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枢恶“油”亲“水”

魏象枢,字环极,清代蔚州(今河北蔚县)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是一位立朝端直,深为人望所归的大臣。他在朝中执掌纠察百官之职达数十年,其间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真可谓“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清廉正直之臣,因而受到康熙帝的器重,被誉为清初直臣之冠。

从他的一段著名格言中,亦可想见和推知其为人乃至人性好恶:“偶见水与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状焉。水,君子也,其性凉,其质白,其味冲。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一水,必致博激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格言中,他将正直的君子比为“水”,而把人格卑下的小人比喻为“油”,极为恰当形象地描摹了二者绝然相反的情态,阅之令人不禁击节叹绝。其实,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他深刻而犀利地揭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格、两种人生观,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历史上,所谓的“盛世”与“末季”,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君子”与“小人”此消彼长而演化成的结果。大概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他才对朝廷弊端和贪官污吏毫不容让,总是坚决及时地予以大胆揭发,以至不惜落官降职。

康熙四年,任刑科给事中伊始,他即上疏皇帝,请求禁革明朝以来的积弊,以切实整顿吏治。次年,安徽巡抚王某收受贿赂,庇护贪污官吏,被他弹劾革职。康熙十一年,他又上疏纠劾湖南布政使刘某侵吞公帑及给事中余某欺罔不法事,后二人皆被黜职。康熙十七年,他在被提为左都御史时上疏说:“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愿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康熙帝对其所上申明宪纲十事深为嘉许,认为切中时弊。康熙十八年,皇帝要升任他为刑部尚书,他上疏请求:“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结果,康熙帝让他以刑部尚书职兼任左都御史,以继续行使其纠察之任。

魏象枢对投机钻营、利欲熏心的小人严若冰霜,而对清正廉洁、质白如水的君子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江苏嘉定知县陆陇其向有清廉之名,后被人弹劾罢官。魏象枢虽与陆素不相识,然早就耳闻其政声,故而上疏朝廷极力推荐。康熙十八年,皇上令朝臣推举廉吏,魏象枢又举荐十位颇有清名的官员,其中就有陆陇其。

魏象枢的所作所为不是偶然的,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正人君子。虽然常年在京做官,他却从来不去拜谒权贵之门,更厌恶在朝中结连朋党。也许是真诚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就连自己所居住的门巷,平时都是鸦雀无声,极难见到有人登门拜访。正是君子公而无私、淡泊名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与污染清洁、败坏风气的如“油”小人“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而对“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的君子,则表现出一种求之若渴、惺惺相惜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蔚县   纠察   刑部   御史   尚书   朝廷   康熙   君子   小人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