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方法-罗振宇

一个父亲送孩子去上大学。孩子的行李箱已经满了,但他最后还想放一本书进去。既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又生怕孩子会错过一段精神之旅,那他会选择哪一本?

这本书的作者是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大家都亲切的叫他罗胖,他说:“我们发明书籍,则是为了给予一个“未完成的人”以知识和阅历,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对送书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答案:“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过很多朋友。即使是平时经常推荐书的人。面对这个问题也会显得慎之又慎。你看,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至少应该有三个特点:自己觉得好,对他人有用,不是负担。十几年后,我的两个女儿就要上大学了。我会一直迭代这本《阅读的方法》,并把它亲手放到女儿们的行李箱里。”

这本书乍一看好像是讲阅读技巧的书,细细读下来发现不是,这本书就好像一个展览,24章内容,24种链接,24个事件,他们都是一个点,你都可以通过他们去探究背后的信息,去感受那张绵密的网。

这本书的开头便狠狠地吸引了我,罗胖介绍了《荣国府的经济账》用林如海的身份、林黛玉月钱专款专用等细节论证了林黛玉到底有钱没钱,用书中人物的用词习惯来证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不是同一作者写的,逻辑缜密,带领着我又拜读了一遍《荣国府的经济账》。

还有作者在“棋局”中借用欧阳修和苏轼两个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书——《北宋三大文人集团》,让我们看到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文坛演化,看到了历史人物之间的连结。罗胖还告诉我们如何去了解《唐诗三百首》之外的唐朝,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整段历史。为什么苏轼、秦观、李清臣等人都写排布整齐的大论文,朱刚老师的《苏轼十讲》告诉我们是因为宋朝有一个制科考试。罗胖在“设定”中举例抗日战争前的打仗都是败者割地赔款,胜者赢家通吃,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南京、武汉甚至华北都陷落了,我们就是不认输,日本战略失败导致最终失败,告诉我们设定不同,结局不同。

其实对我触动比较深的是在“行动”中给了我们很多案例:你每天想学习但又总是拖延,罗胖借《了不起的我》告诉你建立一个“场”;你觉得创业艰难,《企业的生命周期》告诉你眼下的困扰不过是成长中必然的烦恼。这个烦恼,结束了,下一个烦恼会不请自来,习惯就好。在“趣味”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好,”费劲、费时间、挣钱的事叫上班;费劲,费时间还花钱的事叫爱好。“我们平时说的喜欢听音乐,看电影只是我们的享乐,没有专攻过乐器,没有拍摄、剪辑过视频那就不算爱好。趣味需要我们高度的注意力,要有自我成长,而且回味无穷,正所谓“心流时刻”

读完罗胖这本书,感觉好像“方法”确实是形容这本书最精准的用词。这应该是一本关于书籍的答案之书,我建议大家人手一本,有困惑了翻一翻,无聊了也可以翻上一翻。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自来   抗日战争   月钱   行李箱   北宋   费劲   趣味   烦恼   孩子   方法   作者   罗振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