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解读非洲热点问题 为非洲发展和中非关系未来提供智力支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11月26日,“2022年区域国别视域下非洲热点议题青年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聚焦青年学者的区域国别研究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行业的青年学者,从安全、经济、外交等领域入手,对非洲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为非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中非关系的未来提供智力支持。

外交部非洲司公使衔参赞贺红燕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对非外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推动中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将坚持互信、互利、互鉴、互助的大方向,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她鼓励青年学者向中国人民讲好非洲故事,向非洲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中非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研讨会分为 “非洲政治与安全”“非洲经济发展”“非洲内部冲突与对外关系”、“非洲社会思潮与人文交流”四大主题。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非洲热点议题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智库角色,务实开展中非人文交流与话语建设工作。

“2022年区域国别视域下非洲热点议题青年研讨会”26日线上举行。(主办方供图)

非洲安全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安全问题是非洲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这片全球人口增长最快大陆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与会学者从族群冲突、社会矛盾、外交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非洲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李桂群指出,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是世界上邻国冲突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两国边界已经关闭了20多年;2021年8月,阿尔及利亚宣布与摩洛哥正式断交。两国之间的每次和解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在于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两国冲突体现在军备竞赛、断交风暴甚至军事冲突等方面,严重影响了两国社会运行和国家发展。当社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敌对意识时,要解决历史问题就越来越棘手。李桂群认为,两国需要建立一种长期机制,以抑制军事冲突升级、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域外大国在非洲的存在,也是影响非洲安全的重要因素。外交学院法语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溪源,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角度分析了法国与马里军政府交恶的原因。冷战结束后,马里政府与法国的关系得以恢复,然而,自2014年法国在萨赫勒地区开展“新月沙丘”行动以来,特别是2020年8月和2021年5月马里连续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后,法国与马里的关系急转直下。不到两年时间内,两国关系从政变前的战友关系迅速演变为相互猜疑、指责和惩罚的敌对关系。唐溪源认为,“工具理性”在法国对非决策逻辑中依然保持着巨大的惯性和影响力。

非洲国际地位上升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

上世纪60年代非洲掀起反殖民浪潮之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一体化蓬勃发展。与会学者指出,非洲一体化进程提升了非洲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话语权,激发了非洲自我意识的觉醒,但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

以摩洛哥对西撒哈拉问题的态度转变为例,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何则锐阐释了非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变化。在大国政治视角下,摩洛哥试图打破地缘政治封锁,以及与阿尔及利亚对地区领导权的争夺,成为西撒问题的症结。非洲一体化进程提升了非洲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话语权,非洲大陆复兴则为摩洛哥提供了新机遇。进入21世纪后,摩洛哥转变外交思路,一改在美西方支持下对待西撒哈拉问题的强硬态度,转而积极融入非洲一体化进程,用经济发展的逻辑取代冷战塑造的政治逻辑。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非洲地区研究教研室主任王婷指出,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影响着非洲集体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非洲区域经济组织作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动力,为非洲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制度是影响非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层面。以走在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前沿的东共体为例,东共体仍面临诸如管辖权竞合、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东共体在处理内部事宜层面效力不佳,影响了其凝聚集体话语的行为能力,也降低了其在区域和国际层面的话语权地位。其他非洲区域经济组织也面临上述问题。如何协调不断增强的非洲自我意识与阻碍其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洲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维度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从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到追求共同可持续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始终相互扶持,友谊历久弥坚。与会学者从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司法合作等多个领域,探讨了中非合作的现状和潜能。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瑾认为,助力非洲大陆绿色发展,可以推动非洲实现产业转型,促进中非之间民心相通。因此,中国应该在“绿色一带一路”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进一步合作。她建议,在推进与非洲“绿色一带一路”合作的进程中,中方应考虑西方殖民文化对非洲的“绿色”概念产生的影响,从而开辟一条与非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相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讲师郭炯分析了中非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面临的不利局面。他谈到,加强中非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是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强化我国在非海外利益保护的现实需求。但当前,中非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存在程序繁琐、职责不清,调查取证、资产追缴的水平和程序不一,协助手段较初级等问题。郭炯建议,中非应加快司法合作缔约进程,积极拓展引渡的替代措施,加强引渡内容和标准的缔约沟通,建立人、物分离的没收机制和追缴资产分享机制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中非   非洲   马里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学者   关系   国别   法国   中国   研讨会   热点问题   智力   外交   区域   政治   未来   青年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