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皇太后不死,儒家也崛起不了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建元元年(前140),16岁的刘彻正式继承皇位,即汉武帝。登基后,他摩拳擦掌,打算一展身手,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

刘彻还是太子时,就深受儒学影响,因此一继承皇位,他立刻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比如罢免丞相卫绾,改组“三公”人选: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太后的弟弟为太尉、精通《诗》的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任命儒生王臧为郎中令--相当于皇宫侍卫长;议立“明堂”,准备按古制大兴礼乐。“明堂”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朝会礼仪。为了指导筹建明堂的事务,武帝还特意派人请来名儒申公。

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令全国的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当时叫“贤良方正”,董仲舒就是这次推荐考试的第一名。

不过这些改革却遇到了阻力,太皇太后窦氏强烈反对,因为汉朝从建国之初,一直都是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方针,主张“无为而治”,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最后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而且,太皇太后从做皇后到现在,已有了40年,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很大。按照规定,分封的王和诸侯都要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但这些人却不愿离开京城,他们互相勾结,常常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武帝对此颇为头疼。

窦皇太后

经过了解,武帝认为儒家思想可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汉朝先祖奉行的黄老之学,虽然对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本质却是姑息妥协的,这无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由于朝廷对农民控制得比较宽松,故而很多人为了逃避赋税而脱离户籍,变成“亡人”,如果朝廷对农民失去控制,那当然会不利于统治。

另外,在西汉王朝妥协退让的政策下,匈奴的势力一天天扩大,他们肆无忌惮地抢掠边境,这也直接关系到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

更严重的是,统治阶级内部也有矛盾,代表地方割据势力的异姓王虽然早已被消灭,同姓王的势力也大大减小,但一些皇室贵族、豪强地主和大商人势力膨胀,这些也对中央集权造成了潜在威胁。

所以,当武帝召见董仲舒时,他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儒家治国思想,武帝听后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亲自召见他,针对国家一直积压下来的问题,他一一做了解答,并提出著名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汉武帝和董仲舒

意思是:帝王受命于“天”,应秉承“天意”而统治天下,所以称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种“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正是武帝目前最需要的精神武器。

接着,董仲舒又从天人关系出发,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了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并直截了当地提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建议统一学术和统一思想。

董仲舒的学说原本来源于孔子的思想,但他融进了法家和其他学派,建成一套新的思想体系。首先是统一思想,即独尊儒术,先对百姓进行教育,宣扬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使皇权神化,让百姓无条件服从。然后实施仁政、运用法制,即“德主刑辅”,如果教育无效,那就用刑罚来镇压,这套治国方针刚柔相济,所以武帝大为赞赏,并将其作为汉朝的指导思想。

但太皇太后窦氏对此却大为光火,原因有两点:一是武帝的想法与老祖宗背道而驰,对国家不利,二是她感觉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几十年来,她一直凭借家族的力量干预朝政,但武帝任命的重臣赵绾却说,窦氏不应该继续干涉朝政,这一下便惹恼了窦氏。

这时,武帝还没有力量与奶奶窦氏较量,在窦氏的干预下,武帝被迫将赵绾和王臧下狱治罪,将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职,然后由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他还放弃了筹建明堂的计划,申公因病回家,几年后就死了。这些对实施新政的武帝无疑是个打击,但他没有消沉,因为他还年轻,而窦氏已经垂乖老矣。

董仲舒

四年后,也就是建元六年(前135),年迈的窦氏终于去世,而王太后宠爱儿子,不干预政事,因此22岁的武帝告别政治“禁锢期”,有了独立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他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重新起用田蚡做丞相,并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豪强势力。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一直以来的指导方针,由崇尚无为政治的黄老学说,变为崇尚儒学的礼乐文章,不仅开启了汉代灿烂文化的先河,还形成了士子尊儒好学的一代风尚。借助官府的力量,儒学从诸子百家之一迅速取得了绝对优势,并从此成为中国的主要哲学思想。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儒家   董仲舒   文景之治   儒术   明堂   皇太后   儒学   汉朝   丞相   势力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