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锦绣》前两集太假:这四个剧情是胡编,赵书和不配当支书

恕我直言,《山河锦绣》这部剧根本配不上央妈的大平台,尽管它在弘扬主旋律方面无比的“政治正确”,但漏洞百出的剧情和“凭空想象”的年代细节根本经不起粗略的推敲,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

是的,这部剧算是口碑爆棚剧《山海情》的姊妹篇,描写的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西北农村脱贫的故事,讴歌在大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带领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奉献精神。但这部剧和《山海情》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其水平整整相差了孙猴子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今天,小编有空观看了第一、第二前两集,对于演员的演技不予置评,因为演员再好也撑不起烂剧情,不信你看看前两集的剧情不合理之处有多少。

我至少看出了四处太不合理的剧情:

、开剧第一个剧情就莫名其妙

按说,这是一部由央视重磅推出的主旋律电视剧,一定会特别重视开剧第一个剧情的巧妙设置,力争在最大程度上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

但是,很遗憾,该剧开播后第一个剧情用了宝贵的7分钟,只是描写了“支书赵书和的堂哥死了”这个剧情,可是七分钟以后剧情会从开剧的八十年代跳跃到九十年代,这个剧情想传达给观众什么呢?

开剧后,先是两个公安,坐着手扶拖拉机,经过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尽管走的都是土路,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大中国,有多少个农村不是这样的?

再来看看《山海情》中同样是大西北农村的描写: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域风情一目了然,千沟万壑,戈壁飞沙,演员的身上就像风沙洗过一样,每个人脸上的“高原红”无不在默默诉说着大西北“苦瘠之地”的贫穷和艰辛。

可是,这个“支书他哥赵来福在省城要饭得病死了”的剧情想表达什么呢?

剧中死者的母亲说,“我以为他到省城打工去了,谁知道他到省城要饭。”

我靠,先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没有到大城市打工的机会,那毕竟是刚刚改革开放的初期,只是在南方才慢慢兴起一股浓浓的“开放”味道,北方的农村由于消息闭塞很难获得打工的机会。

只说这句台词有多么可笑,“难道赵来福有到省城打工的机会还会选择要饭?”

或许,编剧是想描写半山村的贫穷已经到了去要饭的地步,而且还必须去省城才能要到饭,看来开剧那片绿油油的苞米地只是个道具。

再看看支书赵书和去省城处理堂哥的事时走过的山村环境,很难想象这种绿油油的大山到底有多么的“贫瘠。”

、丢自行车的剧情有多扯?

好的剧情不会浪费观众的一分钟,甚至更加紧凑的剧情能让观众憋着尿,生怕漏下一句台词后就看不懂。

但是,该剧“赵书和丢自行车”的剧情就像闹着玩,就连主演李乃文都“懒得”表演丢自行车以后着急的样子。

开剧七分钟以后,镜头一转,十年就过去了,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因为上图剧中独白提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件大事都有很深的时代烙印,相信很多超过40岁的人都知道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前一个大事件奠定了今天中国腾飞的理论基础,而后者“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让群众填饱了肚子。

所以说,剧中这个时间跨度至少有十年的时间。

也请读者记住,上图中主角赵书和去省城时所穿的带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背心,因为这件背心和外套将会出现在九十年代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

还有,再请读者记住赵书和的年龄,其背景设置是八十年代初期,他当兵复员后在半山村当了村支书,那么他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就应该有三十多岁了。

记住赵书和的年龄,才能提出与当年农村婚配年龄事实不符的问题。

再来看看贫穷程度,剧中第二个剧情是赵书和带着发小,也就是半山村邻村柳家坪的村主任柳大满,两人分别骑着自行车到县政府找刚刚就任副县长的国文。

有人发文说剧中这种自行车是“二八大杠”,但我认为这是更适合当年城市青年骑着上班的“二六自行车”,因为“二八大杠”(金鹿牌?)自行车不但能负重几百斤,而且非常适应农村的土泥路,缺点是骑着太重,而“二六自行车”骑着轻省但负重不行。

这种自行车,价值不菲,在当年估计需要200元才能买到,而且还是老百姓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依稀记得那时候农村青年结婚彩礼流行三大件,其中就有必备的自行车,另外两件是手表和缝纫机?

是的,首先赵书和不算穷,他还有辆价值几百元的自行车,其次从他丢了自行车既不报警也不着急的样子看,这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如果换成当年生活在鲁西北农村的我把自行车弄丢,估计我那亲爱的父亲能揍死我,但剧中的赵书和却一笑了之,这种剧情真让人无语。

更何况,剧中安排这种“丢自行车”的剧情有什么意义?是能推动剧情向前进一步发展,还是设置剧情悬念让群众产生不理解的疑问,更或者是让观众产生“赵书和贫穷雪上加霜”的情感共鸣?

但是,剧中主演丢了自行车不急不躁、一笑了之、云淡风轻的表演,能让观众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共鸣?

这剧情,醉了。

接下来,两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回家走的路,又从八十年代拖拉机走的宽路换成了很窄的路,而时间跨度在十年之后,反而走的路是越来越窄。

难道那十年,改开了一个寂寞?

、赵书和三十多岁没媳妇可能吗?

我当然能猜到后面赵书和会和女主走到一起,但剧中如此荒唐的剧情设置太不合理了,而且同样不通的剧情太多了。

比如,剧中故弄虚玄,开剧时就在半山村设疑说“祖祖辈辈就有子孙后代不准要饭的规矩。”

再比如,半山村和柳家坪两个村子的百年仇恨之谜。

编剧根本就懒得花费口舌铺垫为什么“不准要饭”和“两村有世仇”,特别是“不准要饭”的“遗训”令人匪夷所思。

你说了“两村有世仇不准往来”,结果又说赵书和与柳家坪村主任柳大满“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好朋友”,接下来又突然让柳家坪的女一号和赵书和“相恋多年”。

还有,柳满屯偷木耳摔断了腿被半山村村民好心送回村,结果柳满屯又恩将仇报倒打一耙差点打起来,接下来半山村遇到泥石流避难到柳家坪,该村村民在柳大满几句话煽情后就领着半山村的群众回了家。

这岂不是解开了两个村的百年世仇?

可是没有,接下来又因为半山村村民到柳家坪的井里打水喝差点打起来。

总之一句话,剧中随便安排双方的矛盾和爱恨情仇,一点不考虑当年的公序良俗和是否逻辑通顺,说白了就是胡编乱造,根本没在剧本上精雕细琢。

这样的剧情太多了。村里的小学校长不让赵书和砍树结果还是砍了,可是你在屏幕上看不到一棵树,更看不到砍树的镜头。

半山村被泥石流淹没,你在屏幕上看不到任何与泥石流有关的一个镜头,校长被水冲走淹死了,你也只能看到一座坟,难道这部剧是靠观众的想象推动剧情的?

回到小标题,为什么要说赵书和三十多岁没娶媳妇不合理呢?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赵书和太穷的原因,很少有好姑娘能看上他”,或者说“人家赵书和与剧中柳家坪村民办教师柳秋玲在自由恋爱,所以没娶媳妇。”

或许只有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朋友才会真正清楚一点,当年的村支书可不是一般人物,也只有村里大家族(或者大宗族)中的人才有机会担任这一“土皇帝”般的职务。

再说直接一点,当年在穷乡僻壤,特别是大山深处非常闭塞的农村里,拥有这份权力的人,往往都是权威甚至是法律的代名词,这一认知水平只要看看描写当年农村的影视剧就可以得知。

难道赵书和会在那个普遍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子的年代里,顶住家庭、宗族以及世俗的眼光不结婚?原因竟然是尚不被世俗普遍接受的自由恋爱?

何况双方所在的村庄是世仇,俩人是哪个时间段有机会自由恋爱的?难道是“隔空传情”吗?剧中如此设计剧情到底有几分合理性?

、前两集最大的剧情不合理,就是让赵书和担任两村合并后的“一把手”

先说个更搞笑的剧情,就是国文副县长带着帐篷、药品、食物到受灾地组织救灾工作时,被泥河乡聂乡长呲哒了一通,剧中设置剧情是聂乡长不认识国文。

难道副县长带着救灾物资偷偷去的?

那么国文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半山村受灾的?又或者国文到一线救灾时想设置亲民为民的为官形象,所以才亲自带着救灾物资绕过乡政府这级组织到了一线。

好吧,勉强认为聂乡长不认识国文这个副县长的剧情说的通。

但是国文身穿“的确良洁白短袖”这一当年干部标配的服装就摆在那里,而且国文的白色短袖扎在腰里,露出的腰带疑似皮革一类,手腕上还戴着手表。

说难听一点,只要不瞎的人,哪怕这个人不是乡长而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只要扫一眼国文的打扮,就大概知道他的身份绝对不一般。

可是,剧中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油条聂乡长仍是个“睁眼瞎”,不但看不出国文的“领导气质”,还上去呲哒了他一顿不会摆弄救灾物资。

这种剧情冲突设置合理吗?

文章结尾前,说一说为什么让赵书和当合村后的村支书不合理。

只要稍微有点推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剧中目前这种局面下让柳大满担任村支书这个“一把手”会更有利于合村并居的推进。

道理很简单,目前没有柳家坪村的大力支持,合村并居工作将遇到极大阻力。

或许有人会说,“人家赵书和有能力,当然让能者上。”

朋友们,仅从前两集中看,赵书和的能力在哪里呢?

他当了十几年半山村的支书,结果不但半山村混得最穷(相比柳家坪村),而且还把村子整没了,难道整个村没有防止住泥石流的冲击,他没有半点责任?

还有,赵书和拿着喇叭喊着让村民去修水坝,结果没有一个人听他的,他就是这种领导能力?

或许读者会说,“那是因为村里没有钱所以才没人去修水坝。”

首先要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修水利工程都是家家户户免费出劳力,如果家中劳力在外打工回不了家参加义务劳动,也可以折合成一个男劳力同等价值的金钱交给大队雇佣别人顶替。

根本不会出现剧中修水坝要钱的剧情。

当然,在任命新支书方面还有更多的不合理。

比如,为何柳家坪原来就没有村支书?

聂乡长宣布组织任命前,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干部任用原则:

组织谈话和交心工作,也可以理解成思想政治工作。

怎么可能在被任用的两位干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仓促宣布”呢?

唯一能说通的解释,就是生搬硬套、死拉硬拽的故弄虚玄和假设冲突剧情,但是这种手段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就这样还有人拿它和《山海情》相比,可我竟然找不出一帧能和《山海情》相提并论的画面来,嘿嘿嘿。

最后想说,就这样的烂剧情,哪怕是有“西北锤王”之称的王雷也根本救不了它,剩下的只有弃剧了。

《山海情》最终赢得9.4的高分,我很想知道最后这部剧能得多少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修水   半山   剧情   世仇   泥石流   乡长   国文   省城   山河   锦绣   剧中   不合理   初期   自行车   当年   观众   农村   支书   赵书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