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下一个宝沃?

长安福特正极力挽回复苏态势。

近日,长安福特蒙迪欧旗舰之上再造旗舰,推出科技旗舰版车型,官方指导价仅为21.88万元。要知道,这款车型在原有顶配车型基础上,新增了定制化外观细节、OTA功能升级,还搭载“唱吧”、“福特在线”、“全功能自动泊车语音增强”等年轻用户喜闻乐见的功能,可谓厚道。只是,这种厚道已经难以逆转长安福特的颓势。

过去四个月里,长安福特销量波动下滑,难以摆脱负增长泥潭。10月份,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长安福特单月生产2.58万辆,同比、环比双双两位数下滑,分别为-18%、-20.77%;当月销售2.19万辆,同比、环比更是下滑近三成,分别大跌26.13%、28.19%。1-10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21.3万辆,同比下跌近11%。

11月,长安福特销量会好吗?很难。

首要原因,是“台湾帮”余波不断,长安福特内部无法形成合力。

了解长安福特的都清楚,福特入华并不顺利,早期和长安的合作更是磕磕绊绊。合资公司成立之后,源自台湾福特六合的团队却“经营”长安福特多年,人员分布在各个核心岗位。长安福特成立后的首位总裁沈英铨,就是前福特六和总裁,和当时的福特中国董事长程美玮、副总裁许国祯一同,被称为“台湾三人组”。

即便在2018年,福特重构在华经营体系,李宏鹏、毛京波、陈安宁、杨嵩、陆逸等等诸多本土知名汽车高管先后加盟,但“台湾帮”仍然是长安福特人才体系中难以替代的势力,且频频影响福特全球总部。陈安宁掌舵福特中国之后,仍有不少六合背景管理层盘踞长安福特研、产、供、销等各个经营板块。

在此背景下,2020年加盟不久的杨嵩、熊毅和霍静被一封封发送至媒体邮箱的举报信称为“铁三角”,三人随后接连黯然退场。2022年,国产风头正劲的林肯品牌也遭遇人事变动——毛静波在“郑洁即将接管林肯全球”的传闻中加盟路特斯,“台湾帮”朱梅君接任林肯中国总裁。

这种人才体系的内耗,大大影响了长安福特的企业架构迭代。目前,福特在华销售依然依靠所谓的“全国销售服务机构(NDSD)”,看似统管实则低效。捷豹路虎在华同样设立所谓的联合销售机构(IMSS),其在华合资企业销量惨状有目共睹。在大破大立之前,福特在华销售体系很难摆脱内部角力的困扰。

其次是福特深度变革的窗口期已越来越短,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只有高效的经营体系才能持续推出优秀的产品。

进入2022年后,主流中国汽车品牌电动化进程明显提速。比亚迪甚至依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即将完成对一汽-大众的超越,成为中国产销规模最大的品牌。长城、长安、广汽、奇瑞等品牌,在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撑下,完成对旗下各业务板块的分拆,在电动和插电混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合资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反观长安福特,无论是比亚迪对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还是长城汽车的“品类创新”都难以复制。不仅如此,在纯电动市场和插电混动市场,长安福特目前也都缺少过硬的产品布局,甚至是传统燃油车产品也才刚开始推进智能化升级。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何况眼下艰难的长安福特,还要为“被打断”的人才本土化“买单”。

最要命的是,福特在华正陷入亏损困扰。2018年,销量腰斩的长安福特亏损7.92亿元,次年扩大到38.51亿元。时至今日,长安福特依然处于亏损中。10月末发布的福特三季度财报显示,福特在华汽车业务营收达3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即便溢价更高的林肯持续增长,但福特在华息税前亏损依然达到1.93亿美元,远远高于去年三季度的3900万美元。一旦福特全球难以忍受亏损,这家合资企业将和神龙汽车一样被“解散传闻”笼罩。

早在杨嵩离开宝沃转战福特时,就有报道称福特将成为下一个宝沃。将一家企业的兴亡归功或归咎于某一位营销人,都有失公允。长安福特此时困境,根源在于没有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基于中国市场和本土人才,建立完整的研、产、供、销体系,在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潮流时福特总部又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长安福特接下来要走出销量困境,不是换一两个人就能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林肯   福特   长安   销量   台湾   中国   体系   品牌   人才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