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春天来了


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蹴鞠亮相,把非遗带向了全世界。


这几年,非遗好像火起来了,服装、日常物件上经常能见到。


濒临失传的非遗的春天要来了吗?





非遗成“香饽饽”?


非遗现在特别受欢迎,古老的文化遗产有越来越年轻的感觉。


单是在服装设计上,就有许多对非遗的运用。


2023米兰时装周上,设计师赵卉洲带来了“蝴蝶妈妈”系列,灵感来自于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信仰。


当地年轻姑娘会把蝴蝶妈妈绣在衣服上,做成蝴蝶扣,来表达祈愿。



就在上个月,“锦·无界2022雨林精灵时装秀”以海南少数民族服装黎锦为主要文化元素,把走秀台放在热带雨林里。



adidas Originals开启“万物寻宗”项目,理念是“探寻万物宗源的非遗之旅”,把logo设计为了非遗风格。


近年大火的“国潮”“新国风”也瞄准了非遗这个新的出圈密码。


运动品牌植入刺绣元素后,摇身变为时尚青年抢购的潮品;


六百岁的故宫推出“朕的心意”月饼、宫廷色口红等文创,立刻刷爆年轻人的朋友圈……



在短视频时代,非遗找到了新的传播媒介。


此类视频层出不穷,在短视频上,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非遗。



相声、黄梅戏、螺蛳粉是最受欢迎国家级非遗TOP3,商洛花鼓、东北大鼓等濒危非遗也得到关注。


根据抖音发布的数据报告,2021-2022年国家级非遗播放数达到3726亿次,点赞总数达94亿。


并且在抖音平台的非遗题材内容创作者中,80后占35%,90后占26%。


为什么一度没落非遗变得如此受欢迎了呢?





只爱“非遗”之名?


非遗成为香饽饽,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自然是看到了潜在的巨大需求。


Z世代对于非遗的消费力和喜爱是前所未有的。


在今年双十一,仅天猫就有超过6600家非遗店铺开展直播销售,成交额近2亿元。


另据《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淘宝、天猫平台上的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增长,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过亿,主力军是85后,90后。


大海智慧文化艺术空间


同时,品牌使用非遗,能让大家对自己的好感度大大提升,毕竟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虽然大众对于保护非遗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对于非遗本身的思考,还少之又少,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非遗仿佛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阮菲菲


首先,非遗可不只包括能看到的实物或是表现形式。


比如,成品的苏绣、绒花只是所属非遗项目的一部分,还不是核心。


这和非遗的定义有关。


根据2003年的联合国《公约》,非遗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景。


其中,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和技能工具等是不能分割开来的。


比如“京剧艺术”如果离开戏服、表演场所等物质性载体,则“京剧艺术”无法展现,如果仅有戏服、表演场所,则“京剧艺术”无法体现。



这也是非遗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因,如果只是放在博物馆里,非遗的价值也就损失了一大半。


既然实物、表现形式都不是核心,那什么才是非遗的保护核心呢?


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传承人。


这里的人包括了“社区、群体,个人”,如果传承人都失传了,那非遗保护更无从谈起。


茉莉苏MollySu


在最早提出无形文化财概念的日本,一开始就把传承人纳入保护对象,称之为“人间国宝”。


而我国2005年才启动这项工作,因此,大家对于传承人保护的认知也比较欠缺。


我们可能会觉得非遗挺潮酷的,但真正的非遗虽然很美还是潮挂不上钩。


这是因为我们见到的非遗都是以更现代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比如非遗文创和时装。


而真正的非遗正是因为更不上社会的快速变化而需要保护。


小红书:轻云出岫


深圳时装周


另外,从内涵上来说,非遗有很多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我们很容易就从汉族的视角代入,造成误解。


在“苗族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意义”的快手视频中,丹寨苗族蜡染一传承人说鱼图案是“年年有余”,这是由于苗族传承人不熟悉汉语,被现在的一些传承人培训班错误引导了。



我们可以看出,非遗如此红火,但大家对它的认知多浮于表面,为什么误解这么大呢?





冰火两重天的非遗?


非遗被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的衰落。


比如各种诞生于农耕社会的劳动号子,演唱情景几乎不复存在。


想想看,一个你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你会无意识地了解它的详细情况吗?


阮菲菲


其次,很多人把非遗当成一种流量来蹭,没有认真了解过非遗,传播中又造成误导。


这种情况在影视里大量存在。


《骊歌行》打出“影视+非遗”,将剧中用到的非遗做成海报,但海报中的蜡染和扎染都和实际的相差甚远。


不标名称,甚至看不出来是两种工艺。


图源:《骊歌行》官微


左:蜡染 右:扎染


《甄嬛传》里对蜀锦的描述也是漏洞百出。


说到底,我们爱的是非遗的文化内涵,还是只是非遗的名头呢?对于“非遗”这个词的盲目追求也助长了资本乱用非遗吸引眼球的行为。


非遗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困境。


一是上面说到的一边火热,一边又不断被误解、错用。


二是少部分非遗出圈,很多仍是传承情况严峻。


被认定为非遗的文化能受到广泛关注,而没有在非遗名录里或者小众的或许还有很多。


VIKKI ZHANG


更多的冷门非遗还是面临着传承人濒危、难以吸引现在人的兴趣、失去存在土壤这些常见问题。


一些我们比较常看到的非遗,像京剧、相声、螺蛳粉,大家有认知基础,较好宣传,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


但不是所有非遗都能成为商品,而且非遗一般难以打开大众市场,同一种工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审美也千差万别,这使得它们的传承更为困难。



非渔工作室


而在市场萎缩下走上寻求创新道路时,又可能出现丢掉原本的精髓的问题。


绵竹木版年画出现了“创新”作品――刺绣年画、葫芦年画。


但当木版年画脱离“木板”母体,被绣在被面上、画在葫芦上时,这些创新作品还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年画"么?



在继承传统和拓展受众之间的平衡,也是非遗保护中的一个难点。


但被注意到终归是好事,也希望这种关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真正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


你对非遗有什么看法呢?来评论区告诉小印吧~



参考资料:

【1】《2022抖音非遗数据报告》

【2】原创好卖,非遗难火,这究竟是为什么?春梅狐狸

【3】《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

【4】对苗族“鱼图案”误读误解需要纠正,苗族青年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苗族   蜡染   年画   京剧   文化遗产   认知   误解   是非   物质   春天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