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美不称,必以恶终

古人对穿衣极为讲究,此讲究非彼现在之讲究。

古代寻常百姓只是麻衣粗布,一来因条件所限,二则因为注重礼教,不敢越礼。

即便是官宦人家,也崇尚节俭,极少有穿绫罗绸缎之风。

当然也非绝无艳丽着装之人,多为花街柳巷之青楼女。

古人在穿衣方面极为谨慎和小心,不穿过于华丽之衣,恐有损福报,折福损寿。

所以才有今天,有些地方风俗依旧给小孩子的衣服缝两个补丁,怕他无德承受不住之说。

而今之人在穿着上则可谓无所不尽其极地享受,追求大牌和奢华,以虚名和艳丽为要,。

以貌取人,以衣量人,不看内在,不重品德。

有条件的家庭专门设立一个衣帽间存放大量的衣物,且不说月月买衣,是否穿得过来,只衣服的价格都极昂贵,甚至有的数年没有摘过吊牌,美其名曰:“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

现今,西方的超前消费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可它的可怕一面却不为人知。

尤其年轻人在穿着方面,更是尊崇效仿某位明星的“饭可以不吃,衫不能不买”的名言。

借钱也要买衣,只要喜欢不问价格,宁可做表面光鲜亮丽的“精致穷”。

身居直隶总督,清朝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译文)我平日以“俭”字教育别人,而我近来在饮食起居方面太丰厚。昨天听魁时若将军说,他家四代都是一品大官,然妇女在家并没有穿戴绸缎软料的。我家的妇女却是过于讲究了,深恐享受太过了头,足以折损福气。

这样的反省让我辈今人读起来依旧汗颜。

所谓智者惜福是一定没错的,要知道消福容易修福难。

福尽灾来,禄尽人亡。过度消耗,必然折损福报。

现实中有许多人包括明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各种原因去世,很大程度就有享受太过的因素。

所以 ,尽管你有钱,小孩子也不要给他买太贵的衣服。

不要盲目去羡慕明星动不动给孩子买大牌,背名牌包包,古人的智慧是很有道理的。

衣服穿戴如果超过了你应该享有的,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左传》上说,服美不称,必以恶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花街柳巷   数年   穿戴   艳丽   大牌   古人   讲究   小孩子   衣服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