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互联网独角兽,死于境外媒体之手

如果觉得这部金融惊悚片的理解门槛过高,试着把故事的主角换个名字代入,比如把《金融时报》替换成浑水基金,将Wirecard替换成中x股。


撰稿|鲜 于

编辑|许 静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对任何一位喜欢狗血金融故事的人来说,纪录片《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其中那些疯狂、无耻、荒谬的幕后故事令人大开眼界。


纪录片所涉案件,是近年来全球最大的金融丑闻之一。作为市值一度超过200亿欧元的德国在线支付巨头,Wirecard的兴衰历程叹为观止:以英国《金融时报》为核心的「境外」媒体多年不断发文,指控这家公司涉嫌洗钱、赌博、帮助恐怖组织、财务造假等等,而Wirecard则以各种报复性手段回敬,窃听、贿赂、暴力威胁、政治施压,甚至还假扮成阿拉伯金主「钓鱼」……


最终这场猫鼠游戏以Wirecard大败、破产结束。


奈飞把这场力量听上去就极不均衡的PK,迅速制作成纪录片,一部没有玛格特·罗比在泡泡浴缸里做名词解释(《大空头(2015)》),财经小白也能看懂的金融犯罪惊悚片。




「阿尔卑斯山版乔布斯」


「第一次听说Wirecard时,我正在找一些不靠谱的公司,写一些类似财务造假、公司诈骗的事,因为很容易弄出好稿子。」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丹·麦克鲁姆(Dan McCrum)以这句话开始回忆自己在过去六年多时间里的经历。


丹·麦克鲁姆


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执行制片人,影片事实上就是根据他的书《Money Men: A Hot Startup, A Billion Dollar Fraud, A Fight for the Truth》改编的。


彼时,Wirecard是科技界的德国之光。


德国的工业水平举世闻名,拥有众多世界顶级品牌:西门子、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拜耳……但它们的历史过于悠久了,德国政客、商人乃至普通国民,都希望能看到德国谷歌、德国脸书。


「Wirecard把这个愿望完美地实现了。」


1999年成立于慕尼黑的Wirecard,主业是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类似于PayPal、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系统。


2002 年,前毕马威公司顾问马库斯·布劳恩(Marcus Braun)被任命为Wirecard首席执行官之后,这家互联网公司开始起飞。


出身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布劳恩,通过提供复杂的混合服务,以及更加复杂的财务报表,成功地将专为某些「特殊」行业——赌博或色情网站——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Wirecard,包装成了「新时代金融技术替代品」。


马库斯·布劳恩(右)曾被称作「阿尔卑斯山版乔布斯」


在那个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年代,这位掌舵人的风格行事也非常IT化:穿着史蒂夫·乔布斯式的黑色高领毛衣,站在大屏幕投射的PPT前,高呼「重要的不是Wirecard拥有数据,而是传递数据价值的算法」等不能理解但听上去很高级的互联网金句。


这位「阿尔卑斯山版乔布斯」是成功的。Wirecard在几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雇员超6000人,总市值逾200亿欧元的超级独角兽。德国政府也为本国成长起来的金融科技巨头感到无比自豪——甚至据德国媒体报道,前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曾向中方高层积极推介Wirecard。


不过, 2015年在与某位澳大利亚对冲基金经理的闲聊中,记者丹·麦克鲁姆发觉「Wirecard 值得调查一下」,「有一大堆文件显示,Wirecard在亚洲的业务获利不菲,但看起来不太真实」。


他直觉认为,「Wirecard并不需要像声破天(Spotify)那样,通过增加订阅来发展客户,它是通过收购亚洲较小的公司来获得更多客户。对如此规模的公司,这种做法很可疑。」——《金融时报》和Wirecard之后几年的恩怨,就源自这个调查记者突如其来的猜测和执拗。


不久后,另一名调查记者发现Wirecard为美国赌博网站代理在线支付时,用了一家英国公司做中间人,而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其实是英国乡村小镇某个普通民宅。房子里的居民声称,一些人每个月给他一笔钱,换取他签署一些文件,然后寄出一些信件。


配合从某个卖空者那里得到的研究资料——这份资料称Wirecard披露的亚洲业绩存在2.5亿欧元的差异,而且业务涉嫌洗钱——丹·麦克鲁姆迅速写出了一篇报道。


《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偶尔会用漫画形式做事件回溯


基于《金融时报》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报道发表后,Wirecard股价瞬间下挫,瞬间蒸发了至少10亿欧元。


但随后记者们发现,草率了。


「我当时太过于着急抢独家,没有真正停下来去思考整件事情。」丹·麦克鲁姆说,文章中的分析更多依靠推测,而且作为核心的卖空者报告,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它的主张」。


作为与普通股民盈利模式相反的卖空者,尽管他们自认为是需要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金融侦探,但因为主要获利手段依靠股票、货币等下跌,于是乎并不奇怪的,他们通常被视作金融市场中的「秃鹫」「鬣狗」,是总在积极努力摧毁公司令很多人失去工作的「金融恐怖分子」——比如索罗斯和浑水公司。


而Wirecard就是以这一点作为回击,以公开律师信的方式,声称丹·麦克拉姆正在与卖空者合作以谋取经济利益。


德国媒体也站出来摇旗呐喊,称卖空者的报告对德国公司乃至德国本身的恶意攻击,「它就是在抹黑,因为德国公司不会犯错。」


关心时事的国内读者,对这种腔调应该并不陌生。


《金融时报》调查部主管保罗·墨菲


《金融时报》和丹·麦克拉姆被搞得焦头烂额,而Wirecard的股价则迅速回升,公司也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甚至拿下了花旗银行预付卡业务,成功杀入美国线下市场。


第一回合,Wirecard完胜。



「没有人希望看到皇帝赤身裸体」


2018年9月24日,Wirecard的辉煌成绩薄里再添一笔,被纳入德国DAX指数——该指数包含德国股市中最大的40家公司。被替代的,是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


另一边,《金融时报》的日子就难过了不少。他们突然开始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匿名电话、网络留言,各种谩骂……丹·麦克鲁姆和同事们都遭遇了跟踪。更有甚者,时任主编莱昂内尔·巴伯发觉有人「试着要窃听我在办公室里的对话」,「利用高科技设备,从泰晤士河的另一边」。



与此同时,Wirecard时任首席运营官扬·马萨莱克(Jan Marsalek)亲自下场,飞来伦敦和《金融时报》调查部主管、丹·麦克鲁姆的编辑保罗·墨菲共进午餐,说服他停止发表针对Wirecard 的文章,甚至暗示对保罗·墨菲的银行记录和个人详细信息等隐私了如指掌——为了这顿饭,Wirecard付给中间人20万欧元。



表面上,保罗·墨菲代表报社与Wirecard「达成和解」,承诺不再报道Wirecard过往负面,实际上,他和丹·麦克鲁姆继续尝试寻找新的突破点。


新证据来得比想象中还容易。不久之后,因与公司理念不同而被解雇的Wirecard亚洲区前法务部长帕夫,联系《金融时报》,表示自己要做「吹哨人」。


离职前,帕夫复制了Wirecard国际财务部主管的电子邮件收件箱,然后把这大概70G的数据交给了丹·麦克鲁姆。


数据来源非法,但内容是真实的。


报社给丹·麦克鲁姆安排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完全断网,连网卡都拆除了,从物理上断绝被黑的可能。


丹·麦克鲁姆说:「每天早上,我必须签字才能拿到保险柜的钥匙,然后从大冰箱一样的保险柜里拿出笔记本电脑,到报社大楼中间的某个小屋里,开始浏览分析手头的资料,在电子邮件中搜索关键词、追踪邮件往来中的蛛丝马迹……到时间了再关闭电脑,放回保险柜,下班。」


秘密调查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六周。



然后他觉得自己有了重大发现:Wirecard全球销售业绩的一半——数亿欧元——都来自于三个合作伙伴公司,阿兰姆、森卓以及易付。而经过实地调查,这三家亚洲公司的注册地址和之前提到的英格兰公司类似,只是偏僻小镇的普通住户。


丹·麦克鲁姆分析出个大胆的结论:Wirecard的真实利润来源确实不是之前猜测的各种洗钱业务,甚至这个公司根本就没有所谓「业务」,「只是一个难以置信、虚张声势的骗局」。他们用三个虚假的生意伙伴,以伪造文件、报表的方式「创造」出一大堆业务、利润,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合法的盈利丰厚的真实公司。


「这就是皇帝的新衣」。


Wirecard在美国的分部,号称能容纳600人同时工作的办公室,实际空空荡荡


2019年初,重磅雄文《Wirecard:会计丑闻探秘》发布在《金融时报》官网之后,几秒钟之内,Wirecard的股价就崩塌了,并在接下来三天里,公司价值减少了80亿欧元。


面对致命打击,德国政府站到了Wirecard一边。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宣布两个月内禁止卖空Wirecard股票,并对丹·麦克鲁姆提出了刑事控告。「他们说‘这是外国打压德国公司的阴谋’‘德国公司是受害者,必须被保护’。」



「我真的无法相信,我们做了那么多扎实的工作之后,会被当成靶子。欧洲金融市场最强大的监管者之一,发出明确的信号:我们要来查你。」丹·麦克鲁姆很是郁闷。


几年后,德国反对党绿党重要人物、前政府部长尤尔根·特里廷评价说,Wirecard当时被认为有望成为德国自己的、能与硅谷大公司去竞争的独角兽,这几乎成了德意志举国上下的一种信仰,「没有人希望看到皇帝赤身裸体」。


Wirecard的股价迅速反弹,越涨越高,还得到了日本软银集团的10亿美元投资承诺。


第二回合,Wirecard再次完胜。



「唿啦啦似大厦倾」


故事讲述到这里,《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有了一丢丢混乱。


导演似乎是想证明案中掺杂的政治因素,于是不断暗示明示扬·马萨莱克可能是特工出身、来自俄罗斯;Wirecard利润的相当部分被拿去支持恐怖活动或者挑动欧洲移民危机——考虑到时下俄罗斯在欧美的形象,故事的格局是被打开了,但却没有实质性证据。


扬·马萨莱克在本案中的实际定位,始终是个谜团


相比之下,Wirecard对《金融时报》的报复手段,要「缜密」了许多,除了可以想见的诽谤官司,片中还提到:该公司如何聘请一名私人侦探冒充阿拉伯投资者,跟卖空者套话,从他们口中「得知」《金融时报》正在准备关于Wirecard的深度报道。


随后,该公司以「钓鱼」得来的「证据」,声称遭到了「外媒的肮脏攻击」。



这次「钓鱼」效果显著,《金融时报》暂时停止了Wirecard的批判,并发起内部审查,以证明丹·麦克鲁姆和保罗·墨菲等人的报道并未逾矩——不得不说,这场新闻战争延烧到此刻,已经无法判断记者们坚持调查的原因,到底是求公理还是为私怨了……


《金融时报》偃旗息鼓的几个月里,Wirecard的股价升到巅峰,甚至让德国总理在访华期间当做国家形象名片不断宣传。



「下一个故事,给我来点致命伤害。」《金融时报》主编莱昂内尔·巴伯对通过内部审查、证明了清白的下属们咬牙切齿地说,「我们必须让所有人能彻底看清,Wirecard是虚假的,它在伪造根本不存在的合作伙伴,以及根本不存在的客户。」


他们成功了。在新的调查报道中,《金融时报》指出,Wirecard通过注册地在迪拜的合作伙伴公司阿兰姆,将数十亿欧元转账到了34个不同名账户下,而该公司超过半数的客户甚至都没听说过阿兰姆公司。


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金融时报》这次的报道终于引来了投资人的注意。他们提出对Wirecard进行外部审计——不是由公司长期合作伙伴安永公司负责,而是换成毕马威。


迫于投资人压力,马库斯·布劳恩同意由毕马威和安永联合进行审计。


「这时候,布劳恩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收购德意志银行。」保罗·墨菲说,「成功吞并德国最大银行的好处是,可以隐藏很多不良数据。其实这个做法挺天才,就像是抢完银行之后,不是弄辆车逃跑,而是接管银行。如果当时成功了,可能马库斯·布劳恩就是史上数得着的天才金融家,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Wirecard最后一次豪赌,没有等到成功的一刻。


2020年4月,毕马威报告率先披露,表示「无法核实」Wirecard大部分利润的真实性。


最后一击在两个月后。6月18日,安永宣布Wirecard之前文件称存置在菲律宾两家银行的19亿欧元,「无法找到」。


除非本来就不存在,否则在现实世界里一次性丢失19亿欧元,可能么?它又不是獐子岛的扇贝……


Wirecard股价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雪崩,从104.50欧元每股迅速跌至1.28欧元每股,资产缩水超97%。



6月19日,马库斯·布劳恩宣布辞职;6月24日,他因涉嫌虚假会计和操纵市场而被捕;两天后,Wirecard宣布破产。


外媒搞垮了金融独角兽。最终回合,《金融时报》KO胜。


丹·麦克鲁姆获得了德国调查性新闻的最高奖项,马库斯·布劳恩被起诉,扬·马萨莱克成了国际通缉犯但迄今仍未落网,《金融丑闻:揭发Wirecard诈骗案》的故事结束。


但是疑问并未到此中止。Wirecard的骗术手段,对专业人士来说应该不复杂,私营审核商和公共监督为何双双失败?资本之外,政府或者说政客有多知情,通过力挺Wirecard又获得了什么?


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的:「每个对公司有影响力的人,从董事会成员到审计师和监管机构,似乎都没有很好地去解决问题……」


或许,跟所有的金融骗局一样,每个人都觉得只要炸弹炸在别人那里,就不会是问题?


谁知道呢,反正都是国外的事情。



资料参考:

《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 film review — FT plays lead role in bizarre but true story》

《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 review — a case of financial hubris》

《Skandal! Bringing Down Wirecard review: A gripping true story of financial fraud that could have been made more palatable》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阿尔卑斯山   麦克   保罗   独角兽   德国   丑闻   欧元   股价   境外   金融时报   金融   媒体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