挤出市场。

这次集中曝光医美典型案件,对于消费者也是一堂生动的警示课。从这些典型案件当中汲取教训,消费者应该在医美机构选择、医美合同审查、服务项目风险识别、消费凭证留存等方面做好知识储备。此外,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消费观,做医美手术不应盲从、跟风、攀比,而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做一个理性消费、适度参与的爱美者。

概言之,整治医美乱象,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打击医美欺诈,化解医美人才不足、技术标准缺失、正规医美机构服务门类太少等现象,在破与立两方面发力,方能让医美走上发展的正轨。除了加大监管与打击力度、强化医美产业布局等外部因素至关重要之外,消费者个人的辨别能力与健康素养等,也是防范医美欺诈的关键因素。 □罗志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套路   爱美   资质   民众   正规   市场监管   虚假   总局   案件   力度   典型   消费者   现象   部门   方式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