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午门血案,那朝堂像极了没有“城管”的“菜市场”

朝堂是古代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是官员议政之处,所议者大都是国家大事。由于有皇帝的威严,加之和政治挂钩,朝堂处处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大臣们想要自我发挥,甚至搞点小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在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在大明王朝的朝议上却发生了打架斗殴的事情。大家熙熙攘攘,口舌不断,像极了没有“城管”的“菜市场”。

争论引发了肢体接触,结果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3人被锤死,而参与斗殴的官员并没有受到惩罚。

八月二十三日那天,京城午门左掖门人声嘈杂,百官议论纷纷,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到了之后,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一个大臣站出来悲愤脚交加地说,请求抄灭王振全族。说话的正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陈镒忠厚端谨、宽厚清慎,是个敢于说真话的好官。他的一些话让朱祁钰心头一震,却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

陈镒声泪俱下接着说,王振危害宗社,罪不容诛,陛下如果不灭族处罚他,臣等今天就死在这朝堂上。

陈镒的话就像一个导火索,迅速引燃了朝堂,其他大臣无不悲鸣哀号起来。群情激愤,大家都纷纷请求诛灭王振,朱祁钰坐立不安,场面一度失控。

王振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权力很大,常常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就在一个月前,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领近50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结果明英宗落得了被围困俘虏的结局。

而就在朝议之时,明英宗在瓦剌首领也先的挟持下,南下进攻明朝,即将兵临北京城下,形势十分危急。

此情此景,百官要求查抄王振家也在情理之中,而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难了。他才22岁,自己第一次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自然不知如何是好。

朱祁钰想要“打马虎眼”,说改天再议吧。百官不依不饶,要看自己也无法抽身。锦衣指挥马顺看不下去了,便厉声呵斥百官散去。

大家一看是马顺,这不是王振的同党吗?户科给事中王竑愤怒上前,一把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喊道,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嚣张?

愤怒再次被点燃,大家一起上前,抓头发的抓头发,打脸的打脸,踹肚子的踹肚子,就这样马顺把给打死了。

死了一个人,朱祁钰更加害怕了,他急忙起身入宫。王竑率领众人跟在后面,朱祁钰惶恐不安地问,你们还有什么请求?

王竑说,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同党,请按法律惩治他们。朱祁钰喊出了毛贵、王长随,他们二人也被打死。

一下子死了3个人,这事放在平时也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小事。如果说打死人是集体无意识的泄愤之举,但事后当事人的幡然醒悟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果然,参与的百官感到害怕了。这个时候,兵部侍郎于谦说话了:

振罪首不籍无以泄众忿,且群臣心社稷耳。无他。

王振等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复众人的情绪,大家打死马顺等人,也是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朱祁钰听从了于谦的意见,肯定了百官的正义之举,并宣布他们无罪。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午门血案。此案的发生并不是偶然。长久以来,在以宦官为核心,锦衣卫等为辅助的内廷势力压制下,明廷充斥着压抑、仇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得以完全释放出来。

午门血案虽然有暴力流血,违背朝廷法度,但在历史上依旧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此案之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在他的力主下,明朝文武百官纷纷担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全部投入到京师保卫战的筹备工作中,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另一方面,经过午门血案和京师保卫战,文官集团掌握了政治舆论和政治优势,从而成为主导“土木之变”后政局的决定性力量,此后明朝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理念逐步得以实践,这给明朝专制的皇权制度里注入了一丝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明朝   午门   血案   长随   锦衣卫   百官   头发   京师   菜市场   城管   大臣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