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重用跟他有仇的季布,而杀了于他有大恩的丁公?

季布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勇将,多次把刘邦打得狼狈逃窜,并且几次将刘邦逼入险境,险些丢命,因此,刘邦对他是恨之入骨。

后来项羽战败自杀,项羽的手下死的死,逃的逃,成鸟兽散,季布也趁乱逃走,人间蒸发了。

季布

刘邦成立汉王朝当了皇帝以后,对季布仍耿耿于怀,便全国张贴告示,悬赏千金,缉拿季布。

“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刘邦的发小夏侯婴看到这个情况就劝他,他说,大王,你说这个季布是犯了什么罪啊?你坚决要杀他。首先人家当时是项羽手下的将军,你是他的敌人,他跟你打仗是尽职尽责。再说季布战败后没投匈奴,奔南越,他并没有反对你的大汉呀,这是英雄贤良啊!而且项羽臣属众多,怎能杀得尽?如今大王初得天下,若以一己私怨不肯轻易饶于人,又怎能彰显君临天下该有的胸襟!

刘邦一听,有道理,天下初定,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便听从了夏侯婴的建议,发布通告,赦免了季布,还封季布为中郎将。

于是,季布这个事就在民间传开了,刘邦爱才的名声天下尽知。

季布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叫丁公,丁公听说季布这个事后,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当初刘邦彭城大败,只身逃亡的时候,被作为项羽部将的丁公在路上截住了。刘邦没有办法,只能向丁公求饶,也不知丁公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把刘邦给放走了。

等于说,丁公对刘邦有不杀之恩,是大恩,于是,丁公就主动去拜见刘邦。

刘邦看见丁公来了,特别开心,拉着丁公的手来到了三军阵前。我估计丁公当时心里肯定很高兴,以为刘邦要给自己一个大官做,毕竟自己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让丁公没有想到的是,刘邦是拿他来作为反面典型教育手下将士的。在三军阵前,刘邦对他的军队说:“这个人当初作为项羽的部下,我的敌人,他没有执行项羽的命令,徇私枉法放了我,对他的主子项羽是不忠,对这种不忠的人必须杀一儆百。服从命令是你们的天职,以后的战场上,任何的大汉将士不得效仿丁公,否则下场跟丁公一样。”

丁公被杀

说完就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将丁公斩首了。

刘邦作为一个街溜子,一个地痞流亡,48岁才开始创业,七年时间干掉秦国和项羽,成功逆袭,建立大汉江山。他凭借的就是这份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洞悉人性的本领。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一句话“大义之仇可为大恩,不义之恩必成大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一个人落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这是恩;而如果是高调的给予大恩,别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偿还的那一种,那就有可能是仇。

这里还有一个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故事。

当年他21岁,侄子需要换肾,他捐了一个肾给侄子。哥嫂跪在地上谢他的救命之恩,侄子发誓给他养老送终。

41岁那年他病了住进了医院,得了尿毒症,侄子去伺候他,这一侍候就是10年,他感觉当初做对了。

他51岁,侄媳妇骂:“30年了,一条命也还完了,整天伺候他。”

52岁,他走了。他哥嫂说:“终于走了,就用了他一个肾,忍气吞声30年。”侄子说:“我们也够厚道的了,买一个肾才多少钱?”

这就是人性,从来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大恩   刘邦   南越   项羽   阵前   侄子   将士   大汉   手下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