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湖北,他2年内2次破格晋升,已发表近80篇SCI,当选全球顶尖科学家!

灿烂辉煌的太阳在地球演化、生命起源和人类文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夸父追日、古黑子记录,到“羲和号”卫星探日;从日晷仪、一米新真空红外太阳望远镜,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自古至今,高悬浩瀚宇宙的太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前仆后继地去揭示、去发掘,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1988届本科校友李可军正是其中一位。

李可军,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1988届校友,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云南省云岭学者,云南省委联系专家。曾获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成中杰奖,刘永龄奖,2021年度优秀导师奖、“优秀青年”称号。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第一)、青年科技红河奖、“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称号。获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杰出论文奖。

从桂子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彼时,李可军刚踏入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求学物理系,开启了美好充实的大学生活。

华师在物理领域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建系早期,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著名学者曾先后在这里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学校物理学科的基础。2002年经校内院系调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现建有科技部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夸克物质物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为师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长于华师这片育人沃土,李可军砥砺前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石。1988年本科毕业后,李可军前往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太阳活动体光谱分析与动力学研究。读研期间,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于钻研天文学典籍、资料,如饥似渴地跟踪了解、消化吸收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其硕士论文相继在国际一流天文刊物上发表。28岁那年,李可军就已成为云南天文台第一位2次被“破格”的人:在毕业后的第4年破格评为助理研究员,1年后再次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做一名追寻太阳的人

1997年,李可军开始攻读天体物理专业博士,从事太阳活动整体行为长期演化的研究,这也是太阳天体物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凭借着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及扎实的学识,博士毕业后的第一年,李可军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年成为中科院创新工程团组首席研究员,第四年系列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追寻“太阳”的科研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在云南昆明那座远离尘嚣的凤凰山上,李可军日复一日地默默耕耘,坚定而执着地前行着。太阳活动整体行为长期演化研究是从全局上认识太阳,李可军从解剖太阳蝴蝶图开始,揭示了太阳活动在赤道两边不对称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出了太阳活动在日面上的发展路线图,还在太阳辐射(阳光)、形状、旋转等等众多领域都提出了新观点来解释它们的变化。通过三十年的奋斗,李可军发表了近80篇第一作者SCI论文,并进入“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名单。

躬身育人成就桃李芬芳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李可军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繁荣了我国天文研究事业。在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校训的影响下,李可军一开始便把培养学生放到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

研究生培养中,李可军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言传身教。在他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自觉性很重要,因此他往往先将自己较好、较成熟的想法告诉学生,以此作为他们的入门课题,让他们享受到获得知识和发表论文的快乐,接着再引导学生去拓展想法,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二十年来,李可军培养了二十多名博士,其中三人已晋升为研究员,十余人为副研究员,成为单位的研究骨干,李可军本人也荣获了2007年度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研究太阳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需要扎实的物理、数学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更需要恒心和毅力。未来,这位华师人将在永远可望不可及的这片天地里,义无反顾地求索下去,发挥光与热。

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夸克   天文台   物理系   天体   湖北   云南   中科院   研究员   科学家   年内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   太阳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