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史话37:白琳茶叶,为五洲最

陈兴华 书

有人说,历史是一条大河,它荡涤了因,留下了果,更留下了让人迷醉的想象。读地方史,当你读到“白琳茶业特盛,中外通商,白毫之良,为五洲最,故商贾辐辏,居然一大市镇”(《福鼎县乡土志·十五都分编》)这样的句子,就不仅仅有“迷醉的想象”,更有温暖的自豪。白琳,是芝麻一样大的一个地方,可其生产的茶叶,却能“为五洲最”,这是一个奇迹。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的“白琳工夫”红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品质,与福安“坦洋工夫”、政和“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而驰名中外。时人称,英国女王尤喜“白琳工夫”,以致知道世界有白琳。

陈昌平 摄

白琳地处福鼎西南部,福鼎建县后为十五都地,与十二、十三、十四等都即今磻溪、点头一带接连构成福鼎西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地势东面临海,西部渐高,北部较缓。全域土壤偏酸性,且温度适宜,日照充足,又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最适合茶树生长。此间茶树品种繁多,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质最优。大白茶原产地在点头柏柳,相传竹栏头村陈焕于清光绪年间在太姥山麓“上才山”发现移植于家,后相继在白琳、翠郊、磻溪、黄冈、湖林等地传播载培。大毫茶时称“大号白毛茶”,相传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点头翁溪王家洋林圣松从太姥山麓五蒲岭发现并移种,它和大白茶于1984年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茶树良种,誉为“华茶1号”和“华茶2号”。

罗 健 画

白琳茶叶的上乘,史上公认,清乾隆《福宁府志·物产》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其品种有“白毫银针”白茶,“白琳工夫”红茶,“白毛猴”、“莲心”绿茶等,下面介绍3种主要名茶。

白毫银针。《福鼎县乡土志·物产》:“茗,邑产以此为大宗,太姥有绿芽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极精,为各阜最。”中国著名茶学家张堂恒先生之《中国制茶工艺》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但明朝时就已制造白毫芽茶,且“白毫之良,为五洲最”。明嘉靖《福宁州志》卷之三“贡办”载:“芽茶八十四斤一十二两,价银一十三两二钱二分一厘;叶茶六十一斤一十两,价银一两四钱七分九厘。”这个记载表明,明朝时福宁州就有用于生产白毫银针的芽茶,价格与普通茶叶相比,高出几倍。

白毫银针 白荣敏 摄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红茶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当时闽、广茶商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东洋,“白琳工夫”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原用普通茶叶制造,到了20世纪初,“合茂智”茶馆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特点,精选嫩芽,制成工夫红茶,其品茶味醇郁芬芳,色泽鲜红似橘,取名为“橘红”,代表白琳工夫高级茶的独特风格,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白琳工夫”当时能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茶嫩采;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发酵讲究温度、湿度、时间;烘焙采用炭火双复焙的方法,并认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基础上保持鲜爽特征。这些工艺特点,对于白琳工夫传统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莲芯绿茶。被俞寿康的《中国名茶志》收入“中国名茶”。白琳是福鼎莲芯茶原产地,如今已很少生产。据史料记载,莲芯茶在清末民国有一些年份曾作为白琳生产茶叶的主要品种出口。其香气清幽,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澄鲜,芽叶柔嫩多毫,外形细紧纤秀,外销东南亚一带,受消费者赞赏。莲芯茶对鲜叶品质要求很高,清明前开采,要求芽叶细嫩多毫,叶薄而软,节短。经萎凋、杀青、揉捻、初烘、再烘五道工序制成。以莲芯茶薰窨茉莉花,称“茉莉娥眉”、“茉莉秀眉”,亦为花茶上品。

质量过硬,自然供不应求,所以本地茶农种茶为业,各地茶商纷至沓来,因茶而兴的福鼎西部点头、白琳、磻溪各乡,真真是“人行路中,茗香扑鼻”(《福鼎县乡土志》语),以致“各乡之拥巨赀开高第者,半由茶叶起家。白琳为闽、广客商荟萃地,尤属茶市中心。本邑凡百销场之喧寂,悉视琳山茶利之赢亏,其关系重有如此者”(民国《福鼎县志》卷二《地理志》)。白琳茶业的兴衰成为福鼎经济的晴雨表,其支柱产业的地位丝毫不得怀疑。

香甜的茶之梦 白荣敏 摄

据《宁德茶业志》记载,白琳茶叶最早出口销售可追溯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埕港设立民用进出口贸易口岸,开始出口茶叶、明矾等农副土特产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运输逐渐增多,茶叶生产得到了发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茶叶出口靠人力肩挑,经官道至温州转运至上海,或至福州的洋行出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茶叶重要出口口岸,白琳茶叶多由南广帮(闽南茶行“金泰”与广东茶行“广泰”等)在白琳开茶馆收购,转运至福州。

也有上海、福州茶行(洋行)直接向本地茶商发放货款,预定茶类和数量,按指定地点交货验收,由沙埕港或三都澳转运福州、上海后出口。1899年,三都澳开港之后,成为闽东茶叶的集散地,福鼎茶叶自然多由三都澳出口。1906年春季开始沙埕向内地通航,每年15000担之多的福鼎茶叶就全部由沙埕港运往福州等地外销了。

白琳老街·恒丰泰 林海、陈明昌 摄

茶叶贸易繁荣,茶商络绎不绝,于是茶栈茶馆林立,以致白琳曾一度流行《白琳茶馆盖路边》等山歌。在白琳集镇,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如吴阿亥的“双春隆”、袁子卿的“合茂智”“恒丰泰”等商号,据说翠郊大厝的主人吴氏亦是由茶叶贸易起家致富,才有雄厚的资金建设如此跋扈的房子。这些商号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茶叶直接运往上海、福州及香港等地销售。工夫红茶大多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福鼎因茶而出现繁荣的码头、港口,有白琳的后岐商港、点头的点头商港以及沙埕港、巽城渡、宝桥渡等。

今天,在福鼎,泡一杯依然精妙的白毫银针或白琳工夫,那段温暖的时光清晰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福鼎   茶叶   芽茶   茶馆   茶商   白茶   银针   史话   福州   红茶   工夫   白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