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文人的天堂,武力的衰微

引言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任何一个政权在刚刚建立的时候都会有长时间的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王朝与之背道而驰,这个王朝自从建国开始就显得疲软不堪,它就是重文轻武、冗官冗费的宋朝。

由于宋朝统治者赵匡胤立国不正,因此自国家立国开始,便少了几分浩然坦荡。

宋朝重文轻武,兵力不足,因此宋朝在对外关系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文盛武衰的社会情况使得宋朝出现了严重的派系之争,也带来了文学发展的巅峰。

宋朝的国情极为特殊,文人地位达到了顶峰,为后代创造了巨大的精神文明财富,它的种种特殊现象,至今仍值得人们去思考。

重文轻武成为了必然选择

在宋朝建国之前,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时期。

唐朝末年,藩政割据,各方势力争战不断,朝廷更迭的速度极其之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太祖赵匡胤夺得了皇位。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政权之后,迟迟没有称帝,就在这时,他的手下找到了他,劝他称帝。

赵匡胤表示,自己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大家的力量,他是不会做天子的。

手下听了之后奉承道,

最后,在几番推脱之下,赵匡胤欣然接受了皇帝之位,并在上位之后杯酒释兵权,夺走了手下的实权。

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事情,他一直很担心手下拥兵自重,借鉴他的办法,夺取大宋江山。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用来消除隐患,巩固皇权

经历过陈桥兵变的赵匡胤已然成为了惊弓之鸟,他不允许任何一点危险因素在身边潜伏。

他将曾经跟着自己打仗的将领外派到了全国各地任地方首长,让他们管理政务工作。

赵匡胤的这行为既获得了美名,而且还收归了军权。

在赵匡胤的一系列改革落地之后,宋朝的官僚集团彻底成为了文盛武弱的集团。

不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哪怕是出征打仗的主帅都是文官,宋朝就这样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乐园和武将的地狱

身居高位的宋朝文人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官势力,遏制武官势力,将手伸向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央吸收全国才子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的选才之本,宋朝的科举制度与唐朝的科举制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宋朝在考试方法方面沿袭了唐朝的流程,并增加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核。

殿试既加强了考生与中央官员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通过种种优待,激发了天下文人入仕的欲望。

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录取有着最终决定权,他可以决定任用名额以及任用官级。

随着皇帝主持的殿试的规格越来越高,录取名额也不断增加,为宋代文人提供了许多进入仕途的机会。

史书记载,宋太祖在位之时,进士最多的一次是31个人,其余数科不到百人,而到了宋真宗时期,仅仅一年就录取了1638个人。

当时重文轻武的极端程度可见一斑,以文为贵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文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宋太祖与宋太宗二人早年长期在军队生活,他们缺乏必要的文化教育。

因此他们登基之后,为了弥补罪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把治国平天下的期待寄托在了文人士大夫的身上。

宋太祖曾不止一次的在朝堂之上强调过“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观点。

在宋太宗的推行下,类似于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的思想充斥了全国各地。

这样的思想文化使得民间百姓普遍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成才,只要读书好,便能有钱有权有粮吃。

宋太祖不仅在口头上劝人读书,而且还切切实实的给予了文人诸多好处,宋代文人手握重权之后,大力发展了国家经济。

虽然说宋朝在对外关系上是一个相对软弱的国家,但是文人非常注重宋朝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商品贸易的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

文人手握重权后花了大量时间在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商业方面。

当时,宋朝人把越南传进来的占城稻推行到了江浙淮河一带,增大了粮食产量,百姓手中有余粮了之后,便将目光放在了商业和手工业领域。

宋朝时期的商业极其繁荣,仅东京一地就有居民二十万户,每当傍晚十分,城内大街小巷的商铺便开始叫卖了起来,看起来极其热闹

东京的城市布局既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而且还打破了时间的界限,出现了通宵不绝的夜市。

彼时,不仅是民间有着发达的商业体系,就连勾栏瓦肆之类的娱乐场所,顾客都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就形象的描绘了东京的繁华景象。

宋朝时期的教育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发达,在文人士大夫的推广下,宋朝有了国子监、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等诸多权威教育学校。

这些学校又在文人的主持下,抄印了大量古书籍,建立了完整的图书体系。

宋朝既为天下文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也为文人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空间,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学瑰宝。

重文轻武带来的后果

宋朝时期,文臣的地位无人能敌,而武将却遭到了压制。

在宋朝,只要文人学问高,情商高,便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可是武将却大多都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苦闷不堪。

文人地位比武官高出许多,所以武官不仅要处处受文官的压制,而且即便是打了胜仗,他们也经常因为文官压制而无法拿到属于自己的奖励,得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在宋朝的文化体系里,武将的地位能力天然比文官低,打了胜仗,凯旋而归的武将根本就没有办法和状元及第带来的荣耀相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是在夺取后周基业的情况下缔造新王朝的,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只是黄河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的土地。

他们在广大的南方地区拥有统治权,但是在面对北部的北汉王朝和强大的辽国的时候,他们却无力收复。

赵匡胤所建立的北宋可谓是危机四伏,大宋王朝的身边仍旧屹立着诸多强悍的对手,因此,有人说自北宋建立之时,便有一把亡国之剑挂在了人民的头上

宋朝皇帝赵匡胤在建国之后应该抓紧时间去落实统一天下之事,收复幽云十六州和加强国防知识,军队出身的赵匡胤非常清楚军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他在登基之后,却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加强君主专制上,放弃了扩充兵力,北上征伐。

赵匡胤是杯酒释兵权和陈桥兵变的导演者,他很担心手下效仿他的行为,夺走他的统治权。

他也很担心自己开疆扩土得来的土地付之东流,所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手段去驾驭武将,而正是因为他对武将的这种驾驭心理,使得宋朝出现了武力衰微的情况。

由于政治全被文官把持,且当时社会风气普遍认为学文笔学武有前途,所以武官大多抑郁不得志。

他们既没有练兵权,也没有办法掌握战争的主导权,所以宋朝在后期与北部少数民族政权的时候,一直在吃败仗

纵观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会发现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既使得宋朝的文化文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激起了民众学文的兴趣。

也让这把亡国之剑落了下来,最终因武力衰微而败给了武力强盛的北部政权。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对于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对于军事外交来说,却极其消极,值得后人汲取教训。

参考文献:

1.《清明上河图》

2.《宋史》

3.《宋史·太祖本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王朝   宋史   文人   杯酒释兵权   殿试   武官   文官   兵变   太祖   士大夫   科举   武将   宋朝   手下   皇帝   天堂   武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