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至上

关于那些贵族的传说:

在美国的新英格兰--今天的麻省这一带,第一个殖民地的出现的时候,参与者们是希望实现理想的政治模型。但在共和国没成立以前,实际上有很长一段美国还是一个殖民地的时代,他们自己花费力气用木材做成防护墙,拿它将自己与外面印第安人的世界隔绝。他们生活在圈圈里面,没有遭受封建剥削,实际上也没有教会约束他们的思想。但是平心而论,去往美国的这批人是当时英国的清教徒,清教徒脱离公教会直接要上帝负责。在清教徒的认识里面,教堂还是有绝大的权威,可以决定什么是真。什么是伪;什么当信,什么不当信;什么行为违背《圣经》,什么行为是可以被容许的。违背规则的教徒,面临的惩罚是很严酷的,审判组织也是专断的。长老和教会来决定一切,并没有法律,只根据《圣经》实践引申出来的规矩,来保持大家的生活秩序。

从十七世纪英国人登陆,一直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里北美大陆逐渐演化成为殖民地。在殖民地里面有选举产生的首长,但还有看不见的权势阶层。这种权势阶层以富商为主体。富商、名门、大家族、银行的开办者、海上保险的创办者、土地的拥有者、地方上有声望的领袖……后来他们其中一些家族延续下来,社会的领导阶层被他们垄断,成为美国隐藏的“婆罗门”家族。这些家族,到今天的美国依然存在。

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成立这么多年了,这个“婆罗门”的阶层,依然在那里掌握全国的政治和财富。这些家族对自己的财产很有规划,他们不会分家--分家就分光了。每一个大家族的财产都成立一个大的信托基金,家族中主要的子弟每年每月会分到一定的生活费。所以美国五十几个大家族所拥有的财团,到今天仍然是美国财富最集中、最具有力量的一个团体。对于美国的国内选举和国际政策,他们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所捐助支持的学府。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这几家是他们拥有的知识产权的生产者。他们的财富以各种投资财团的名义存在,比如说化学工业、海上贸易,都由若干家大的财团比如摩根士丹利投资之类。这些财团有两个大的交易方式,一个是华尔街的证券交易,一个自家的商品交易。这两个大的市场决定商品价格,也操纵货物的进出和财富的进出。美国实际上是一个隐形的贵族阶层统治的国家,只是从外面看不见。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不同于柏拉图所讲的寡头政体--比如说至少它开放选举,至少不是每个婆罗门家族成员都自然而然的能当政。但是他们可以独占知识生产,因为这个是贵族的必要条件;他们可以独占金钱,这个是家族实力的源头;他们还拥有巨大的社会声望。

我们看看历任美国总统,像罗斯福、亚当斯、贝茨、布什这些都是出自上述婆罗门大家族的子弟。各行各业里面最重要的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领袖,往往还是在这些家庭的子弟中间产生。所以这个制度之下,才出现特朗普现象。这正如同当年柏拉图所说:从一个贵族体制下面,出现了一个煽动者参与政治,煽动一般群众对自己盲目支持。那么现在这个“一般群众”是谁呢?

白宫

国内有两种对外态度;

当年创立美利坚合众国的时代,清教徒在英国属于市民阶层。新兴的商业社会离开了贵族统治的农业社会,新兴的市场--中小的店家出现,代替了同城的大包商、大客户的分配方式。新兴市民是中小企业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就是--中小型城市中的城市中下层居民成为主体,农村里边的中下层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接受最大的教育是《圣经》,管理、决定他们的思想是教会,清教徒是新教里面很纯粹的,我们叫原教旨派。原教旨派是基本教义派,他们认为唯有《圣经》是对的《圣经》以外的神学讨论、注释、解释,以及教皇、大主教的诠释都不算。

《圣经》最初原本是犹太人的经典,里面最要紧的一点是上帝,上帝是天地的创造者,是天地的源头,我们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人不能离开神,这是本来的教义。但是摩西以后,这个神变成独一无二的,信真神者才能得到永生,才能得到未来的幸福,才能回归天堂;不信神,是在自我放逐。信教者还要经过洗礼,每个礼拜六的安息,礼拜天的崇拜,遵守教会婚丧的礼仪,遵守实践教义,符合这些标准才是神的选民。尤其最需要的,是对神要确实坚信无所畏惧,不能离开神的护佑。他们认为自己是英国来的白人信众,是神的选民--这个界限今天在原教旨的教会里边不明说出来,但是“坚定信神者才是神的选民”这一条线,主动地就把非白人排除掉了。因为当年来的信徒是白人,而且教会基本的信众都是白人。虽然后来黑人可以进教会,黑人也有自己的教会,但黑人变成了大棚教会里边的信徒,不一定能够进入正规的教会,

基督教特殊的排他性,无言地、沉默地认定白人中产以上是信宗教的、是选民,除此以外都是异教徒。但是这批人的后代有些居然沦落成为社会的底层,而且还会继续沦落下去。这个趋向是资本主义的美国不可改变的趋势。上个世纪的经济大恐慌,就是资本主义金钱经济走到穷途末路,必须要借助社会救济跟社会的公平来拯救国家的时候--罗斯福新政让美国的政治转了个弯,离开了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路线,进而关注社会福利、社会责任。这种转变的思想来源,是欧洲思想大革命、理性大革命。科学大革命以及社会大革命。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到现在,这近百年间美国国内思想走两个方向。一个方向逐步使美国进入世界,两次大战把美国拖进了世界,不再能够孤立独善于世界之外。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后阶段介入,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从二战以后美国称霸到今天,不仅是世界经济、军事霸主,美国的政治制度也被许多国家认可、效仿。经济方面,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最大的货币权力。世界货币本来是黄金作为准备金,最后变成以美元作为全世界货币的比较标准。这种情况就等于在赌场里面,美国是庄家,你在赌场上筹码来去,他无形地收你的钱,收你买卖筹码的钱,收你投的钱等等。既然美元是在美国发行,美国可以掌握世界上美元的数量--通货膨胀物价涨,通货紧缩物价贱,这样子构成了美国经济上霸主的局面。美国是世界首富,其国民的生活水准--即使是拿国家救济金的穷人,其生活标准也比亚洲一般人高,更不用说与非洲人、印度人一比较了。

这种过去时代的优越感,使得美国下层人口觉得不平;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能得到同样的优越地位?其实是因为美国经济的霸权地位自己慢慢滑落了。但美国主张用所谓全球市场、全球化、 WTO 这一套方式,建立一个涵盖全世界的大赌场。前面讲到美国的婆罗门家族拥有亿万金钱,在全世界横行,处处可以捞回本金、捞回收益。这个钱不好捞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不发达地区低价的劳工赚取利润。同样的东西,中国生产的价格比美国便宜不少。这种情况使得美国的经济地位滑落、工厂关门--其实不是关门,大多数工厂迁到国外。工厂主他要求获取利润,他需要低廉的人工工资、低成本的土地及低廉的环境污染成本,还有宽松的政府政策支持。中国设立的许多高新园区等于是无偿提供土地,政府甚至替工厂铺好道路、水路、电路,甚至卸货码头、停车场也给他们建好。种种政策使得工厂主、投资者得到极大的利润。因为这种优厚条件出现于中国、韩国、日本……唯独不出现于美国四周的中南美国家,他们穷得来不及做这事,而且美国不愿意中南美国家在旁边夺取它的市场。

第一个得利的是日本。日本的车价廉物美,迅速夺取了美国市场。美国资本也迅速在日本联合投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日本出产的电器产品,从电饭锅到电视机都是价廉物美。后来美国对日本收紧银根--因为日本等于美国的一个殖民地一样的,二战以后美国军队没离开过日本。在日本最兴旺的时候,美国用二十年的时间对其施加打压,从关税、贷款、专利权的约束等方面加以限制。一方面美国是真正的主人,是巨大财富的拥有者,他们以赚钱为目标;另外一方面为了给国民交代。美国要把自己的敌手摧毁或打压下去。所以日本的经济莫名其妙地辛苦了三十年,到现在还提振不起来。美国现在就拿当年打压日本的手段来打压中国,但自己也很辛苦。中国毕竟比日本经济体量大很多,而且中国并不是美国的占领地。

在美国的救济之下,欧洲从二战的废墟上站起来了。英国是美国的朋友,德国是美国培养起来的对手。在欧洲市场上,北欧、中欧,甚至法国、意大利都清醒过来与美国争利。所以,美国第一步的措施是从欧洲退出来--我不再免费保卫你,进而要德国,法国支付给美国“保护费”等等。

第二,美国自己提倡发起的全球性组织,在特朗普任内也纷纷被取消或退出。美国跟各个国家签订的双边协定、互惠条例也一家家取消,甚至与隔壁加拿大的互惠条例也被取消--现在又片面、局部地恢复了。欧洲的英国相当于亚洲日本的位置,英国完全是从废墟里被美国救起来的,所以英国跟日本一样,一方面跟美国很紧,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容许你完全恢复。所以英国的经济在欧洲国家里最疲软,面临美国市场与欧洲市场的抉择,英国不得不选择退出欧盟靠向美国。

这些全球性的格局,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美国本土有两种对外态度的前提。一个是民主党的决策,要参与世界性的共同市场,要继续维持全球贸易,要保持各国友好的来往,扩大市场共同得利;一个是共和党的立场,要“关门”--我的特权不能放弃。特朗普主张“关门”,对于那些失去基本存在价值、存在意义的中下层--小店店主、公务员、教员、小工厂主、小事务所老板……这一大批人都向往当年的盛况。特朗普讲出我们为什么不能“美国第一”的口号,正是他们的心声。所以这一批人就和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者相重叠,南部的、内陆的原教旨主义者被特朗普一网打尽,所以他获得的选票占了全国投票人数的一半左右,就变成我们可以理解的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美利坚合众国   婆罗门   清教徒   欧洲   英国   日本   美国   教会   贵族   家族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