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看戏

看戏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

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我们和心愿再一次约会

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

我们是否无怨无悔

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山那时的水

那时的风光一定很美

——《二十年后再相会》

乡中学很小,一进校门就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操场,这是我们早操和课间操活动的地方,操场的东边和北边横着两三拍瓦房,教室、宿舍、教研室、后勤等全部包括了。校长就在离校门口最近的一间办公室办公和住宿。

还能记住马圈沟

平常如果想逃课或者来晚了,要从校门进出,一定在校长眼皮底下,后果不是棒喝就是“劳技”课。“劳技”课根据季节不同,内容也不一样,厕所掏大粪,去煤房铲煤,对面沟里砍柴,菜园里种地,房背后的山脚下垒猪圈、挖菜窖。实在赶不上季节活时,也是最“福利”的时候,拿一把大扫帚扫操场和马路。

没有绝对的把握,也不想上“劳技”课的话,非正常情况下谁也不敢走校门。于是马圈沟口的学校后墙就成了必由之路。

厚厚的土墙足足有三米多高,要想出入必须两个人以上结伴同行。一个踩着另一个的肩膀爬上去,先上去的再把后面的拉上去。好在有前人修了可靠的踏步和手能抠住的墙缝,辅助攀岩更容易上去。

进进出出马圈沟自然是缓冲之地,遇上机会不好的时候,极有可能在马圈沟呆整整半天。

马圈沟的春来得最早。每年春天,山坡上的草色和五颜六色的山花最先到来,好多同学都很喜欢去这里晨读。

马圈沟,顾名思义就是马进了这条沟里,永远不会跑丢,四周都是很高的陡坡,平坦的地上是一大片树林和草滩,沟里没有庄稼地,平常很少会有当地农民进出。这里也是鸟的天堂,一大早就在树林间穿来穿去,叽叽喳喳个不停,更增添了马圈沟的一片宁静。倘若夏天的下午,在草滩上铺一个塑料袋子,拿一本语文或者政治书,坐在上面或阅读或背诵,很能勾起其他同学的欲望。

不知谁拿来一本过期的《中学生阅读》和一本《辽宁青年》,在全校传阅了很长时间。这就是我们除课本和练习册之外,能看到的书了。学校里没有电视,也听不上广播,平常如果周边哪个村子,演个电影、唱个戏,再困难也要想方设法溜出去偷看。

半夜看戏

有一年夏天,山那边另一个县的一个村子里唱大戏。因为班里有个同学就是这个村的,戏还没来时,成天就在学校“炫耀”,这个戏如何如何好。我们宿舍七八个人,自然就坐不住了。

夏天晚自习后,天也刚刚黑。我们从后墙“鱼贯而出”,顺沟爬坡上梁,七拐八拐的爬到了学校对面的山顶上。皎洁的月光下,山间小道还算很清晰,引路的当然是炫耀的那个同学。这个时候他是最有优越感和自豪感的,一路讲着他们村里的奇闻异事。

就这样边走边说,大概半小时功夫,隐隐约约就有了优美悦耳的戏曲音乐声。此刻一路的七嘴八舌突然停止,所有人似乎已经沉静在戏曲故事当中,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脚步。

又拐了一个弯的时候,眼前瞬间豁然开朗,远处人山人海灯火通明的戏院全部显现,慷慨激昂的锣鼓声唢呐声阵阵袭来,想象一下这是哪门战将得胜归营的气场。

等我们一路小跑到戏院的时候,当晚的演出已经接近尾声。虽意犹未尽,但总算过了一把戏瘾。

返回的路上,懂戏的同学相互穿插着讲起了《算粮登殿》、《明公断》、《狸猫换太子》、《打金枝》等老八本戏曲的故事。

突然之间,一棵大树挡住了如水的月光,婆娑的树影洒在脚下的小路上,让人格外迷离。一直滔滔不绝的领头人,这时悄悄耳语后面的人——坟地。

后半夜的山郊野外,万籁俱寂。一听这个耳语声,每个人的头发都竖起来了,谁也不敢作声。这时心跳特别剧烈,大家凑成一团,都抢着往中间走,谁也不敢走在最后面。总觉得屁股上紧凑凑的,有什么东西跟着。

就这样摸爬攻打地溜进宿舍时,班主任牛老师在宿舍抹黑坐着,等了不知有多久。那次因为人太多,老师根本打不过来,而且后半夜也不适合动手动脚。每人千字检查,连夜完成时,应该是第二次鸡叫了。

从头天天擦黑,到次日凌晨二次鸡叫,算得上是波澜壮阔的一个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草滩   后半夜   戏院   戏曲   校门   操场   半夜   平常   宿舍   同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