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身后43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朕造成的?凭啥背锅

1840年7月5日清晨,舟山群岛海定县城的清军还和往常一样值勤守备,有人望洋兴叹,有人聊天唠嗑,微风徐徐、水波不兴...

清朝海军

虽然早在1年前,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震惊全世界,严重打击了英在华利益,英国为了予以反击,议会通过了对华发动战争计划;虽然早在1月前,英国4000多人的远征军已经陆续到达沿海,封锁了珠江口;虽然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也已敏锐的态度积极备战,加强防御;但这并无影响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傲娇的心态,清朝上上下下,从皇帝到满清贵胄,再到官僚集体,除林则徐等少数人警醒警惕之外,大多数人都认为英吉利国是区区蛮夷,是弹丸小国,清廷的态度很鲜明:英吉利你压根就和我大清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不值一提!我才懒得搭理你。

鸦片战争

也就是在7月5日的这一天,英军悍然发动突袭,英国舰队炮轰海定县城,结局大家都耳熟能详,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而签订。紧接着,清王朝一些列丧权辱国的骚操作、败家事相继发生,中国近代侮辱的血泪史由此铺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每回顾这段历史,说起来尤为辛酸、谈起来十分悲怆,无人不深感痛惜。

英清签署南京条约

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系统立体的分析这场战争,必然能总结出很多的原因,但是关于这场战争,最让人关注的,必然就是“跨时代垮文明的降维打击”。

英军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一个细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是清军与英军最重要的一场大会战——八里桥之战,战争只打了四个多小时,清军阵亡3000多人,英法联军仅仅死亡5人,战果区别之大、清军伤亡之惨重,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八旗兵当年如虎般涌进山海关入主中原的气势和力量去哪里了?因此,很多人都在诟病清王朝军队懦弱,是致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境地的重要原因。

清军和英军激战

但从部分英法联军的回忆中或许能看出不一样的描述:

“清王朝的八旗军队伍非常整齐、秩序井然地朝我们推进过来,其队列整齐,分组变换队形时一点也没出现凌乱的现象。让人吃惊的是,我们没有听见有人指挥的声音,所有这些动作都是靠上下挥动的旗帜来完成……在大桥入口,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像是统帅的旗手”。“他举着一面黑字杏黄大旗,向中国人的所有军队传达着命令。尽管敌人已经全线撤退,大桥上尸首遍地,只剩他独自一个人还在传达僧格林沁最后的命令。子弹和炮弹在他的身边呼啸而过,他却毫无惧色。他的勇敢让我们惊叹不已……炮火眷顾了他半小时……终于,他被一颗炮弹打中,杏黄大旗被炸得飞了起来,随着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的痉挛的手。”

清军抗英

从上述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八旗军都羸弱不堪,相反,一部分参战清军也展示出了较强的作战素质和顽强的意志,英清作战中清军运用的中间突围、两翼包抄等战术还是相当成熟的。但是,当双方实力是跨时代垮文明的差距时,一切的战术和勇气,都只是花拳绣腿、螳臂当车。僧格林沁带领的八旗兵所使用的装备,配备还是当年乾隆爷征伐大小金川时的规格标准,试问手持大刀长枪对战坚船利炮,无论拿出何种战术、何种勇气,胜利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造成清朝与列强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就不得不从乾隆爷的盛世时代开始说起。

乾隆五十七年(1792),这一年,英国勋爵马戛尔尼率东方商务使团出使中国。当时,英国之所以安排商务使团到清朝,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一方面,此时的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棉纺织技术,蒸汽机等动力技术相继运用到各行业部门,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和提升,生产出了丰富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包含工业制出产品,由工业衍生出的副商品也极为丰富。比如,今天我们常吃的炸鱼薯条,就是蒸汽机发明后,随着物流成本的大大降低,受到中产阶级的喜爱,从而流传至今。由于生产力的提升,商品的制造效率较高,英国本土及其控制的殖民地逐渐难以内部消化,急需一个较大市场输出解决。

英国商人在清做生意

第二方面,当时英对华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清朝相对封闭的外交政策,致使英国难以对中国大量输入商品。相反,因为中国盛产茶叶、丝绸,这些又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刚需品,因此英国商人不得不大量从中国购买商品,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这样的贸易逆差引起了英国当局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认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可以试图进一步进行交涉,以求打开中国市场。

闭关锁国

第三方面,由于清朝与世界各国交流交往较少,外界对于这样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既垂涎、也好奇。英国出使,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深入中国、了解中国、搜集情报,以备战略扩展的需要。

马戛尔尼接到这样的任务,是十分期待、信心满满的,心想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外交经验,以及英国工业革命后的累累硕果,一定可以为英国当局交出一份满意的外交答卷。

马戛尔尼画像

马戛尔尼为了出色地完成这次外交活动,作了很多积极努力:

第一,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做足功课,马戛尔尼收集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中国的资料和书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学习,力求更全面的了解华夏文明。

第二,为了表示诚意与尊敬,马戛尔尼精心筹备出使工作,组织了400多人的团队,携带的物品多达600多件,而且出使名义是给乾隆爷庆祝生日。这样的规格不得不说,当时的清王朝在世界上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第三,为了充分展示国力、与清朝一较高下,马戛尔尼在晋见时的态度和所带物品的准备方面,都极具针对性,充满了显摆、挑衅。马戛尔尼几乎携带上了当时可以代表英国文明和生产力的物品。比如,望远镜、天文仪器等科学仪器,蒸汽机、织布机、瓷器、钟表、布料等工业商品,榴弹炮、迫击炮、步枪、连发手枪,以及装备110门大口径火炮的战舰的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艺术作品。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想要让清王朝知道一个事实:你有的我们也有,你没有的我们更有!

马戛尔尼出使清朝

可惜,马戛尔尼的算盘打的是挺好的,可压根人家乾隆爷就不和你在一个频道上。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清朝的外交政策,政策一直是很明确的,要么称臣纳贡,要么就大军压境,灭了你,纳入大清的版图。几百年来,历来如此,从未改变。

马戛尔尼晋见乾隆

所以此次马戛尔尼到清朝出使,自然就被清朝视为“朝贡”。

1793年8月,马戛尔尼率使团抵达北京,因当时乾隆爷还在承德避暑山庄,马戛尔尼只能带着团队前往避暑山庄朝见乾隆爷。

承德避暑山庄

9月14日,农历的八月初十,这一天,马戛尔尼终于迎来了面见乾隆的机会,马戛尔尼穿戴整齐,带着随行人员一起进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面对早有准备的乾隆爷,马戛尔尼按照先前商定的礼节向乾隆爷行了单膝下跪礼、并没有叩头,并向乾隆致以了祝贺。随后,马戛尔尼兴致勃勃的向乾隆介绍起了所带来的各项礼物,本以为清朝的皇帝和官僚集体看到这么多高科技产品,会大为惊奇,向自己投来崇拜的眼神。

然而,事实有事总是出乎意料的,乾隆爷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在听完介绍后,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在双方礼节性的见面交流汇报工作后,就草草结束了,全程只不过为这场盛大的生日宴会增加了点异域味道。对于马戛尔尼递交的关于通商请求的国书,清廷也并没有任何反馈。

面对这样的结果,真是给马戛尔尼来了个透心凉。为了再争取一下,马戛尔尼甚至向清廷多次提出演示英国武器和科技成果的请求,但都被一一拒绝了。甚至连蒸汽机这样的能推动生产力极大提升的革命性神器,也被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有个这个东西,人不就变懒惰了吗,给打发了。

文明碰撞

这场外交的结局是以双方不欢而散而终结的。马戛尔尼拖着沉重的脚步,乘坐着那来时威风凛凛的“狮子号”失意而回。对于这场外交工作的结局,他内心是十分郁闷的。回英国后,不少出使的人员都发表了感受,其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清朝统治阶级专横、傲慢、愚民;清朝贫穷,人民疾苦、贫富差距大等等。这些问题在当时诚然是存在的,但对于华夏优秀文明的一面同时也被刻意隐蔽,很少提及。

清朝民众

自此之后,很多人都认为,因为乾隆的目光短浅、晚年昏庸,对西方的科学技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我们错过了一次极其重要生产力革命,以至于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落得被挨打、被欺辱的惨痛局面。

其实,从这场外交活动来看,片面地从我们后世人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是不全面的。

当时,十全老人的乾隆虽然已经82岁,晚年还被戏称为“散财童子”,花钱从不手软,心思更多的放在自我陶醉、自我享乐。但其一生总体来说也还算励精图治,长期积累的政治敏锐性应该是有的,对于马戛尔尼所带来的更高级的文明威胁,乾隆不可能毫无察觉、一无所动。之所以乾隆在马戛尔尼面前表现的高高在上,很有可能是乾隆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想英国展示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大国风范。

乾隆画像

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乾隆爷看到其他国家的高级文明、先进产品,就露出极为浓厚的效仿兴趣,大加赞赏、大搞革新,以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是会显得自己没见过世面?是不是会有损清朝自己颜面?是不是会暴露清朝自己的短板?作为一名统治者,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大国的颜面、民族的尊严、外交的意图,而非只是局限于两国通商所带来的那点财税收入。在这一点上,乾隆的站位其实是很高的,他很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财政和经济固然重要,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更为重要,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底子,也是脸面。虽然对于我们今天而言,封建专制的文化和制度是腐朽的、落后的、与时代脱节的,但对于一个封建统治者而言,维护自身的统治阶级利益本就无可厚非。

乾隆画像

所以,面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态度,很有可能只是乾隆一种战略意义上的行为,他也并非完全对西方科技文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威胁一无所动。

乾隆画像

相关史料表明,这次外交博弈结束后,乾隆也意识到英国带来威胁不可小觑。之后在许多朝廷文件中,乾隆曾下令各地严守海防口岸、加强军事防御、防止英国突袭,对于海关税务,乾隆也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收税、严格执行制度。乾隆作为一个82岁的高龄君主,他此时还能够保持警惕和警醒已经是不容易。至于他对科学技术的的不重视,有乾隆主观思想狭隘的原因,也有传统文化“九流之外”难登大堂的影响,再说当时马戛尔尼带来的许多科技产品,乾隆其实早有了解,甚至皇宫之中已有很多,对于他来讲并没有什么奇特的,他自然不加以重视,或者说明面上没有显露出重视。

清军备战

乾隆身后43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乾隆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如果将根源只归咎于乾隆身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火烧圆明园

放眼当下,所幸的是,经过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戮力同心、艰苦奋斗,我们的祖国已经从任人挨打到自立自强,从贫穷困苦到全面小康,从穷阎漏屋到遍地高楼,从大刀长矛到东风快递。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充分汲取教训,时刻审时度势,保持谦虚谨慎,方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900年天安门

2022年天安门

对此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鸦片战争   乾隆   避暑山庄   承德   使团   蒸汽机   英国   清朝   中国   外交   身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