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北漂3年回了农村,现在承包了300多亩地,年入20多万元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12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于晓东@北大荒小东的农村生活,1994年出生在黑龙江双鸭山宝清县。

我农村出身,曾经怀揣着闯世界的梦想,到一线城市打拼。可是,在经历过职场的沉浮和喧闹后,最终,我还是在家乡的黑土地上找回了梦想,成为了一名北大荒的“新农人”。

(我和我的玉米脱粒机)

听爷爷讲,他祖籍辽宁,后来带着奶奶和6个孩子迁居到黑龙江双鸭山宝清县,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了根。在这里,奶奶又生了我爸爸——他们最小的孩子。

爷爷凭借勤劳的双手,曾经做到了富甲一方。我爸爸可以说是当年的“富二代”,在别人家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时候,我爸爸就经常兜里揣着几百元上街玩了。

我还有一个妹妹,已经成家了。今年,我28岁,是村里最年轻的务农者,是家里被爸妈嫌弃的“单身汉”、“庄稼人”。

大家可能也会奇怪,在年轻人都纷纷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寻找机会、安家落户,甚至老年人都纷纷南下,逃离东北的时候,我为什么还在农村种地?这一切,要从当年说起。

(我和爷爷)

我童年的全部乐趣,都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3岁开始,爷爷就带我坐着拖拉机下地了。当然不是要我干活,而是带着我看那一片片一望无垠的庄稼地,看那一年又一年的播种、一年又一年的丰收。

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小学当班长,中学也算是中上游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我会和其他孩子一样,考大学,出去找份体面的工作,然后成为某个城市的一名“某漂”。

高二那年,我在县城读书。16岁的年纪,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时候。

一天,因为一点小事,我和班上另外一位男生发生了口角,差点就动了手。为此,老师将我关了禁闭,让我反思一个月,期间没有安排我上课。

(我小的时候)

读过书的都知道,高二一个月不上课意味着什么。当我再回到课堂的时候,数理化这些理科知识,我已经听不懂了。我一下子就慌了神。

在少年的倔强和强烈的自尊心影响下,我背起书包就回家了。爸妈觉得我可能是一时冲动,劝了我很久。当时,我感到特别委屈,也特别气愤学校的做法,说什么也不去了。

于是,爸妈给我办了休学,希望我调整一段时间后,再去读书。

从学校出来,爸妈问我想做什么?我说想出去闯一闯。妈妈联系了北京的一个小姨,问有没有合适的锻炼机会,让我出门体验一下生活。小姨刚好听说一家很大的餐饮集团在招聘,就让我去试一试。

(我和妹妹小时候)

就这样,17岁时,我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我知道自己一没学历,二没背景,除了努力,别无选择。

可能是我的真诚打动了招聘方,他们破格录取我做了服务生。之后,我每天都兢兢业业的工作,把工作准则牢牢背过,不敢有半点马虎。

那段时间,我的视野变开阔了。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先不说各个名胜古迹,就算走在北京街头,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看到祖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和文化。

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胡同,甚至每一棵树,可能都有历史,都在讲述故事。作为社会平凡中的一份子,能够见证祖国的繁荣,我倍感幸运。

(我的工作照)

两年后,我终于等来了晋升的机会。我不仅得到了部门经理的肯定,也得到了总监的认可。

在年度晋升考核中,我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成为了集团最年轻的客服主管,被调到沈阳区域,进入考核期。

可晋升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问题便接踵而至。由于我年纪小,当时才19岁,可我手下的十多名员工,无一例外都比我大。在他们眼里,我就是“小屁孩”,都一脸的不服气。

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第一次3个月的考核期过后,我没有通过。这时,我想起了爷爷对我说过的话:“人勤地不懒,庄稼要靠管。”我觉得自己还得学习。

于是,我向公司资深的部门经理讨教管理经验,他告诉我说:“管人就是管心,你得让大家从心里认可你,先和员工做朋友,再说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

(我买的新机器)

我深受启发,立刻改变了生硬严肃的工作方法,开始和大家谈心、开茶话会、团建等。这一招非常见效,我们部门的考核指标节节攀升,我也顺利通过考核期,正式成为管理者。

可是,就在我准备在职场继续打拼的时候,公司却在运营方面出现了问题,被迫转型。偌大的企业,转型并不容易,很快公司就倒闭了,我也失业了。那年,我20岁。

2014年,我回到黑龙江老家,在一家国企做餐饮管理工作。期间,我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工作那几年,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职场的勾心斗角,可是,我还有哪些喜欢的事情呢?

(宝清县的夜景)

我感觉非常困惑和茫然,自己已经没了读书的机会,那时的我,一无所有。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庄稼一样。这片土地滋养了我,我能回报它什么呢?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爷爷留给我的一些纪念品,是一些奖章和粮票。

其中一块奖章,是1985年宝清县政府颁发的劳动模范奖章。抚摸着这枚奖章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在地头说过的话:“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种地”。

我爷爷8岁的时候成了孤儿。为了能有口饭吃,爷爷就去给别人家放牛,而且一过就是7年。

(六七十年代的粮票)

15岁,爷爷觉得该学点手艺了,于是就借了盘缠,到辽宁铁矿学打铁。

当时,铁匠也是技术工种,专门制造农机具之类的。爷爷专心学习,很快就成了手艺高超的铁匠,并逐步成为师傅级的匠人。

爷爷结婚后,先后有了6个孩子,生活也是非常窘迫。有一年,他的一个双鸭山的徒弟说,双鸭山这边招工,需要一位技术人员,挣的钱比辽宁那边多。于是,我爷爷就跟着过来了。

可到了之后,爷爷才发现,是在农村打铁,造农具。但是,爷爷已经没有路费了,而且当地人非常诚恳地挽留他,他只好暂时留了下来。

第二年,我奶奶就带着6个孩子找到了这里。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爷爷和他的7个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铁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80年代起,土地承包到个人,也允许开荒耕种,爷爷就开始种地。

匠人出身的爷爷,很快就在这片黑土地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别人家还在用牛的时候,他就已经贷款买了拖拉机,并把农机具进行改良,提高效率,解放双手。

我们第三生产队一共100多垧地(东北一垧为15亩),我爷爷全部承包过来。一些零散的地块,爷爷转包出去,留下50多垧大块的土地,利用当时先进的农机具,带着四个儿子一起耕种。

除此之外,爷爷还大量开荒,不断改进种地的工具和方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这些词用在他老人家身上非常贴切。

在爷爷的努力下,我们家成了80年代末的万元户。爷爷多次获得政府颁发的劳动奖章、生产大王荣誉等,家里条件在当时相当优越。

(1985年爷爷的劳动模范奖章)

在家的日子,我不断回忆关于爷爷的点点滴滴。爷爷常跟我说:“咱农民可以没有文化,但脑瓜得进步,要善于思考,随时俱变”。

爷爷还说:“不要小看农业,民以食为天,将来的农业肯定会实现现代化。农民一个人就能种几百垧地,都是机械化、无人机,手机就能控制,一定会实现的”。

爷爷年纪大了,不再下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我学过的课本,爷爷都要拿来再看一遍,还看了很多农业方面的书。

爷爷告诉我:“学习就必须认真学,努力学。如果努力了还比不上人家,那就是天赋上的差别,不要怪自己,但是得认真学。”

(丰收的玉米)

我曾问爷爷我什么时候能有台电脑,我爷爷说你不用着急,未来家家都有电脑,人人都有手机。当时,我以为爷爷在开玩笑,但现在都实现了。

爷爷还告诉我:“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不要乱,头脑清醒才能把事情处理好,头脑乱的时候不要轻易做决定”。

我上初一那年,爷爷去世了。这些年,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爷爷当年对我说过的一些话。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爷爷就放佛在天上看着我,给我指引和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离开尔虞我的诈职场和喧嚣的城市,回到农村,去实现儿时的梦想,做一名纯粹的农民。在爷爷耕种过的土地上,去完成作为一名北大荒青年人的使命。

(逛农机具市场)

是的,是使命。我是带着使命感,做了这个决定的。我拒绝了领导的挽留,回到了老家。我要成为一名新型农民,爷爷说的没错,如今的农业正在与时俱进,种地不再是一件辛苦的工作,而是需要机械设备和头脑。

我是在黑土地长大的孩子,对种地毫不陌生。在读书工作期间,我也从来没有缺席过每年的春种秋收。我一边研究,一边学习,去考了“新农人”资格证书。

(我的新农人证书)

其实,爸妈非常反对我回家种地,觉得简直不能理解。可我就是在田间耕作的时候,才有酣畅淋漓、无拘无束的感觉,以及在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就开玩笑对爸爸说:“都说富不过三代,您是富二代,您把钱都花没了,我可不就成穷的第三代了么?我得靠自己努力奋斗。爷爷种地不也把家里经营得挺好吗?!”

我接了家里的地,包括爷爷当年开垦的,又承包了一些我先从设备下手,花了十几万元购买了一台四驱多功能农用机车,又购置了最新型的农机具。用了之后,当年就有效果,苗出的非常整齐。

(投资设备)

2016年,我就迎来了大丰收,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十多万元。但是2018年出现了冰雹,我们这边的农民都几乎颗粒无收。经历过灾害,我又开始研究地形。

由于这边的土地宽阔平整,在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雨水根本排不出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减产或者绝收。

然后,我在自家一块200多亩的地里,挖了排水沟,虽然占用了近30亩农田,但是排水功能是肉眼可见的。

我挖排水沟这个举动,爸爸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甚至在我们村大家也觉得新鲜,甚至还有人嘲笑。谁在自己家地里挖沟呢?少种了几十亩地。

(遇到天灾,农作物就减产或绝收)

2019年,我们这边又发大水,把许多房子都淹了。当地有一座大坝,随时有决堤的危险。我心里特别着急,瞒着父母就和志愿者一起去护大坝了。

那一刻,个人安危已经完全放在家乡的安危后面了。

因为水太大了,我挖的排水沟虽然缓解了灾情,但由于沟还是不够深,存满了水。第二年,我又继续挖,进行扩大、加深。我相信,它一定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2020年,我又添置了十几万的农用设备,包括最新型的免耕机、打药机,不仅效率提高了,出苗率、成活率都明显比其他人的好很多,收成也比前几年翻了一番。

到2021年,我耕种了300多亩地,实现年收入20多万元。

(收割玉米)

今年又是一个雨水偏多的年份,我的排水沟开始发挥作用。我用实实在在的收益,证明了自己的决定。

这些年,我无论做什么创新举动,都无一例外遭到家人或者乡邻的反对。

我想在创新中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不是“看天吃饭”。我觉得只有科学种田,才能增加粮食产量。如果因循守旧,只能被淘汰。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特别严重。现在务农人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我们村里有五百多户人家,现在种地的大概只有一百来户。

也许是因为家乡穷,年轻人都离开了,但是新生力量的离开,越发加剧了这种贫穷。

(国庆节为祖国庆生)

我现在是村里最年轻的农民,在不忙的时候,我就去国营农场参观学习,研究新上市的农机具和新机械设备。

这几年,一些左右邻居也开始慢慢接受我的新思维、新尝试,我们在一起交流,研究。正如爷爷说的:“要改变思想,善于思考,与时俱进”。

我的下一个十年目标,就成为我们村最大的种地大户,成为种植标杆,就像爷爷当年做出的榜样一样,我有信心完成。

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未来五年到十年,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大学生加入农村土地耕种,壮大新农人队伍。

(北大荒的现代化农业)

我特别想对那些离开家乡的年轻人说,现在国家振兴乡村的号角正在吹响,如果条件允许,希望你也能回到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家乡的黑土地不仅养育了我们自己,还为祖国粮仓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农业大省,挑起了保障国计民生的大梁。

也许,我们少数人的回归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作为90后新生代,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业,重视农业,用新思维,给这片黑土地带来希望,带来新的生机!

(我骄傲,我是祖国新农人)

如今,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科技的进步,也正在影响着北大荒和新一代农人。

现在,种地已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全部机械化。年轻人,回来吧,你的家乡真的需要你!

【口述:于晓东】

【编辑:艾米】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宝清县   北大荒   双鸭山   排水沟   黑土   农人   农机具   奖章   爷爷   家乡   当年   农民   农村   孩子   农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