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卉有望比李诞更早敲钟,但这可能又是一个滴滴的故事

眼下,赴美上市显然已经不是当下的主流选择,尤其对于坐拥大量用户数据的企业而言,拥抱美元市场的成本已经过于高昂。

作者|杨知潮

编辑|原野

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在我妈眼里,再火的男明星,只要没有编制,就配不上我这种车间一枝花。”

赵晓卉今年在《脱口秀大会》抖出的这句包袱,成为出圈金句。不过,她本人对编制显然没有什么执念,今年8月,她离开国企广汽,加入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文远知行。

成立于2017年的文远知行虽然年轻,但作为全球少数几家同时拥有中美两地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的初创公司,对外宣称其L4级自动驾驶技术却是全球领先。它也自然成为资本宠儿,短短5年内融资7次,最新估值高达44亿美元。

今年8月,文远知行曾被曝出上市计划,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称其正在加速赴美上市进程,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明年一季度完成上市。

争议随之而来。数据安全隐患首当其冲,在SEC新规之下,文远知行掌握的大量用户、道路、基建及产业链数据都有泄漏风险。此外,创始人出局之后,包括海外资本在内的“后来者”成为这家公司的实际主导。而它的两项核心技术:远程操控和高级车辆精准控制技术,也在业内引发过安全争议,一旦在中美两地搭建起远程操控系统,在美国就有可能控制在中国的自动驾驶车辆。

不过,文远知行并未回应上市传闻。扑朔迷离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的美股上市路注定充满艰险。


01 赵晓卉敲钟


对于在《脱口秀大会》上成名的演员来说,加入李诞所在的笑果几乎是最佳的职业选择。

赵晓卉除外。从上升势头来看,她新加入的文远知行几乎可以碾压笑果文化。从2017年4月创立至今已进行了7轮融资,最新的一次为今年5月,不过并未披露投资额。按照2022年3月的D轮融资额,这家独角兽的估值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远超笑果文化的40亿人民币估值,也难怪赵晓卉“鸟择良木而栖”。

不过依靠资本吹起的泡沫一旦破灭,文远知行的未来可能还不如稳步前行的笑果文化。

进入2022年以来,自动驾驶赛道已经频频爆雷。

暴雷起始于欧美市场,英特尔投资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Mobileye上市当天市值腰斩,激光雷达鼻祖Ibeo直接申请破产,福特和大众投资的无人驾驶公司Argo AI也即将关停,本来在资本市场红到发紫的自动驾驶领域陷入一片阴霾。

从根本来看,其实是遥遥无期的落地前景,使得资本对自动驾驶,特别是L4以上的自动驾驶越来越没有耐心。

2018年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元年,多位业内人士喊出了“三年之内全面落地”的口号。然而四年之后,这依然还只是愿景。同时,自动驾驶的高昂研发成本屡受抨击,比如福特公司高级产品开发和技术总监 Doug Field曾经谈到,想要制造一辆能够在密集城市环境中自由行驶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比把人送上地球还难”。

当资本寒冬到来,等待成本也变得无比高昂。

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动驾驶领域的国内股权投资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同比下降27.5%和47.1%。而第三方机构睿兽分析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达到了112起,融资金额高达387亿元;而今年1月-10月,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只有67起,融资金额也只有143亿元。

尽管文远知行等公司在媒体通稿中称,欧美的寒冬并不等于国内,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它们已经在暗暗求变了。

今年5月,文远知行宣布进入L2和L3级别的自动驾驶领域,这正是当下主流新能源汽车产品所能达到的级别,也是真正能够赚钱的级别。简而言之,L4级别的自动驾驶固然更加“星辰大海”,但L3才能拿到订单。

只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是特斯拉、华为、小鹏等车企,甚至是百度这样互联网巨头的强项,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的独角兽们往往选择更激进的L4。这种“降级”无异于新能源车企去产油车,虽然务实,但会极大降低了文远知行的想象空间。

在市场热情降低,IPO市值可能偏低的情况下,文远知行反倒曝出了上市传闻。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文远知行考虑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或筹资约5亿美元。据报道,文远知行正在与顾问研究潜在上市事宜,考虑的上市地点包括美股和港股。

当时文远知行就进行了辟谣。但类似传闻又在近期出现,根据近期媒体报道,文远知行正在加速推进赴美上市。

文远知行在今年八月的回应中称,“目前没有相关的具体计划,公司发展的进程都会适时对外公布,请以公司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此外,创始人韩旭朋友圈宣称:即使收入不增长,公司的资金也足够用七年;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

这份回应其实有些模棱两可,既没有承认上市意图,也没有否定未来的可能性。但不管是从国际局势还是自动驾驶公司本身特性来看,对于眼下的文远知行而言,赴美上市都算不上一个好选择。


02 另一个滴滴?


滴滴可能成为文远知行的前车之鉴。

今年7月,滴滴被国家网信办开出80.26亿元巨额罚单,在网信办公布的滴滴八个方面违法事实中,七项都与违规收集和分析数据有关。

大量的关键用户数据,以及赴美上市带来的泄漏风险,构成了滴滴最重要的“原罪”。美资背景丰富的文远知行如果选择赴美上市,也要面临类似的风险。

作为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也收集了大量数据。比如它的高精地图覆盖中美多个城市超过数千公里道路,以提供精确达厘米级的 3D 结构数据以及车道线、交通信号等大量信息,其厘米地图精度超过滴滴百倍。

图:文远知行高精地图

此外,在面向用户开放运营后,文远知行还能收集更多的道路与用户数据。

据官方公布,截至2022年1月,文远知行已经在公共道路上累积超过10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里程,车队超过300辆,遍布中国25个城市。在文远知行Robotaxi面向公众提供商业化服务的两年来,已为超过180,000名乘客使用了350,000多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虽然用户规模远不如滴滴,但文远知行掌握的道路、城建、以及用户习惯等数据,重要程度亦不可小觑。此前,《华尔街日报》就曾提到:自动驾驶车辆本身是一种移动的高清地图制造机,涉及到国家安全。

此外,它还拥有海量的产业数据。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链极长,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定位模组、TBox、高精地图、系统、云服务、仿真、算法等。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所有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接受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审计底稿的审查。如果美国通过审计底稿从成本采购单中分析出供应商的具体情况,就可能针对其中的某一环进行精准打击,造成 “卡脖子”困境。

而在中美关系尚不明朗的当下,文远知行的成立背景,本身就在业内颇受争议。

资本层面,文远知行目前接受多家美元投资机构、国外公司的投资,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lliance RNM、英伟达GPU Ventures、博世、中阿产业投资基金等。

它最初创立美国旧金山,并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管理局颁发的全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后来在广州设立总部后,依然保留了美国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室,车辆和人员在中美两地运营测试,共享底层技术和数据。

此外,作为文远知行核心技术之一的远程操控,也暗含风险。从技术层面来看,它在中美两地搭建远程控制系统之后,工作人员在美国也可以精准地控制在中国的自动驾驶车辆。一旦数据泄漏或者遭遇美国黑客入侵,由此带来的风险,可能超出一家技术公司所能承受的能力上限。


03 风险重重


中概股是有过黄金时代的。

2010年-2020年10年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210家。2020年巅峰时总市值超过了1.5万亿美元。赴美敲钟,成为无数科技类企业的心之所向。

但眼下,赴美上市显然已经不是当下的主流选择。尤其对于坐拥大量用户数据的企业而言,拥抱美元市场的成本已经过于高昂。由于数据安全问题,自2021年7月起,滴滴APP被要求停止注册,在经历了一年的拉扯后,今年6月,滴滴向纽交所递交退市申请,7月收到国家网信办开出的80亿元罚单。

如今的文远知行,恐怕都很难走到纽约所的那口大钟旁边。

2022年9月1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正式实施,根据“评估办法”,如出境数据包含重要数据,或CII(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出境个人信息,则不论出境数据量多少,均触发出境安全评估。文远知行的用户、道路、城建数据无疑都属于“评估办法”的管控范围内。

除了来自国内的严厉监管,文远知行这类企业还可能要“两头受气”,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严格限制,而这会更加加剧数据泄露的风险。

另一家卡车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刚刚吃了个大亏。图森未来的情况与文远知行类似,也以中美两地为主要市场,拥有一定的外资背景,早在2021年4月就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无人驾驶公司。

无人驾驶第一股的名头固然好听,但图森未来也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由于中美切割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背景,图森未来的上市面对着极为苛刻的条件。今年2月,图森未来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国家安全协议,内容包括剔除董事会成员中的两位中国董事,限制中国方面对某些数据的访问,公司任命一名安全官员和安全总监,并定期与CFIUS 监管机构会面并向其报告。此外还有媒体报道,图森未来被要求出售掉在中国的业务,专注美国市场。

这份协议意味着,图森未来不得不将创始人侯晓迪踢出局,但创始人的离场并没有让SEC彻底放过图森未来。在已经成功上市一年后,图森未来再次遭遇危机,今年10月末,图森未来遭遇SEC和CFIUS的联合调查,理由是提供技术和资金给中国公司。这使得图森未来的股价大跌,相比市值最高点跌去了97%。

从图森未来的先例来看,即使文远知行能够突破重重障碍在美股上市,遭遇美国的强监管也是必然,而文远知行在中美两地都有控制中心,如像图森未来一样需要向CFIUS汇报,那么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风险,可能严重威胁我国的数据安全。

无独有偶,与图森未来一样,文远知行也在资本推动之下把创始人踢出局了。

早在2018年2月,景驰科技(文远知行前身)创始人王劲就离开了,景驰科技随后改名为文远知行。外界传言是由于和百度的竞业协议,但王劲否认了这点。

王劲离开时,仍保留文远知行39%的股份,是公司最大股东。但他的股份自离开起被不断稀释,最终仅仅剩下3%,这意味着作为创始人已经没有决定权。资本夺走了这家公司的话语权,也让人不免担心,现任的CEO韩旭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谷爱凌曾被记者问道国籍问题,她表示:“在中国我是中国人,在美国我是美国人。”或许这句回答也适合解释文远知行的血统:在中国,文远知行是中国公司,在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中美   美国   中国   创始人   融资   资本   未来   故事   数据   用户   公司   赵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