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两个美国兵在打架,张桃芳看着皮定均举起枪:我给他们劝架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52年,在上甘岭阵地上,战士张桃芳和军长皮定均,看着远处发生的一幕。

两个美国兵正在吵架,激动之时竟互相揪领掐脖打了起来。张桃芳看着军长皮定均说:“我来给他们劝架。”

说罢,伸出枪管一扣扳机,一个美国兵立刻倒地,四脚朝天;另一个吓得一骨碌就滚下了山坡。张桃芳不满地说:“真没礼貌,谢也不说一声。”

这也是张桃芳的习惯,每击毙一名敌人,总要送一句临终赠言。

瓦西里是苏联传奇狙击手,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是每一个狙击手的偶像。

来自农村的张桃芳并不知道瓦西里是谁。可他的“成绩单”同样令人咋舌:在朝鲜战场单兵作战31天,用442发子弹消灭了214名敌人,并击毙了美国著名狙击手艾克少校。

朝鲜战场上,张桃芳是我军“狙击之王”,令美军谈虎色变,甚至害怕的连厕所都不敢上。

张桃芳

三个烧饼

1931年,张桃芳出生在江苏扬州兴化程堡镇西村。

1952年9月2日,张桃芳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奉命入朝。

张桃芳是通讯员,可是没有几天就不干了。他找到指导员,要求调到战斗班。

指导员起初并没有同意,张桃芳告诉指导员一件事情。

原来,张桃芳在离家之前告诉媳妇,让她在家多种地多打粮,支援前线,自己在前方会努力杀敌,早日把立功喜报寄回家。

可是,当通讯员什么时候才能立功呢?指导员被说动了,把张桃芳调到战斗班。

过了鸭绿江后,24军先是在战略要地元山驻防。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年,敌我双方处于相持阶段。为了配合谈判策略,志愿军司令部号召前线部队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

张桃芳所在的72师214团3营8连也进行了狙击训练。

张桃芳打了三发子弹,结果光秃秃的三个零环。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张桃芳吃了“三个大烧饼”。

当时张桃芳使用的武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步马枪,它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M1944式莫辛-纳甘,解放军战士喜欢叫它“水连珠”。

莫辛-纳甘是一种非自动步枪,每扣一次扳机,都要再拉一次枪栓,然后再打。

这种枪不是狙击枪。要想狙击敌人,必须依靠过硬的狙击技术和战术。

张桃芳不相信自己不行。他每天都端着枪练习,一端就是一个小时。

为了练习稳定性和臂力,他绑上了沙袋,不断地瞄准和击发。

张桃芳苦练技术本领的同时,他还向老同志请教,研究出“守株待兔”、“一石两鸟”等战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桃芳终于有了实战的机会

张桃芳(左二)

狙击奇才

第24军接手第15军的五圣山一线阵地,张桃芳也进入了上甘岭阵地,满腔的仇恨和冲动也在他心里翻涌。

上级号召“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张桃芳也第一次走上狙击台。

张桃芳看到两名敌人从地堡里钻出来,便立刻开了火,结果是没有打到任何一个敌人。他太着急了,越急越打不到,还引来敌人的炮击。

张桃芳吸取了教训。第二天,他又来到了狙击台,也终于“开张”了。

当时,对面出现三个敌人。他仔细瞄准后,扣动了扳机,可是倒下的却不是他瞄准的那位,而是他身后的人。

不管怎么说,也算击毙了敌人。朝鲜多山,狙击手提前量的估算特别复杂,要考虑山坡的高度,山地的坡度,对手的高度和移动速度。

也许是张桃芳有着狙击手的天赋,从此开始了他的狙击记录。

随后40多天里,张桃芳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8名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团里举办了射击训练班,张桃芳被连队送去深造。在学习期间,经过交流体会,张桃芳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了。

毕业考核,大家射击靶标。然而张桃芳却没有这样,他五枪打落五只鸟,引起大家的欢呼。

张桃芳的毙敌记录还在增长,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张桃芳的名字也传到军长皮定均的耳朵里。他拿出一双皮靴,让参谋带着它去张桃芳所在阵地:“要是他真的那么厉害,就把这个皮靴奖励给他,如果是虚名,就带回来。”

参谋来到张桃芳所在高地。不久,一个美国兵出来拾柴火。狡猾的敌人时而起身,时而伏地。

随着一声枪响,敌人躺在地上不动了。参谋回去告诉军长皮定均:“张桃芳是个真正的神枪手。”

为了对付张桃芳,敌人专门调来了美国“王牌狙击手”艾克上校,于是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 之间的精彩对决开始了。

张桃芳

与美国王牌较量

有一天,张桃芳和以往一样,沿着交通壕,准备进入狙击台。突然,一串子弹贴着他的头皮飞过。

张桃芳赶紧顺势趴在交通壕里。他隐隐感觉到不一样的气氛。

他用步枪慢慢举起钢盔,希望能够诱出敌人的位置。然而,敌人却没有再次射击。

张桃芳心想:“今天遇到真正的对手了。”

突然,张桃芳向近在咫尺的狙击台跑去。敌人射出的子弹紧跟他的脚后跟,尘土飞扬。

张桃芳顺势倒在狙击台旁边,希望用这个假动作迷惑对手。

张桃芳从掩体里伸出头,开始寻找对手。他发现敌人阵地上有两挺机枪正在向其它方向射击。

这明显是敌人在诱惑张桃芳,真正的那个狙击手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只要张桃芳开枪,马上就可能被敌人击毙。张桃芳没有上当,他耐心等待,仔细搜寻那个最可怕的对手。

张桃芳终于找到了敌人,他躲在两块岩石缝隙之间。张桃芳立即出枪,瞄准敌人,扣动了扳机。

就在这一刹那,敌人也看到了张桃芳,射出了子弹。

高手对决,生死就在零点几秒。张桃芳击毙了敌人,而敌人射出的子弹擦着张桃芳的头皮飞过。

老兵不死

对面阵地上的敌人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他们甚至连大小便都不敢走出坑道,只能用罐头盒子来接住扔到掩体外面。

宣传部通知张桃芳来军部。他把那双皮靴拿出来,装起一堆弹壳。原来,张桃芳每击毙一名敌人,就把弹壳收集起来。

皮定均看到装着弹壳的皮靴,惊诧不已,共有211枚弹壳。

军长在表扬他的同时,也表示遗憾。张桃芳有些不理解。皮定均告诉他,你们团的番号是214,应该再打三个。

张桃芳返回狙击台,2小时后,带回三枚弹壳。皮定均非常高兴,专门准备了六菜一汤来招待他。

战后,张桃芳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称号。

皮定均

回国后,张桃芳使用的那支枪,骄傲地躺在 中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内,一排注释说明了它曾经的辉煌。

1954年,通过层层选拔,张桃芳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战斗机飞行员。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在潍坊市第一军休所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美国   弹壳   军长   皮靴   扳机   指导员   狙击手   阵地   子弹   敌人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