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胁部疼痛不适10余年的医案

江某,女,45岁。患者右胁部疼痛不适10余年。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胁部疼痛,先后服舒肝理气药无算,未见明显缓解。就诊时患者右胁部疼痛,喜右卧位,疼痛游走,夜2-3点痛甚,伴嗳气,反酸水,受凉后易出现咳嗽、咽痛,口干,消谷善饥,食纳尚可,大便偏干,夜寐安,苔薄黄,质暗,脉弦涩。初次从常法疏肝理气和络法,方选香附旋复花汤、四逆散、金铃子散、失笑散等均无效,考虑其发病时间符合厥阴欲解时。

初诊时的舌象


中医辨证为:胁痛

证属:寒热错杂,肝络不和

治以:调和厥阴,调理阴阳为主

方用:乌梅丸原方

药用:乌梅、 细辛、桂枝、 附片、黄连、黄柏、当归、党参、川椒、干姜。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

二诊,患者诉右胁疼痛大减,口干,消谷善饥减轻,现自觉右胁部火灼感,苔薄黄,质暗,脉弦涩。效不更方,原方乌梅加量,再加入全瓜蒌、红花、炙甘草。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

二诊时的舌象


三诊,患者诉胁痛不显,咽稍干,右胁火灼感显好,苔薄白,质暗,脉细。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

三诊时的舌象


  按:《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胸胁”。《医学入门》:“胁痛本是肝家病”。故胁痛多与肝有关,且患者受凉后易出现咳嗽、咽痛,口干,消谷善饥,辩证当为“寒热错杂,肝络不和”之证。结合厥阴欲解时发病特点更能明确。治以乌梅丸调和阴阳,且乌梅味酸,与党参、甘草等相配,酸甘化阴,柔肝止痛。二诊,患者胁痛明显好转,诉自觉右胁部火灼感,故加入瓜蒌散原方,瓜蒌散出自汪机高足黄古潭之手,主“肝气燥急而胁痛”,《医旨绪余》谓“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经此三诊,患者胁痛悉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乌梅   黄柏   调和阴阳   疼痛   寒热   党参   甘草   余年   不适   不和   口干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