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视1991-2003,游戏《使命召唤》蓄势待发

这样的电脑界面,大部分人肯定没见过,但这是当时的颠覆性产品。

无法熟练掌握电脑科技的孩子,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80年代电脑经销商们打出的广告,而比尔盖茨的windows系统,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售卖。大家都在一窝蜂地研发个人电脑,比尔盖茨研发操作系统软件。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吧。

个人电脑的出现,给游戏发行商们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说昂贵的价格,并没有得到普及。但是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才是未来。因为比主机先进,不仅可以打游戏还可以学习办公,包括我们的主角动视感受更深。

上期文章说到动视在1983年上市,没多久市场迎来了大萧条。大量的游戏卡带滞销,继续为主机输出游戏卡带,只能加速死亡。

如果按兵不动只能等死,就在犹豫瞬间,其中的两名创始人阿兰米勒和鲍伯怀特海德。在1984年选择离开创办自己的电脑游戏公司。

5名创始人现在只剩下大卫克雷恩和CEO吉姆莱维,于是动视CEO吉姆莱维经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也开始布局电脑游戏开发。

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可能就不会有使命召唤系列。

在大卫克雷恩的操刀下。很快做出了《电脑小人》这都是实验性产品,《电脑小人》还被称为低配版的模拟人生。

因为那个时候你只能通过输入指令控制里面的人物行走,后来模拟人生之父威尔怀特还和大卫克雷恩的团队取经,开发出了我们现在玩的《模拟人生》系列。

当时销量最好的是《捉鬼敢死队》,还有一款是你一辈子也猜不到的,中国麻将棋牌游戏《上海》。我没猜错的话大卫克雷恩肯定喜欢打麻将。

这些游戏有一个共性,就是过于艺术,创意很前卫,玩法很新鲜,但是不好玩。

当时市面上有文字游戏,军事模拟游戏以及冒险游戏,广受玩家喜爱。而动视旗下的游戏一直不温不火,导致他们一直在吃老本。加上前几年卡带游戏的烂账,以及随时面临的专利官司这个专利官司。

可不是和前东家雅达利一样,因为雅达利同样也是被告,这个后面会讲到。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一直亏钱,但是架不住钱多。动视准备放手一搏,那就是收购其他游戏发行公司。来尽快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很快他们把苗头对准同样面临破产命运的Infocom。他可以算是文字冒险游戏的鼻祖,那个风靡一时的游戏《魔域帝国》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文字游戏,言外之意就是游戏画面就是文字。你通过输入指令完成游戏任务,你每完成一项操作,系统会给你反馈操作后的结果。

那会玩这个《魔域帝国》,你待就玩就画,走丢是常有的事

现在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那会玩家已经觉得幸福感满满。因为那会个人电脑还停留在文字到画面的过渡阶段。市面上仅有的画面游戏,体验感简直惨不忍睹,不如文字游戏来得直接。

所以1979年成立的Infocom,前几年依靠文字冒险游戏活得很滋润。这款游戏的开发者马克布兰克和大卫莱布林是美国麻省理工计算机实验室成员。就因为玩了一款名叫巨洞冒险的文字游戏,哥俩一看这是侮辱谁呢?索性在实验室做出了《魔域帝国》,没想到广受好评,于是乎就有了Infocom。

又说到理工男怎么可能懂经商,职业经理人以及投资人认为公司应该两条腿走路,于是又投入开发办公软件。没想到当时的电脑市场更新迭代得太快,他们开发出的办公软件,只能适合以前的微型电脑。

而当时的电脑公司已经上市新一代电脑,也是我们现在台式机的长辈。关键是Infocom的文字游戏,只能在微型电脑上玩。还有一个打击就是,新一代电脑无论从画质以及运行速度完胜上一代产品。

玩家一看,原来游戏画质还可以这么高,而且比文字游戏更简单易懂。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但在1985年底,遇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动视。按道理说Infocom是个烫手山芋,不仅有负债而且公司主流产品面临淘汰,但是吉姆莱维还是说服董事会收购Infocom。

给出的核心理由是两家公司的价值观一样。Infocom会游戏叙事,动视会游戏设计再加上现在电脑优秀的画面,岂不是最强的矛和最强的盾双剑合璧。

但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此时的动视已经资不抵债,加上Infocom这个包袱,可谓是度日如年。大家对这场收购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在收购Infocom后仓促地开发了几款游戏,市场反响平平。

1986年CEO吉姆莱维被迫下台,董事会新任命CEO为布鲁斯戴维斯。而此时最后一位创始人大卫克雷恩也选择离职。

自此创立动视的5位元老全部下台

戴维斯以前是一家电脑公司的CEO,他看到EA这几年通过品牌授权的模式活得风生水起。也想把这套搬到动视,操作思路就是动视作为大厂,有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

而一些小公司做出来的游戏没办法直接卖给零售商,这也就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我帮你铺货,给我一部分利润就行。

果然这模式很快取得成效,并且创办游戏杂志,反正就是EA做什么咱们做什么。

在公司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不挣钱的项目全部砍掉,其中包括Infocom开发组。这老哥回头还把Infocom以前的董事会给告了,起诉理由是故意隐瞒公司营收能力存在商业欺诈。母公司把子公司告了,关键还赢了。

还把公司名字改成了Mediagenic,大体意思是媒体宠儿,叫大家一顿喷,这个时候前动视就消亡了。

而后新CEO戴维斯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还继续为雅达利主机发行游戏。上期提到雅达利被Commodore电脑公司收购后复活了旗下部分产品,而戴维斯认为他们的旧作完全可以继续服务雅达利主机。

而雅达利主机是一款即将淘汰的产品,这不是热脸贴冷屁股自讨苦吃。

不过这些只是开胃菜,真正致命的是来自于专利官司

那会整整20年,游戏界都怕一个公司叫米罗华飞利浦,这个飞利浦就是那个卖刮胡刀的。是因为飞利浦把米罗华公司收购后获取了该公司专利。

这个专利用大白话讲就是,由玩家操控的物体向另一个玩家,或者NPC操控的物体发生碰撞后向着不同的方向反弹。

举个例子比如体育游戏,你打网球这个动作就属于侵权。还有角色扮演游戏你打小怪,你一拳把小怪打倒在地。不好意思你侵权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再举个简单例子,我把汽车拐弯这个动作申请了专利,你只要每生产一辆车就待给我交钱。

这个诉讼官司从1982年就开始了,只是以前动视一直不服判决。一直到1988年再次被驳回维持原判,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赔钱。而飞利浦直接要求赔偿660万美金,而此时公司变成了Mediagenic,没有钱支付怎么办。

飞利浦本可以要求用股权抵债,但是为了震慑那些小公司乖乖交钱。同意延期到1992年,并且可以分期付款。

即使是这样Mediagenic也明白,迟早有一天会因赔偿金破产。

就在最后的日子我们的鲍比·考提克登场。

就是那个把动视暴雪卖给微软被员工逼下岗的CEO,他把垂死挣扎的Mediagenic给拉了回来。

并且把名字改回了动视,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怀特   吉姆   大卫   飞利浦   文字游戏   个人电脑   游戏   蓄势待发   专利   电脑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