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满艺术课学分才能毕业?美育教育不应成大学生负担

□张喆(郑州大学)

近日,为深化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规定本科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可毕业,课程包括美学与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三种类型。强制修艺术课学分的规定引发网民热议,许多网民表示“没必要”。(12月2日 人民网)

重视美育是好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表示“若为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基于大学艺术教育的大学美育对青年人的气场魅力、审美涵养、人格修养等大有裨益。这些年来,众多高校重“智”而轻其他,从整体人才培养来说,大学生获得的发展并不全面,国家倡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就是基于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现状。

但是,将艺术课程和学分和毕业挂钩,这样强制化功利化的美育教育真的合适吗?用应试教育的方式能够解决全面发展这个素质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吗?这有待商榷。大学的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一样,目的绝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分数。如果艺术课程和学分甚至和绩点排名挂钩,和毕业就业升学的前途挂钩,就一定会催生出学生之间互相替考、学校课程形式僵化等种种乱象。

大学生的负担已然不小:专业学习,校园活动,假期实习实践,准备考研考公……部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严重缺乏,很多人认为的当代大学生“不够努力”“游手好闲”的情况并不多见。强制性地推行艺术课程会给本就承受巨大压力的大学生平添不少负担。同时,家庭条件处于弱势的学生可能更处弱势,幼年和中小学专注应试,艺术基础欠佳的他们,在美育课程中可能学习相对困难,采取统一量化的考核标准恰恰可能导致不公平。如果因这2个学分难以毕业,难道不是教育上的“一刀切”吗?这本身就与鼓励全面发展的初衷是矛盾的,只会抹杀大学生或许本有的艺术兴趣和美学天赋。

科学的美育应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大学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美育,还有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学美育,要综合多方面内容,从整体层面塑造青年学子审美形态和健全人格。具体到艺术美育方面,学校和教师要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和教授方式,做到“挤水分”和“减负担”的平衡,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维,而不是简单开课算学分,避免知识化取向。

同时,要通过课外宣传恢复大学生对美的渴望,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让艺术的美以更柔和的方式贴近青年学子。真正的美育教育,应该与强迫无关,与考试无关,与分数无关;应该是以有形的“教”,追求无形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美育   学分   学生   艺术课   涵养   全面发展   美学   弱势   学子   网民   负担   课程   方式   大学生   艺术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