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妈:跟孩子吵架,更需要被安慰的是妈妈!看完这本书我差点流泪

大家好,我是糕妈。

上个月我偷偷划水,停更了一期书单(没人看出来吧)……实在是经历了一个工作日程、出差特别密集的阶段,不想再在阅读上勉强自己。

最近重新翻开书,熟悉、顺畅的节奏感又回来了,就像《非普通读者》里说的,“读书就像一块肌肉”,我可能已经锻炼出来了吧?

第一次感到这种笃定:读书对我来说,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以下,是我的本月书单。


PART

育儿及时雨

年糕到了儿童叛逆期,我们母子之间的冲突在变多。这本书,怎么说呢……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

本书作者是印度裔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她提出了觉醒的教养方式: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部分家庭中的冲突,都是因为父母的“自我”不够完善,没有“觉醒”。剖析了我们过激的反应背后,是恐惧:如果无法控制孩子,孩子就会学坏/不成功/不幸福。

跟着书里的内容,我一直在反思:很多冲突的发生,是不是在于我没有发自内心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年糕的内心、慢热、做作业拖延……其实只是没有按照我预想的节奏、没有达到我的期望而已。

作者的洞见,真的又温柔又体谅。这一段就几乎把我看哭:

孩子让我们看到,是过去没有处理好的那些伤痛记忆,如今驱使我们用激烈的反应,并且通常以不理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的行为。

我小时候很倔,我爸又管我很严。每一次我跟年糕产生对抗的时候,儿时冲突的记忆很容易被唤醒。每一次不理性的行为,我都是在跟自己不快乐的童年对抗。

现在,我学会在情绪上头时,先搁置矛盾、转身离开,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去想:他的行为背后是什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

我们在家庭生活里,可能都需要这样的觉醒时刻,看见自己,原谅自己。


PART

哲学入门读物

我有个同事,她的先生在大学里教哲学。听说,她先生会一边干家务、带孩子,一边思考哲学问题。写书写累了,就干家务休息一会儿。

活到 30 多岁,这是“哲学”这个词对我来说最接地气的一次。

而真正让我靠近哲学的,是最近看周濂老师的这套书——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哲学,这套书厚厚上下两册,是以西方哲学史为框架,做了面向大众的、更通俗化的解读。

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哲学很遥远,是“教授们”要思考的事儿。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拿起了哲学书,也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好像,是可以看点哲学了?

我是喜欢反思、折腾、重新出发的人,可能就是不断的自我追问,让我慢慢靠近了哲学。

这大概就是周濂说的:迟早有一天,你会像苏格拉底那样发问。

这套书是我的哲学入门书,不能说都看懂了(事实上有很多地方都稀里糊涂的翻过去了),但在我的面前,这个世界的打开方式更多元了。

这些无用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从诞生之初就争论不休至今的问题,给眼前的生活带来了慰藉,也给了我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的勇气。

今年陆续分享了不少各个领域的入门读物,每次推荐入门书,都是我自己又补上了一课。

看书真好,永远都能有新开始。


PART

变老好像也不错


你想过自己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吗?

我发现,很多人对变老的想象,都是很抽象的。好像就是老了,长皱纹了,而已。

其实,变老是一个很具体的过程,不止是样貌,从身体的细微之处、延伸到性格喜好,变老无声无息,却会无所不在,像爬山虎一样爬满整面墙。

这本小书,是日本女诗人、作家伊藤比吕美百无禁忌的分享。人生过半,开始面对衰老、闭经、父母去世、性魅力不再、再也减不掉的赘肉……这些或尴尬或悲痛的时刻,竟然被她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敞亮爽感。

她能在封面上痛痛快快喊出:“美或不美,都去他的!”对我来说,非常治愈,也照见了自己这几年的心境变化。

不瞒你们说,我最近翻看照片、视频,竟然从自己眼角看到了一丝……慈祥!我觉得这样很好,想想曾经追求过的少女感,真是恍如隔世。

作者爽辣的描写,让我看到,变老不止是失去,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自由。也许是可以真正扔掉身体和身份的负担,能体会到的那种自由吧?

这么一说,真的不害怕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啊!


PART

能让胖子原谅自己


大部分人(包括我),都相信身材管理就是要控制饮食、多运动。但这本书给了一个颠覆性认知(泼了一盆冷水)胖瘦这事儿,早就写在你的基因里了。

作者蒂姆·斯佩克特是遗传性流行病学教授,还有个特别的身份:世界最丰富的双胞胎信息库主管。他手握对 13000 对同卵双胞胎超过 20 年跟踪对比的数据,才得出了这个重要结论。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吃呢?

不是的,吃什么确实和我们的身体关系很大。作者破除了许多饮食迷思:不要执着于计算卡路里而要关注食物的“好坏”,无糖饮料并不比含糖饮料更健康,贸然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也给出了真正的健康饮食方案:多样性。

作者把我们身体中的菌落比喻成一个私人花园,肠道环境就是植物生长的土壤,它需要丰富的营养、要种植尽可能多的植物,洒下各种种子。

这个认知,让挑食的我开始尝试改变,比如我以前碰也不碰的菌菇,吃得多了,竟然也慢慢接受了……你吃的食物会改变你的肠道菌群,甚至改变你的口味。

对了,顺便分享一个书中的观点:运动确实是一项划算的时间投资,每年运动 270 个小时就能延长 3 年的寿命。

哪怕基因决定了很多东西,人只要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的空间,就有折腾的余地,我喜欢这种精神。

无论是饮食还是阅读,对我来说,能够不依赖他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自由吧。

我在努力,与你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孩子   书单   及时雨   年糕   肠道   入门   冲突   哲学   身体   妈妈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