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秩序专家谈:“韧性与冲击”

2022年12月2日拍摄的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会议现场。(新华社 刘昭/图)

“世界道路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包括国际体系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国际体系的危机与现状,我会强调‘韧性’。”2022年12月2日,在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上,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如是表示。

全球化已经走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加交织在一起。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在发言中提出疑问,未来国际秩序会如何发展呢?比如建立起一种多极化的全球体制,还是说由美国领导的单极系统继续去强化?美国能否放弃原有的单边政策、能否转变到一个多边的体系里等等。

“我们看到了一些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安德烈说。

2022年12月2日,在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大国自身利益谋求与全球安全责任担当”会议上,多名中外专家,就大国利益、新型国际秩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话人:

休·怀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名誉教授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

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美国研究所所长

国际体系里“韧性与冲击”

在发言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对“韧性”一词详细解释。

他表示,俄罗斯经济和社会体系有一种韧性,并没有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发生分崩离析。而西方世界有能力保持现行政策,并在政治经济方面作出种种稳定的努力,这也是韧性。此外,包括联合国、北约、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也都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韧性,这支持了世界能够战胜疫情。

不过,安德烈也发现了可能会影响上述韧性的不利因素。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俄乌战争,两方的军事行动对于国际体系的韧性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安德烈表示,如果乌克兰赢,俄罗斯将会大大削弱。诸如中亚、东南亚和中东地区重心会发生明显的偏移。他认为,这会对全球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双方应该作出让步。

“今天世界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管理从单极化的世界过渡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教授休·怀特认为,单极化世界由美国领导、在“冷战”期间形成。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崛起,而欧洲、俄罗斯等也作为全新角色登上舞台。这样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不同的大国,有不同的政治系统,绝对不会说单一的政治系统去领导一切。

休·怀特表示,美国要认识到,冷战后的由美国领导的单极国际秩序不可能持续。但美国可以在和平地创造全球新秩序、多边化进程中起到表率作用。此外,美国应该帮助它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盟国,为平稳地向多边世界转变而提供帮助。

“这对美国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其他的大国来说同样是巨大挑战。”休·怀特表示,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大国需要在未来多边格局中作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大国实际上是一个集体,他们应该抱团取暖,而不要陷入对抗。

中国将会扮演什么角色?

在新型的国际秩序中,中国自身的“大国利益”和“国际秩序观”是什么?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国际角色呢?

对于中国的国际角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提出了见解,中国当前提出了“国际发展倡议”和“全球的安全倡议”两大倡议,积极倡导多边主义,而这和美国或其他区域国家推动的多边主义并不相同。

“有些多边主义是封闭的、针对假想敌的、本质上是要分裂世界的,而中国提出的多边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不针对于任何第三方,其目的是要解决参与国的共同问题。”他举例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开放型平台,面向世界上任何国家,受到多方欢迎。即使是反对该倡议的个别国家,到现在倡议仍然向他们敞开大门。

“中文里有句话是,‘有事大家商量’,不是某一个国家作最终的决定。这样的多边主义才是最佳的。”郑永年认为,每个国家都会形成自己的多边主义的一些想法。但包容性的、开放性的多边主义和合作,应该是迈向彼此的,应该是开放且包容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王鸿刚认为,新时代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要比以往更加系统、主动和自觉,更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即把对主权利益的追求、安全利益的追求和发展利益的追求结合起来。

“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一个常见的阐释方式是‘中国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王鸿刚举例称,在主权利益上,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问题上坚定地表明立场,强调中国的内政不容外来势力干涉;在安全利益上,面对内外风险挑战,中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强调国家安全,昭示了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寻求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在发展利益上,中国政府寻求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基础的,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目标的,以双循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利益等。

在谈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时,王鸿刚总结了“一体化的、基于规则的、合作性的、没有霸权主义的”四个特点。他说明称,世界各国是相互联系的,它的未来方向应该是某种形式的共同体。所以我们反对新冷战,我们反对把这个世界一分为二。同时,中国积极维护主权独立、国家平等、公平正义等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所支撑起来的规则。

“基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追求以及背后的哲学基础所推导出来的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可以非常明确地得出结论,中国将立志成为未来国际秩序中的稳定性因素。这也是理解中国国际角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王鸿刚说。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韧性   安德烈   怀特   秩序   国际   美国   中国   大国   利益   专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