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历史里的爱情之王献之篇-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临终留言道遗憾

公元386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这一年,他只有43岁。东晋是一个信奉道教的朝代,王献之本人也是虔诚的道教徒,家人请来道士为他消灾去厄。临终之际,按道家规矩,道士问王献之这一辈子有什么让他觉得特别后悔的事情,这类似于临终忏悔。

王献之答曰: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与郗家离婚,成为他至死不能释怀的遗憾。

世人只知道王献之和他的父亲王羲之父子二人是青史留名的大书法家,合成“二王”,书法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王献之虽出身名门,他的婚姻生活却十分不幸,他和表姐郗道茂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悲剧。与表姐离婚后,王献之终日郁郁寡欢,这也是他短寿的原因之一。

王献之除了是大书法家,其实他还有两个不为人知的身份。

一个是驸马爷。因为他娶了皇帝的爱女,准确地说是皇帝的女儿上杆子非要嫁给他,他可是一点儿都不愿意,因为他已成婚,他爱的是自己的妻子兼表姐郗道茂。但选他当驸马,这可是皇帝旨意。这个驸马爷他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他丝毫没有选择的权利。被公主看中选为驸马,正是他人生悲剧的起源。

另一个是国丈。他的女儿王神爱后来嫁给了皇帝,只不过王献之去世的时候,女儿王神爱只有三岁,他并没有等到女儿长大出嫁的那一天。况且等到女儿嫁到司马家当皇后时,东晋王朝早已风雨飘摇,女儿嫁的还是一个傻子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夫妻二人流离失所,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没有一个父亲会祝福女儿拥有这样的婚姻。傻子为什么也能当皇帝?因为当皇权没落的时候,选一个傻子做皇帝更容易控制啊。

造物弄人,红尘滚滚,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世人不能,王献之亦不能。

“爱别离”正是“人生八苦”之一,王献之深尝之。


二、名门望族琅琊王

王献之是口含金钥匙出生的人。他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

因为他出身于两晋时期最为声名显赫的琅琊王氏,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历经百年而不衰。在那个氏族门阀政治盛行的时代,琅琊王氏权倾朝野,头顶耀眼的光芒。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也正是王献之的王家。“王谢”后来成为名门望族的代名词。出生在王家,已经躺赢了东晋国99.9%的人。

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既是大书法家,不用说也担任着东晋王朝的高官要职。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王羲之的岳父是太尉郗鉴。郗鉴也是朝廷重臣,郗家也同样是名门望族,不过比起王家和谢家,那就差远了。否则也就不会有后来王献之与郗道茂离婚的悲剧了。

王献之的爷爷名叫王旷,同样是大书法家,历任丹阳太守、淮南太守,为司马睿稳固扬州、进而建立东晋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王家的灵魂和标志人物是王旷的堂兄王导,论辈分是王献之的堂爷爷。王献之爷爷这一辈,兄弟众多,个个大权在握,正是王家的鼎盛时期。琅琊王氏在西晋王朝甚至更早的东汉时期就已经兴旺发达,到了东晋初年,也就是王导、王敦、王旷兄弟们这一代,王家的辉煌达到了顶峰。

王导当年能牛到什么程度呢?

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都城洛阳多次被北方游牧民族攻陷,成为废墟。许多大家族都举族南迁逃避战乱。

公元317年,司马睿正是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在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氏家族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王导担任丞相。可以说,没有王氏家族,就没有东晋王朝,正是王导为司马氏在江南奠定了百年帝业。

新朝成立,司马睿在接受百官朝贺之后,做出了一件十分突兀的事情:他拉着王导的手要与他共坐御床。御床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坐的,王导再三推辞。

所以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与马”指的就是王家和司马家,足可见王家地位之高。

司马睿作为东晋开国皇帝,就这么没底气,他的子孙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三、美好姻缘遭人惦

公元344年,王献之出生。

他有个舅家表姐叫郗道茂,比他大一岁,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既是少年玩伴,又是表姐表弟。

王献之的母亲也姓郗,正是郗道茂的姑姑。郗道茂出生在书香门第,名门闺秀,端庄秀丽,再加上从小就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郗家当时也是名门大家,只是与王家相比要逊色一些。

公元360年,16岁的王献之迎娶了17岁的表姐郗道茂,二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宛如神仙眷侣,幸福美满的婚姻让世人羡慕不已。王献之对仕途并不感兴趣,婚后更是潜心研究书法绘画,郗道茂则时刻陪伴左右,举案齐眉,红袖添香。郗道茂不仅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更是一位温柔贤惠的称职妻子。

王献之与郗道茂婚后仅仅半年,二人的父亲先后离开人世,彼此精神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携手度过了人生的一段困难时期。

如果没有被人惦记和打扰,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婚姻肯定可以幸福地走下去,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就如同人世间无数幸福美满的婚姻一样,柴米油盐,琴棋书画,夫唱妇随,比翼双飞。王献之也许可以取得更大的书法艺术成就,同时有更长的寿命为后世留下更多的书法精品。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王献之自幼就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虽出身名门,却绝不是纨绔子弟。他才华横溢,英俊潇洒,是东晋国的偶像级人物,更是全国女粉丝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一号男神,连当时的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和丞相谢安都十分喜欢他。更难得的是,王献之勤奋好学,并没有一点世家子弟通常的那种浪荡公子形象,堪称完美。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王献之如此完美的男神形象,早就被人惦记上了。

而且惦记他的还不是普通人,竟是东晋国的大公主,晋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新安公主利用皇权,硬生生拆散了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幸福婚姻,做起了令世人不齿的第三者。

新安公主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不道德的,但如果因此就说她十恶不赦,似乎又有点过。因为她本身也是政治联姻的受害者。

两晋是一个乱世,皇权常常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就算是贵为皇家公主,她又能拥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

也许,一开始她喜欢的就是王献之,只是她没有机会说出口。嫁入桓家,本不是她的初衷,而是无奈的选择。种种迹象表明,她喜欢王献之,还真不是一时兴起,应该是暗恋已久。


四、霸道公主抢人郎

新安公主名叫司马道福,她是晋简文帝的女儿,晋孝武帝的姐姐,身份显赫尊贵。

新安公主早就仰慕一表人才的王献之,只不过她虽然是公主,却做不了自己的主。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朝廷权臣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温也是东晋王朝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事实上无论简文帝还是孝武帝,都是被他一手推上皇位的。皇帝由谁来当,别人说了都不算,只有他桓温说了才算。这个时候,王家的鼎盛期已过,王献之的爷爷辈早已凋零,王家在朝廷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要不然也轮不到桓氏在朝廷指手画脚。

不用说,新安公主的第一桩婚姻是场政治交易,她本人也是这场交易的牺牲品。新安公主应该早就开始打王献之的主意了,只不过她一直没有机会。

在她的公公——桓温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日子里,就算她有贼心也没有贼胆,她的爸爸还有她的弟弟尽管都是皇帝,可还都不是桓温的对手,更别说她一个弱女子了。

不过,新安公主的机会很快来了。

公元373年,权臣桓温去世,他的儿子桓济,也就是新安公主的丈夫,因叛乱失败而被流放充军。新安公主一天也不想在欺压皇室的婆家多待,她终于有理由摆脱这段她并不中意的婚姻了,很快就与桓家解除了婚姻关系,开始明目张胆地追求早已成婚的王献之。

司马道福对王献之展开了疯狂追求,这对王献之和郗道茂夫妻来说,是一场灾难。

公主必须明媒正娶,因为这关系到皇室名誉。为此,新安公主不惜动用皇权,由皇帝下诏,要求王献之休妻娶公主。小夫妻共同生活已经十多年,只生育一个女儿叫王玉润,不过早已夭折,这其实也是小夫妻心中永远的痛。而诏书上冠冕堂皇的休妻理由,正是郗道茂没有为王献之生育儿子,无后不宜继续留在王家。这样的理由在古代十分正常。

王献之对金枝玉叶的公主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爱的是自己的表姐郗道茂,他的心里早已容不下别人。王献之对公主的追求十分抵触,为了打消公主的企图,王献之甚至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落下终身残疾。这一幕,让郗道茂心痛不已。爱一个人,就不会让他受伤害,就不会让他承受压力和痛苦。郗道茂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也是一位对表弟充满关爱的姐姐,她怎能忍心让自己的丈夫受到伤害?伤在王献之的身上,疼在郗道茂的心里。

即使王献之自残身体,新安公主也依然意志坚决,表示就算王献之瘸了瘫了,也一定要嫁给他。一句话:非他不嫁。

可怜的郗道茂,此时的她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放手,成为她唯一的选择。她打点好自己的小包裹,主动离开了王家。她很明白,成全新安公主也就是保全丈夫王献之,否则违抗诏令的罪过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会给王家带来杀身之祸。

此时的郗家,已经没落。郗道茂的爷爷郗鉴是郗家的灵魂人物,早已过世;父亲郗昙也已不在人世,娘家已散,没有人能够为她撑腰。婆家已没有容身之所,娘家也没有收留之地。可怜的郗道茂,只得去投奔她的叔叔,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终身守节,誓不再嫁。

郗道茂与王献之的婚姻持续了16年,这也是夫妻二人最为幸福快乐的16年。郗道茂离开王家之后,终日以泪洗面,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女儿,最后又失去了丈夫,她输掉了人世间所有能够输掉的一切。

郗道茂孤身一人的凄苦生活可想而知,最终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郁郁而终,去了另一个世界。


五、鸿雁传情留后世

公元376年,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终于得偿所愿,与王献之结为夫妻。

但王献之面对如此霸道的公主,肯定是不喜欢的。他的心里,牵挂的还是前妻郗道茂,藕断丝连,常常有书信往来,彼此倾诉相思之苦。新安公主赢得了王献之的人,却赢不了王献之的心。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共同生活了10年,王献之41岁的时候,新安公主为他生下女儿王神爱。

新安公主尽管得不到丈夫的爱,但她并没有一句怨言,自己酿的苦酒,再苦也得喝下去。她还利用公主的身份处处维护着夫君,让王献之婚后青云直上,官至尚书令。

王献之是一代书法大家,就算与父亲王羲之相比,书法成就也毫不逊色。自晋至南北朝,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二百年时间内,王献之的名气势头一直盖过了父亲王羲之。但唐太宗贬王献之而扬王羲之,造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逐渐被世人冷落,使得王献之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非常少,他的墨宝真迹成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王献之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是记录他与郗道茂爱情的,其中以《奉对帖》、《思恋帖》两幅作品最负盛名,无一例外都是写给前妻郗道茂的情书,足可见用情之深之专。

人世间最伟大的作品无一不是凝结着创作者的血泪和深情,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没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伟大的作品来。

王献之的《奉对帖》写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奉对帖》用大白话讲就是:我和表姐生活多久都不会厌倦的。即使是年复一年地四目相对,也可以当作是一日之欢。那种额头碰触着额头的欢畅,只是遗憾不能再尽兴一点、更尽兴一点。正想着要和表姐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哪知道命运如此不顺,分离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伤心惆怅啊,什么时候才能白天晚上都见到表姐呢?我只能仰首低头悲叹呜咽,实在没有办法啊,要跟表姐见面,恐怕只能等到我断气罢了!

《思恋帖》写道:“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其内容用大白话讲就是:我对你的思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我反省自己时悲哀充满天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再相见。怎么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的心呢。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无论早晚一定要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

《思恋帖》全文共5行39字,行草穿插是这件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品的开头写得很慢而且是行书,越往后越快,越往后越草,尤其是最后一句可以说一笔而就,从作品中就能看出当时作者的内心波动,有绝望、有无奈,更有悲愤。

这样的书信对郗道茂来说几乎就是催命帖。

几百年后的南宋时期,爱国大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上演了一出同样的爱情悲剧,陆母强拆了儿子儿媳的一段好姻缘。分手十年之际,陆游与表妹唐婉沈园意外重逢,给表妹写下一首《钗头凤》,题于沈园墙壁之上,唐婉看后悲伤不已,含泪和诗一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情深不寿,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六、无怨无悔爱情专

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终其一生,王献之深深爱着的只是郗道茂一个人,而且他一直称呼郗道茂为“表姐”,这不仅仅是爱和尊重,更是一种深深的依靠和依恋。他们二人的关系,从表姐表弟,到丈夫妻子,最后又回归到表姐表弟,但他们对彼此的爱,始终没有改变。这正是爱情的模样。

凭王献之的悟性,他不可能没感受到王家地位的江河日下,他家的燕子,很快就会飞到寻常百姓之家。如果违背旨意,不与公主结婚,那王家的地位只会下降得更快,他不可能不考虑到家族利益。弃郗氏而与公主结婚,是他人生最无奈的选择,他的一生都在为此忏悔。

而郗道茂,也是深深爱着这个丈夫和表弟,她的爱,不仅是生活上的关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宽容。是妻子对丈夫的爱,是姐姐对弟弟的爱,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她不忍心让丈夫承受太多的痛苦,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离开。

如果用一首现代歌曲来表达郗道茂的心情,那一定是《我祈祷》:

我祈祷

那没有痛苦的爱

却难止住泪流多少

我祈祷

忘记离去的你

却又唱起

你教的歌谣

我没有怨你

我心里知道

(全文完)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乡土大河南特约撰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王羲之   新安   司马   王朝   东晋   车马   表姐   皇帝   从前   丈夫   女儿   公主   爱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