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论之后的华为:运营压力持续加大,现金流遇挑战

文|翠鸟资本

自从被美制裁之后,华为的日子就过得比较难。为此,华为都表示,华为接下来的目标是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

华为的“寒冬论”一出,不少人加入讨论。

从运营来看,是消费者终端业务、芯片、软件工程,还是智能电动汽车,哪一个会是支撑华为继续增长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最值得关注的或许还是华为目前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

2020年随着公司囤货继续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压力显现。到2022年上半年,现金净流入已经加剧至-507亿元。2022年三季度未得到明显改善,现金净流入累计-503亿元,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缺口受库存压力影响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寒冬论抛出的背后是公司现金流逐渐吃紧,潜在风险正在累积,华为自己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


运营持续承压

收缩规模实为无奈之举


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消费能力下降,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经营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华为的经营现状。

2021年华为销售收入为6368亿元,同比下滑28.56%,结束了连续18年的增长势头,倒退至2017年水平。其中终端业务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了49.6%,几近腰斩。

虽然华为2021年净利润为1137亿元,实现同比增长,不过这一年公司出售了荣耀和超聚变两家公司贡献的净利润约为574亿元。

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同比下降5.8%。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1427亿元、企业业务收入547亿元、终端业务收入1013亿元,同比变动4%、27%、-25%;净利润率为5%即净利润15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14亿元已经下滑超50%。

在10月27日,华为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的现金流状况。

从财报数据来看,华为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07亿元,第三季度依然没有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03亿元。

其中回款情况在恶化。

2022年前三季度,华为的营业收入相比2020和2021年同期减少34%和2%,但应收账款余额不仅没有随时业务出售而减少,反正在2022上半年达到近一年半的高位。

经营活动现金流缺口,受库存压力影响,存在继续扩大的风险。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贸易管制黑名单,当年抢购芯片导致周转变慢。随后,虽然出售荣耀等资产,但公司周转却逐季度变慢。库存周转天数在2022年持续维持250天以上,且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进一步恶化,不仅占用现金流,同时存货跌价损失、资金占用成本、仓库成本及保险,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管理成本也加剧利润腐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128亿元。若不考虑筹资及投资产品出售,只依赖业务自身力量支撑,可能公司2022年自由现金流已经无法支撑业务发展。

从外部环境来看,公司长账龄现象随着全球经济不振而进一步加剧,尤其当下海外回款风险攀升、部分地区战乱、非洲国家经济问题,以及将要从部分国家撤出业务。

被卡脖子后,华为因为在芯片等短板,加强储备美系厂商芯片,在供应链端,供应链不稳定性在22年已经挑战了营业收入。传言部分客户被延迟供货,或被选择性供货。业务连续性风险加剧。

在今年整体流动性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华为对部分“关键”供应商华为采取预付,且每个季度递增;从近两年的季度末数据来看,对部分供应商账期相比年有所延长,压力在向供应商传递。

华为整体资金潜在压力会随着项目积累持续增加。项目运作从采购至回款战线拉长至两百多天,不仅贯穿着坏账、跌价等一系列风险,并且需要金融保理、保险、催收团队、销售团队等一系列人员加倍投入,压力不小。

可见,任正非要求“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也是出于无奈之举。


杠杆水平攀升

现金流紧张暗藏风险


目前来看,华为的现金流很大程度靠贷款及业务出售支撑。

在资产方面,华为近年来一直是“卖卖卖”的操作。

2020年和2021年,华为通过出售荣耀及CJB回笼了574亿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售投资及金融衍生工具 1476亿元、出售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获得现金流入128亿元。

另一部的现金来源是发债。2022年1-8月份,公司已发债7次,累计发债240亿元。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经营活动资金的紧张。

如果没有发债增加及业务出售支撑,2022三季度的现金余额将为-186亿。单纯依靠业务自身发展,估测公司很难维持公司安全资金水平。2022三季度,公司贷款比净资产的杠杆率达到0.52x,相较于2017年翻了一倍。

除了变慢的存货周转、变慢的应收账款周转、爬升的贷款利息,什么还在侵吞华为现金流?正是现持有但可能会对未来带来风险的的投资性金融产品。

2021年末,公司非保本保收益的基金投资持有1933亿元,占据总投资类资金的66%,其中的风险系数将随着配资结构而变动。金融资产在2022三季度末高达约3025亿元。对于一家2022年三个季度累计净利润只有239亿元公司而言,任何金融风险都会大幅度吃掉净利润,同时非流动部分预期继续增加或维持,占有着紧张的现金流。

面对当前现金流的情况,华为已经开始选择“断臂求生”,从今年公司陆续动作来看,已开始继续出售,收缩或关闭边缘业务,继续关闭一部分海外业务,以及大幅度减少研发费用。

这种情况也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内部调整,如优化职能部门、加强销售和低层及中层管理层考核,甚至进行变相裁员,同时加强业务考核,对战略业务以外的低盈利业务可能会减少奖金发放,以及减少年度新增配股。

其实,从近日的资讯就可见一斑,网传华为疑似暂缓2023届校招,如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应届生表示,华为的offer发放一拖再拖,亦有用户爆料华为暂缓招聘。

当然,从产业端来讲,华为也有可能在年底时段批量甩货,快速消耗掉呆滞库存,缓解压力。

被卡住勒脖子,华为想要在短期内突破高端芯片的掣肘难度很大。目前,新能源汽车成为华为的一个寄托,但是,汽车行业整个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而且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整体盈利状况普遍都不好,这个特点也给华为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华为   现金流   压力   净利润   寒冬   上半年   季度   现金   风险   业务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