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引质疑,徐静:天价护理费系谣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徐静怎么也想不到,大半辈子专注于科研的她,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竟是面对他的遗体。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自己能成为伟人遗体的守护人。

瞻仰毛主席遗容

主席一身中山装躺在水晶棺里,像熟睡一般,遗体被安放在纪念堂里,接受着来自各地的人民瞻仰。

遗体的长久保存,是为了告诉世人和后代,岁月的风雨烟尘,不能抹灭这位开国领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然而在1989年,社会上传出一种声音:纪念馆每年耗费着天价护理费,主席遗体保存效果却差强人意。

一时间,伟人遗体保护不当的谣言尘嚣而上,众说纷纭,就在这时,徐静站了出来,称这些说法纯属造谣。

瞻仰毛主席遗容

那么伟人遗体是否真的出了问题?这到底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造成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项重如泰山的任务,从天而降

徐静,是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前局长,1993年退休后仍继续担任着纪念堂的特邀顾问。

她是一名生物学博士。1956年,曾赴苏联留学,因为论证高等脊椎动物脑神经细胞可以分裂和再生,而轰动生物学术界。

她回国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组织胚胎教学与相关科研工作,在实验室里,徐静度过了自己大半生时光。

直到1976年9月9日的凌晨,她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汪东兴

那晚,她刚睡下没多久,房门就被敲响起来,居然是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带着一名中央来的同志来找她。

对方急促地说明来意:“徐静同志,我是卫生部的江秘书。中央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您帮忙,麻烦跟我走。”

徐静不明所以,但也跟着江秘书上了车。一路上徐静思绪万千,猜测着自己有可能要执行的紧急任务。

然而没想到的是,车子竟然缓缓驶进了中南海,在一排灰房子前停了下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卫生部部长刘湘屏早已等候多时。

瞻仰毛主席遗容

汪主任开门见山地道出请徐静前来的目的:“毛主席在今天凌晨逝世了,请您来是为了讨论毛主席遗体保护的问题。”

徐静当时脑子“轰”地一下,瞬间陷入一片空白。汪主任那句毛主席已经逝世的话,充斥着她的神经,徐静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后还是汪东兴的话,将她从混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徐博士,主席的遗体可不能出半点差错。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一切拜托您了。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尽快提出来。”

徐静努力平复心情,强迫自己恢复科研的理性,认真思考一会之后,向汪主任提出两个要求。

首先,得先认真检查主席遗体情况,评估保存遗体需要的环境条件和保存方式。另外,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任务,必须邀请同行专家共同完成。

晚年的毛主席

汪东兴当即就同意了徐静的要求,随即亲自带领刘湘屏和徐静走进毛主席的卧室。

后来徐静回忆就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进入毛主席卧室的那天。

屋里光线非常昏暗,室温降得非常低,毛主席就躺在大床上,身上的监护仪器已经被撤走,他从头到脚盖着一条白色的毛巾被。

“这是所有中国人民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啊,自己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见到他。”

徐静心中的悲痛瞬间再次涌上心头,但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保护领袖遗体的任务非同小可,此时需要的是冷静的情绪和专业的态度。

徐静缓慢走近床边,仔细查看遗体情况。她先是带着主席的陪护人员,触摸皮肤的弹性,活动各处关节情况,计算遗体的长度,检查遗体皮肤上伤疤痕迹,并一一记了下来。

毛主席追悼会

随后徐静又观察存放遗体的周边环境。因为主席的房间宽敞坚固,本身就很阴凉,再加上空调控制温度,遗体存放环境算是过关的。

徐静默默地在脑海中盘算着,从现在到追悼会结束,怎么也是半个多月时间,要怎么完善存放环境,要找哪方面的专家请教和协助?

同时,她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主席遗体出问题,绝对不会让党和人民失望。

任务有变,要永久保存伟人遗体

从中南海回来之后,徐静被任命为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徐静也顾不上职称的变化,一心要赶紧组建遗体保护工作团队,妥当安排相关细节工作。

毛主席遗体告别

她找来自己科学院里同专业的生物才子张炳常和形态教研室主任陈克铨,一同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当徐静三人刚准备好相关药品和器械,准备赶往中南海,一项中央政治局对毛主席治丧工作的新安排就来了。

会议决定,主席的遗体在9月11日至17日要移进人民大会堂,在那里举行群众吊唁活动。最重要的是,吊唁结束后,主席遗体要进行永久保存,供人民世世代代瞻仰。

接到新任务,遗体保护工作小组成员们面面相觑。他们深知这个任务意义重大,艰巨无比。

毛主席志在拯救危难中华,并且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一生,人民无法忘记他,主席的躯体,应当像他的思想和精神一样,永世保存。

毛主席

但是永久保存遗体,还要兼具瞻仰性,这个任务别说在我国当时,就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因此,徐静带着两个同事来到政治局会议现场时,心里紧张不已。徐静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从专业角度做实事求是的报告。

“我们3人虽然都有保存尸体和标本的专业和经验,但是长期以来,尸体和标本都用于教学研究,所以目标只是不腐烂,对于保持遗体的鲜活,这个课题我们涉及很少。”

“主席遗体的保存工作目前要考虑两个阶段的问题。”

“第一就是群众吊唁活动,主席遗体不但要保持不腐烂,而且还得栩栩如生,这个有难度。”

毛主席追悼会

“最大困难就是现场的灯光、温度还有氧气浓度等等。总之人越多,温度就会越高,对遗体保存更为不利。”

“当然,最难的就是永久保存。这已经不只是生物学难题,它还涉及医学、化学、工业等多方面。”

“但是,请领导放心,我们会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完成这项工作。”

徐静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让现场的领导们纷纷陷入了沉思。

最后经过讨论,领导一致决定先妥善解决群众吊唁的问题,同时尽快开展遗体永久保存的研究工作,整个任务依然由徐静来带头负责。

决议一出,徐静马上带人进入工作状态。

首当解决的就是3天后吊唁活动现场温度的问题。

正如徐静向领导汇报的那样,到时来的群众一定很多,大会堂内不可能不用光源不开灯,也不可能把温度降得过低。

工作组后来决定选用冷光源,除了整个吊唁现场的光源采用冷光源,还要将冷光源导光管安置到玻璃棺下方。这样棺内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热量,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遗体腐化的风险。

吊唁活动结束后,迅速将遗体移入特定的地方保存起来,这时候就轮到了研究永久保存遗体的难题。

列宁

虽然苏联已经能将列宁的遗体做永久保存,可是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对这项技术进行封锁,我国很难获知其中的奥秘。

这时工作组的专家们提到了我国1972年开始发掘的马王堆墓葬群。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墓葬群,其中出土的辛追夫人,却保存完好,皮肤具有弹性并没有腐烂。

徐静敏锐地觉得这是值得借鉴的,于是便立刻联系到马王堆研究专家。

辛追夫人的棺椁是由四座棺材依次套放,埋在16米深的墓坑里,再埋土将近5米厚。棺椁外面又用白泥膏、木炭、夯土作为密封材料,整个墓形成无菌无氧的状态。

棺椁里的棺液也是至关重要。考古学家对棺液成分分析,发现里面有朱砂和很多种中草药,最多的则是有机汞。

辛追夫人

通过和专家长时间的沟通,徐静对遗体保存有了新的认识,也给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主席的遗体不能深埋,既要保存千年,又得兼具瞻仰性。因此专家组决定试验出最佳配比的药水,定时注射到遗体内,保持遗体皮肤的充盈度,从生物化学角度,保证遗体的“不变”。

再使用纯水晶制作成棺,调整棺椁内部的光源和整个棺椁的形状,保证遗体不被氧化,不受外部光线等环境的影响。

最后再通过光学整容,调整现场光线角度,做视线伪装,以此达到遗体最佳的瞻仰效果。

整套方案一出,这项艰巨的任务有了确切的方向,徐静等专家几日来紧张忐忑的心情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毛主席遗体告别

谣言只是谣言,背后的真相清清白白

从毛主席逝世,到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完工,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毛主席的遗体在群众吊唁活动结束后,就被送回毛家铺的地下室里妥善保管。

徐静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注射到遗体内的药水,不断地调整成分配比,在研究室的实验品上做了多次验证,力求找到最完美、效果最佳的药液配比。

另一边,水晶棺的制作也是至关重要。经过多方验证,不但要选用最高纯度的水晶,还要突破锻造技术,制成一板成型、晶莹剔透的五块大板,再用不会被腐蚀的滴胶,毫无缝隙地制成梯形水晶棺。

毛主席的水晶棺

水晶棺选用梯形的形状,是为了遗体移入后对其进行光学整容。

通过水晶棺内的光源的布置和调整,让主席生前生病的脸部状态得以掩盖,头部发际与领际之间的皱纹和老年斑也能去掉。

因此,整体呈现出来的,就是如今我们在纪念馆里看到的一样,毛主席面部红润,就像正在熟睡一般,躺在透亮的水晶棺里。

直到徐静团队完成药液的研究,主席的遗体才移入水晶棺,正式放置到纪念堂中。

在此后的6年里,徐静等人依然不懈怠,持续改进药液的成分配比,直到1983年主席的遗体保存良好,处于完全稳定的状态,这项研究才宣告终止。

毛主席遗体

因此在1989年关于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质疑声音,徐静等专家表示问心无愧,很多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有人说主席的遗体变瘦变黑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专家则认为,大多数人都是从照片或者电视上看遗体,光线与现场大有不同,所以呈现的效果也大有不同。

也有人听闻苏联维护列宁遗体每年要花费100万美元,因此质疑纪念馆花费巨额费用,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徐静博士的回答更是坦荡:“1983年以前,为了研究稳定的药液,国家确实有拨给团队专项资金,但遗体进入稳定状态后,这笔经费也就取消了。”

毛主席遗体

毛主席是党和国家的缔造者。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人民无比爱戴这位伟大领袖。大家关心主席的遗体,疑问和担心在所难免。

然而并不代表可以捕风捉影的无端揣测,可以无事生非地对为遗体保存做出努力的工作人员横加指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遗体   棺椁   苏联   遗容   药液   谣传   纪念堂   伟人   光源   温度   主席   水晶   效果   现场   专家   工作   徐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