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打算称帝,想起屡立战功的长子,立刻传令:赐死大阿哥

1615年,56岁的努尔哈赤打算自立为帝,想到4岁起就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长子褚英,立刻传令:“来人,赐死大阿哥!”

褚英看见传令的使者,以为是努尔哈赤原谅了自己,高兴地问道:“是父亲要召见我吗?”使者没搭理他,直接传旨:“褚英罪有应得,下令赐死!”

话音刚落,褚英就瘫坐在地!他不明白,父亲为何会如此绝情?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作为大清国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又为何要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呢?

一、随父创业,屡立战功。

努尔哈赤起兵之时,褚英只有4岁!

由于母亲伶佳氏很早就去世了,年幼的褚英就一直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中,动荡的生活磨砺了他勇猛、坚毅的品格。

19岁时,褚英就率军征讨安楚拉库路,大胜而归,这让努尔哈赤欣喜异常,认为长子是可造之材,于是赐号“洪巴图鲁”。“巴图鲁”是英雄的意思,前面加个“洪”字,相当于大英雄。

1601年,努尔哈赤组建四旗时,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嫡长子,一人独掌一旗。

1607年,在乌竭岩大战中,27岁的褚英率领3000人马,对阵上万敌军,双方实力悬殊。褚英以“不成功便成仁”的豪气,奋勇出击,第一个跃马舞刀,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乌竭岩大捷。

褚英因此一战成名,先于其他兄弟,被努尔哈赤封为“广略贝勒”,地位开始迅速上升,追随者也逐渐增多。

到了此时,努尔哈赤的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正式称汗建国指日可待。

可是越接近成功,努尔哈赤越感觉自己的体力跟不上,毕竟自己也是年过五十的人了,他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但当时的女真族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完备的储位制度,对储君的权力、作用以及与百官的关系做出规定,但这难不倒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一个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人,他了解到历朝历代的君主大都选择“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可以保证政权在转移时不发生骨肉相残,对维持政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嫡长子继承制”也有一定的弊端,以这种方法选出的继承人能力和品行无法保证,导致选出的继承人昏庸无能的例子也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刘备的儿子刘禅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努尔哈赤还是选择了嫡长子继承,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而褚英作为嫡长子,自然而然就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

1612年,努尔哈赤将敕书八十道、银万两、属民五千户、牧群九百赐予褚英,并任褚英为执政,实际上是将治国理政大权交给了褚英。

至此,褚英一步登天!

二、勇猛有余,“双商”欠缺。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纳闷了,褚英这么优秀,努尔哈赤自豪还来不及,为何要处死他呢?

原来,努尔哈赤手下有“四大贝勒”、“五位大臣”,他们相当于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

“四大贝勒”指的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五位大臣”指的是扈尔汉、安费扬、何和礼、古额亦都、费英东。

褚英在开始执掌政务后,难免和“四大贝勒”、“五位大臣”发生利益冲突。渐渐地,褚英就将这些人都当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对其处处打压和排挤。

更为严重的是,褚英的执政损害了“四大贝勒”的利益,还强迫他们对天发誓,不得向父皇(努尔哈赤)告密。甚至还威胁他们:“一旦我即位,就把和我作对的人全部杀掉。”

而四大贝勒、五位大臣也不满褚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们罗列了褚英的诸多罪状,联手状告褚英,这使得褚英在女真的统治阶层中逐渐被孤立。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却能迅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团结大多数人。

因此当自己选择的继承人和众多王公贝勒公开决裂之后,为了政权稳固,努尔哈赤只能选择牺牲褚英,剥夺了他的执政权。

这明显是告诉褚英:“你这个接班人不合格!”

三、不思悔改,一错再错。

失去储君地位后,褚英却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怨恨上了努尔哈赤。从那之后,他开始结党营私,伺机报复。

1613年,努尔哈赤出征乌拉,安排褚英、皇太极留守大本营。有人说,这是努尔哈赤因为上次的事情不再信任褚英。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一般情况下,皇帝御驾亲征时,储君都会留下来主持大政。

而就在努尔哈赤领兵在外的时候,褚英竟然“焚表告天”,祈祷自己的父亲兵败,他好直接发动叛乱夺权。

褚英的行为很快就被告密到了努尔哈赤的耳中,这让他十分震怒。在当时的女真人看来,祈祷战败等于用巫术干预国政,这等同于谋反,“是死罪”

努尔哈赤,原本想立即杀了这个不思悔改的继承人,可是却担心开启一个坏的先例,因此就将褚英关进了监狱。

整整两年的时间,努尔哈赤对褚英不闻不问,没有处罚他,也没有释放他。

在监狱里,褚英终于开始反思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安分守己,他等待着父亲的原谅,毕竟没有处理也是一种处理。

可是让褚英没想到的是,自己苦等两年,竟然等来了“赐死”的指令。

1615年8月22日,36岁的褚英被56岁的努尔哈赤诛杀于禁狱。

可怜的褚英到死都没能想明白,父亲为何要处死自己!

四、褚英的悲剧。

那么,努尔哈赤为何要处死褚英呢?

原来,努尔哈赤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随着实力的增长,努尔哈赤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称帝的野心。

想要称帝,这就要求在军事上、政治上权力的高度集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努尔哈赤对建州女真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到了1615年,基本上完成了建立政权的一切准备。

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刻,努尔哈赤所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政权、军权集中到自己手里。

而对他集权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同母兄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他们手中不仅握有军权,而且都是功勋卓著的功臣。

同时,褚英已对努尔哈赤心生怨恨,不杀之寝食难安。

饱读诗书的努尔哈赤开始担心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努尔哈赤决定除掉舒尔哈齐和褚英

于是,努尔哈赤先是借故将舒尔哈齐囚禁于牢笼之中,只留两个小口递食物和水,不久之后舒尔哈齐就病死于狱中。

努尔哈赤原本还打算处死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在皇太极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

接下来就轮到褚英了!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不过,人死罪消,褚英被处死之后,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后代,反而得到诸多照顾。

褚英死的时候距努尔哈赤建国不足半年,至于褚英怎么个“罪有应得”,那就不是努尔哈赤需要考虑的了。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努尔哈赤终于扫清了称帝前的一切障碍。

综上所述:褚英之死,固然是咎由自取,但究其原因,还是努尔哈赤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领导权所采取的措施!

五、棘手无情帝王家。

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军事上专权、独裁的本质,可谓一目了然。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称帝,以赫图阿拉为都城,建立“后金”,年号“天命”。

自立为帝后,努尔哈赤进一步集大权于一身。名义上允许五大臣与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实际上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人裁决。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曾一度立代善为储君,但这又引起另一场宫廷大戏。

1620年,有人告发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私情。可以想象,努尔哈赤听到这些是什么心情,震怒的他立刻把阿巴亥打入了冷宫。

而代善也因此声名狼藉,太子之位不保!

处死长子褚英、废除次子代善,也给年过60的努尔哈赤带来极大的打击。以至于直到1626年去世,努尔哈赤都没有再立储君。

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抵达大明军事重镇宁远城下,所向披靡的后金大军遭到了袁崇焕的激烈抵抗。

一番激战之后,努尔哈赤负伤兵败沈阳,不久就撒手人寰,享年67岁。

一代雄主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真是可悲可叹!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努尔哈赤   长子   贝勒   女真   国政   太极   战功   继承人   大臣   政权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