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马谡,诸葛亮为什么会痛哭流涕

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时间在刘关张均已作古,蜀汉后期,诸葛亮统兵北伐。军事要点街亭失守(今甘肃秦安县境内)。马谡没有完成战略阻援任务,险隘丢失,大军被迫后撤,北伐失败。出发前,诸葛亮关于街亭的战略意图和作战方案,向马谡一一做过交待。已经屯兵街亭,马谡自以为是,轻敌大意。战斗中,马谡没有拼死守险,兵败逃跑。战后,诸葛亮让马谡人头落地。诸葛亮处决马谡,为什么会痛哭流涕呢?其因有二。

为情哭。诸葛亮和马谡之间,非常亲密。马良、马谡兄弟五人,一同听令于刘备诸葛亮帐前。马良与诸葛亮私交甚厚,马良阵亡后,诸葛亮对待其弟弟马谡,感情复杂。亦父亦师亦友。不只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马谡犯了死罪,军法所在,不得不杀。诸葛亮与马谡,情同父子,十分痛苦。

为国哭。诸葛亮的人生理想是支持帮助刘备匡扶汉室,重整大汉河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国运衰败,人才零落,战将后继无人。自己年迈力竭,命数将至,大业难成,悲从中来。

《三国演义》是小说,可以虚构。挥泪斩马谡一节是想像的,罗贯中杜撰而成。事实是失守街亭后,马谡逃跑,被诸葛亮的部将捕获抓回。诸葛亮没有杀他。马谡最后病逝于狱中。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师承施耐庵和《水浒传》,处在中国文学的写人脸谱化,写性格单一化阶段。为了塑造出一个大忠大智的武侯,扯一扯,在合理范围中。

就小说论人物,诸葛亮在街亭战役失败上,是应承担主要的领导责任的。他至少在这三个方面要担责。

用人不当。马谡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人。优点是把全部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都系在刘备诸葛亮战车之上。优势是深得领导信任。缺点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用这样的人当主将,犯下大错,千古成恨,有因果关系。

感情用事。诸葛亮太爱马谡,干儿子样的马谡,如同亲爹一样敬着孝着,被感动到了。诸葛亮出于个人感情,把事关全局的街亭阻援任务交给马谡,太大意了!用错人、办错事,后果很严重。

误人误己。培养一个资质不足的人,做事业的接班人,是一把手的重大战略失误。马谡不是那块料,再怎么培养也培养不起来。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仅仅凭后天的教育历练可以提升起来的。父母个子不高,生不出一个能长一米八高的儿子的。武侯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件赶鸭子上树的蠢事。不如此,马谡不会死,蜀军之败也不至如此之快。

联系实际说句题外话。当下,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面临交班问题。如果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当中,无有可当大任者,切不可感情用事,谬托事业。否则,误己误人,追悔莫及。使用职业经理人,应该更为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蜀汉   大智   上树   水浒传   险隘   事关全局   街亭   演义   大意   战略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