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个刘娥 都是贤德皇后

十六国时期(304-439年),前赵皇后刘娥深明大体,知书达礼,深得皇帝刘聪的宠爱。皇帝专门下诏:为她建造气派的宫殿,以示浩荡皇恩。廷尉陈元达诚恳地面谏刘聪,让皇帝以大局为重,收回这个命令。皇帝大怒,喝令将陈元达斩首示众。皇后刘娥闻讯,立即派人悄悄到法场让刽子手暂缓动手,然后上书皇帝,恳切地述道:“廷尉的谏阻,是为国家,这样的忠臣难得。陛下仅为我一人,不仅不纳忠言,反而还要杀他,实在让我无地自容。自古国家的乱政和衰亡,不少都是因为女人所致,我每次从书上看到这些记载,都会忿恨不已。没想到,今天我自己就成了这种误国的女人了!我还有什么颜面做陛下的妻子?请让我就死在这堂上,以弥补陛下的过错吧!”皇帝看罢深受感动,马上下令召回陈元达,把皇后刘娥的手书拿给他看并感慨地说:“在外有你这样的忠臣辅佐,在内有刘娥这样的贤后辅助,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在后宫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像刘娥这样贤德的皇后,几百年后又出现了一位。她就是北宋真宗皇帝的皇后,仁宗皇帝的养母章献明肃皇太后。她也是民间戏曲《狸猫换太子》中的主角,但历史上真实的她却并非如此。

她是一位奇女子——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后,也是第一位穿龙袍的太后。史书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而《大宋宫词》的热播,刘娥的形象更是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刘娥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但是非常聪明,喜欢读文史书籍,善于做人,兼具气质高雅,几乎人人都亲近她,真宗皇帝对她更是十分宠信。史书记载:刘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刘娥由妃子到皇后,最后成了皇太后,并且垂帘听政,成为一言九鼎的实际统治者。

在一次封赏大会上,太后刘娥要大臣们把各自在政界的子女亲朋的名单报上来。她让人把这些名单刻在墙上,制成了一份超大号的拟提拔名单,并默记在心,以后如果有人推荐某某升官,太后就要对照这张表,除非此人真正的出类拔萃,否则凡是表上有名者基本不用。大臣们心中叫苦不迭,这样她防止了老臣们的势力扩大。而刘娥则因任用了一批贤臣,巩固了政权。刘娥还颁布了《约束文武臣僚子弟诏》,要求大臣们按照上报的名单,切实承担起教育和约束的责任,奉公守法,否则,一旦违反了子弟诏,必将严惩不贷。刘娥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势力较量时,先看清了他们的缺点,抓住其要害,有效地进行了应对。

刘娥律已极严,清廉简朴,甚于常人。她的一生,始终胸怀大志、坚定不移,刘娥不怕世事艰难、人心叵测。她凭自己的聪慧果敢力挽狂澜,她活成了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代贤后,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她的英明、果断和刚毅,使朝政清明,正气慰然,人心悦服。

刘娥去世以后,她在位期间的政策得以延续,仁宗继承了刘娥的作风,被称作圣主。他能做到这些,多亏了刘娥时期起用的一些大臣。比如,仁宗曾想立娇艳的张美人为皇后而废除郭氏,刘娥当时阻止了他。在刘娥死后,仁宗按照自己的意愿甚至默许张美人派奸医毒死了郭氏,弄得朝廷腐败衍生。此时,刘娥时期起用的大臣范仲淹站出来对他陈述利害.仁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罢了张美人,厚葬郭氏,追认其为后,后来又按照刘娥的做法,重用范仲淹等大臣,从此再也没犯大的错误,政府保持了清廉和号令严明。

《宋史》高度评价了刘娥:“当.天圣、明道年间,天子年轻,母后临朝称制,而内外肃然,纲纪得以树立,朝政没有大的缺失,奸邪的人不能肆意妄为,是谏官用人得到的结果。”也算是刘娥刘太后临朝摄政期间的盖棺论定。

刘娥从一个身份卑贱的小女子到权倾天下的一代太后,其生前死后,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靠的不仅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多的是她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不满足于现状的拼搏精神,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善于隐忍和学习,将命运紧攥在自己的手上,她的一生放在古代是一部励志传奇,就是搁到现在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我是你的历史课代表帽充光头,谢谢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真宗   皇后   廷尉   贤德   皇太后   朝政   陛下   太后   大臣   皇帝   古代   名单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