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南疆(5)-寻觅龟兹国「库车」

文图 | 老理行


库车,古称龟兹,历史上曾经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第二大国,也是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和龟兹文明的摇篮。

从大约公元前5世纪龟兹国建立起,到公元11世纪被回鹘所灭,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中国古代西域大国,在吸收和兼容中原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草原文明等诸多文明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点的龟兹文化,其佛教艺术、龟兹乐舞等都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所以,寻觅龟兹古国遗迹,感受龟兹文化的魅力,是我们此次到访库车的重要目的。

然而,《汉书西域传》记载的那个龟兹国,自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至今已过千年,现在的库车,已很难寻找到龟兹国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古代建筑遗存,只能通过一些文字、文物、遗址、石窟等来认识了解龟兹古国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从中看到它昔日的繁荣辉煌。

在抵达库车的当天上午,我们在登记入住之后,就急不可耐地走出宾馆,开始去寻找龟兹古国的种种遗迹。



库车河穿城而过,河东岸是新城,西岸是老城。谁曾想到,这条孕育了伟大的龟兹文明的河流几乎快要干涸了。

当看到桥头牌楼上方“龟兹古渡”四个字,以及褐色的河滩两岸破旧的房屋时,似乎感觉到了一点龟兹古国一丝微弱的气息。



在这座连接新城与老城的“团结新桥”西头的不远处,就是位于老城区的库车王府,一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著名建筑。



库车王府是清代库车回部世袭亲王及其家眷的住所。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回部亲王的第一代王爷米尔扎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了库车王府。

早期的库车王府历经战乱,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目前看到的库车王府是2004年在原址恢复重建的。主要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回部世袭亲王自1756年至1949年共12代、近200年为平定南疆地区发生的叛乱、维护新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融合了伊斯兰、中原地区、俄罗斯和库车当地等多种建筑风格。王府内开辟有12代世袭“库车王”资料陈列室,主要介绍历代亲王的生平及功绩。

现在的库车王府,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以为,王府内最值得看的,是这座小型龟兹博物馆,馆内通过库车出土的部分文物包括各种陶器、石窟壁画、佛教造像以及历代钱币等,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民族、多元素的横贯古今的文化景象。

这些对龟兹国的文字介绍和部分实物展示,可以对寻觅龟兹国遗迹起到引导作用。



经过多方打听和询问,总算在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处的皮朗村找到了龟兹故城遗址,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十分失望,我所看到的,仅仅是几段长断不一的土城墙而已。

城墙高约2至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据说,原古城周长近8000米,目前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

真没想到,最盛时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6县市的古龟兹国的“京城”,已变成如此不堪的模样。



不过,别看只是几段土墙,其受保护的级别还不低:1957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对土墙还没有什么特别保护措施,从种种迹象看,估计过不了多久,“土墙”就会被圈起来,禁止游人靠近和抚摸。

看来,我们来得还正是时候。



从龟兹故城遗址中,很难直观地感受出龟兹国曾经的辉煌,但库车、拜城县境内的龟兹佛教石窟群,却能让我们领略到龟兹国当年的不一般。

在库车、拜城6个主要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建造最早的(据说比敦煌石窟还早300多年),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有编号的石窟达236个。

所以,我们选择了来到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克孜尔石窟参观。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距离库车20多公里外的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悬崖上。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到公元四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已很兴盛,不仅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寺庙,而且还集中能工巧匠和画师,在悬崖峭壁上凿刻了许多佛教石窟。而克孜尔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凿造的。



在山崖石窟前,矗立着中国古代著名高僧鸠摩罗什塑像。

据专家考证,鸠摩罗什就出生在此地。他7岁出家,9岁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学习佛经,后来转辗到了长安,从事佛教翻译,对中国佛教文化贡献巨大。鸠摩罗什与直谛、玄奘并称中国古代佛教三大翻译家。



克孜尔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衰落于公元9世纪。石窟呈东西向在绵延1.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崖体上分层错落分布,并按山势走向分为四个石窟区域,即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主要遗存有:约10000平方米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以及多处窟前建筑构件遗迹。



克孜尔石窟数量众多,已经编号的就有200多个,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但游人可以参观的石窟仅有四五个,其中尤以17号、27号、32号石窟最为有名。

作为集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的克孜尔石窟,目前游客能欣赏到的,主要是洞窟内的壁画艺术,而原先的建筑早已毁坏,各种精美的佛像雕塑已被西方探险家掠夺殆尽,唯一留下的壁画也因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已是满目疮痍,破损不堪,令人痛心不已。



空空如也,这里许多佛像早被西方强盗偷走了,正应了“四大皆空”那句佛语。



洞内的壁画以宣扬佛教教义画面为主,同时还有古代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飞禽走兽等真实写照。整个壁画颜色鲜艳,人物生动,技法精湛,反映出古龟兹国人很高的艺术水准。



据讲解员介绍:这里的壁画不是画在涂白的泥墙上,而是在洞窟的泥墙上直接作画。既采用了有覆盖的矿物颜料,也使用了透明的颜料。着色的方法不但有平涂的烘染,而且有水分在底壁上的晕散。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湿画法”,据说是龟兹人的一种创造,它是古代石窟壁画园地里最为绚丽的一枝奇葩。




【游览于2019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库车   拜城县   南疆   西域   佛教   亲王   石窟   壁画   王府   公元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