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锂电回收研究报告

卓戴VIEWS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攀升,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在5-8年左右,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退役潮”,尤其是在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动力电池加速放量的中国市场更为显著。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发展将提速,预计在未来五年突破千亿规模,其中锂资源的回收市场空间最为可观。

电池结构特性的差异决定了电池报废后的回收利用方式、价值及其市场空间,磷酸铁锂电池的梯次利用发展受现行条件制约,未来回收市场预计将由营利性更高的三元电池拆解回收为主。

撰写:邓雯

编辑:张展


01现状与展望

上游资源约束锂电行业发展

上游资源紧缺将掣肘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锂资源供需缺口预计在2025年之后出现并呈逐渐扩大的趋势,电池回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供需不平衡对行业发展的约束。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发展将提速,预计在未来五年突破千亿规模,其中锂资源的回收市场空间最为可观。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回收市场规模预测

宏观政策引导

海外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电池回收相关政策及立法配套较完备;国内在过去十年间电池回收政策出台密度显著提升,旨在推动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引导行业的规范化、一体化发展。

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

动力电池退役潮推动可回收电池废料逐步释放,未来十年报废电池及生产废料量预计以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攀升,驱动全球锂电回收市场发展;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中国市场在锂电回收领域预计也将迎来可观的发展。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攀升,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在5-8年左右,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退役潮”,尤其是在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动力电池加速放量的中国市场更为显著。

报废电池是锂电回收利用的主要“原料”,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到来将持续为锂电回收利用行业提供可回收废料。

全球可回收报废锂电池及锂电池生产废料预测

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占比

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回收

电池结构特性的差异决定了电池报废后的回收利用方式、价值及其市场空间,磷酸铁锂电池的梯次利用发展受现行条件制约,未来回收市场预计将由营利性更高的三元电池拆解回收为主。

磷酸铁锂因其材料造价低,稳定性较好,循环寿命长,更适合梯次利用。

三元电池因其材料造价高,稳定性较差,循环寿命短,更适合直接拆解回收。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退役后更适合梯次利用,然而当前梯次利用尚未实现技术攻关,难以形成规模化、商业化,预计中短期内三元锂电池的回收市场空间将持续保持领先。

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对比

中国不同化学体系电池金属回收市场预测

动力电池回收方式

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梯次利用规模化发展遇挑战,动力电池回收或将在中长期内以拆解回收主导。

梯次利用:对退役电池的降级应用

优势及劣势

拆解回收:对退役电池的降级应用

优势及劣势

梯次利用:发展局限性因素

梯次利用现阶段发展局限性和瓶颈较显著,在政策体系完善和行业标准建立之前,下游应用发展预计较缓慢。

当前商业化案例少,目前开展的梯次利用项目大多处于试点阶段,且仅有少数具备梯次利用资质的正规军企业参与试点项目,如格林美、中国铁塔等。

当前梯次利用市场尚未规范,乱象丛生,已进入企业陷入与小作坊的竞争困境,对未进入企业的吸引力下降,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

拆解回收

动力电池拆解回收主要挑战在于前端电池回收渠道供应不稳定导致后端原料提炼难以规模化生产。

前端电池回收渠道分散混乱带来的高成本和供应不稳定、以及电池包规格繁多带来的预处理困难是拆解回收流程上的两个主要难点环节。

经过对电池包的预处理后的物理拆解和原材料提纯两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实现从废旧动力电池到再次利用的高纯原材料的有效转化;特别是在当前锂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只需要有稳定的废旧电池供应,规模化的生产,以及稳定的下游客户,即可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

拆解回收企业主要通过湿法或火法对废旧动力电池中的价值金属进行提纯冶炼

技术成熟度较高,其他如生物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新兴工艺仍在研发初期阶段;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工艺以湿法为主。


02 产业链

产业链发展趋势

随着行业向市场主导发展转变,锂电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从链状形态进一步演化为行业内合作深化的网状生态,其中产业链各环节展现出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向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延伸的趋势。

锂电产业链电池回收环节延伸

回收产业链

锂电回收作为锂电后周期行业,业内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拓上下游合作,逐步延伸产业链覆盖,尝试形成从电池生产到电池再制造的闭环。

商业模式:第三方回收模式

第三方回收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自主建立回收网络完成从电池回收到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回收代表企业:格林美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废弃钴镍钨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回收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塑料与镍钴锂钨战略资源,多年来致力于“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双轨驱动战略发展。

商业模式:电池生产商回收模式

电池生产企业作为电池回收主体,利用渠道优势打造对电池材料的闭环回收与废旧电池梯次利用的商业模式。

电池生产商回收代表企业: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CATL)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电池技术,为全球绿色能源应用,提供高效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

2015年起,公司已在电池回收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多年来以兴建工厂、企业合作多种方式参与电池回收行业技术开发和投资,旨在减少对上游资源的依赖,保障供应链稳定,实现降本生产。

商业模式:整车企业主导的联盟回收模式

产业联盟模式是理论上较为理想的一种商业模式,多由整车企业牵头,运用产业链上下游各成员企业的经销服务网络和回收技术实现回收业务的增效降本、减少市场恶性竞争,但在实际商业化运营层面仍在初步尝试阶段。

整车企业回收代表企业:比亚迪

比亚迪依托对电池核心技术的把握和电池装机规模的优势,自建电池回收的关键产业链环节,完成产业链闭环。


03 挑 战

技术挑战与市场机制挑战并存,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健康发展仍需宏观政策规范引导和产业链上各方玩家的共同努力。

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上游产业,锂电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和市场趋势与下游回收环节息息相关。

04 启 示

对回收利用企业的启示

基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趋势,回收利用领军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以下问题:

整体战略规划

• 在回收利用业务立足哪些环节?主要业务布局涉及梯次利用或拆解回收?

• 企业采用哪种商业模式?核心优势和盈利关键点是什么?

• 是否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延伸或闭环构建,还是做回收环节的专精?

能力建设与产业链协同

自身能力建设:

• 渠道-如何建设和布局自有回收网络,保障资源充足且稳定的回收渠道?整合并购、战略合作或交换协议?

• 技术-选取哪种回收工艺路线?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

• 产能-未来3-5年如何规划布局回收产能的提升,以实现规模效应?

产业链协同:

• 上游-如何应对上游锂电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趋势?如何与具备渠道优势的电池及整车企业合作?

• 下游-是否考虑延伸至回收产物再利用的环节,自建前驱体等电池原材料产能?如何与锂盐生产等金属原料企业竞争?


对电池企业的启示

基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趋势,锂电及电池领军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以下问题:

整体战略规划

• 企业是否考虑进入回收业务领域?基于什么背景和原因需要涉足电池回收?核心商业目的是什么?

• 如果进入回收领域,计划布局哪些回收环节?如何借力自身原有业务的优势?

• 企业采用哪种商业模式?发展自主回收能力还是立足于当前业务整合上下游发展?

能力建设与产业链协同

自身能力建设:

• 渠道-如何利用自身销售网络建成逆向物流回收渠道,形成废旧电池闭环利用?

• 技术-如何利用现有电池制造技术进行回收技术转型?回收技术自研创新或专利购买以提升回收利用率?

• 产能-未来3-5年如何规划布局回收产能的提升,实现产业化以循环利用反哺自身原有业务?

产业链协同:

• 上游-通过布局回收能否实现资源补充,以提高对上游资源的议价能力?

• 下游-与回收企业以供应关系为主还是建立其他合作关系?或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方式整合具有技术优势的回收企业?在回收闭环构建中如何与整车企业这一关键角色合作?


对整车企业的启示

基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趋势,整车领军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思考以下问题:

整体战略规划

• 基于企业的战略考量和自身能力现状,企业考虑是否进入回收业务领域?

• 如果进入回收领域,涉及梯次利用或拆解回收?企业自身有哪些能力可以应用于电池回收?

• 布局哪些环节?核心商业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构建自身能力还是通过上下游合作

能力建设与产业链协同

自身能力建设:

• 渠道-如何提升现有销售网络利用率,建设来源稳定、质量保障的退役电池回收渠道?避免流失到其他第三方渠道?

• 技术-评自身能力现状,包括电池回收技术能力差距,自身退役电池供应,判断其介入电池回收的深度?

• 经济性-基于可能的商业模式成本效益,以进一步决策实现技术能力建设的途径:自研、合作、还是兼并收购?

产业链协同:

• 上游-如果布局回收业务是否能缓解上游材料的供应紧张?是否寻求上游电池、材料企业合作以获取技术能力?

• 下游-是否和下游第三方回收企业开展合作,以补充电池回收网络?待技术和商业模式成熟,是否和能源电力企业合作,拓展梯次利用场景?


法律声明

版权所有

本文件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海南卓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海南卓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海南卓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行业数据及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行业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行业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建立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不同时期,卓戴资本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看法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通知或发布。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梯次   新能源   产业链   下游   商业模式   电池   动力电池   市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