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的“毅荻书斋”(下)

赵杰(笔名聊卿)

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念。

毅荻书斋设计很有特点,室内呈八卦型

1996年末,《亚洲周刊》报道:“张学良从1991年起,已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今年10月,口述历史已经完成。”文中还写道:“他有太多的苦闷和真心话要发泄,但也是个余悸犹存的识时务者。所以他不愿在台湾发表回忆录,更不愿把文件留在台湾。”

安东尼.费格森除介绍了双方有关的合作情况外,还找来管理人员,特意打开了毅荻书斋的门锁,陪同徐松林和刘长春实地拍摄。

毅荻书斋设计很有特点,对开的玻璃门上嵌有英文 “毅荻书斋”字样。室内呈八卦型,地面黄色的地板也是依八卦型布局所铺,所以聚到地面中间时,愈发突现了八卦的整体意韵。

书斋既然设计为八卦型,墙壁当然也有八面。房门占据八卦的一面,还有一面为通向阅览室所占,另外的六面分别为陈列窗柜:东北老家、西安事变、在大陆被软禁时期、研究明史及近代史心得、基督神学研究心得以及重获自由之后的手迹。每个窗柜都是以照片或张学良的手迹为主。

当日,这些手稿已在“哥大”图书馆的“毅荻书斋”展出。

由于双方协定有关资料在2002 年才能对外公布,所以现在只是简单陈列。这6个橱窗中:一为张作霖的单人照;二为大帅府照片;三为一轮小铜车;四为铜铸骑马读书老者,介绍说是老子。五为张学良收藏的几枚近现代名人印章;六为张学良在台湾北投时的红白大格衬衫头像,安东尼.费格森介绍说,张学良说自己喜欢穿有花色特点的衣服;另一张是他系领带着西装的头像特写照片,安东尼谈到,这是辟建书斋时张学良特意拍照的。

书斋通连的阅览室是稀有珍本阅览室,里面不仅宽敞明亮,而且用玻璃隔断。进入阅览室,贴墙壁镶有6个封闭的木门,封在里面的是张学良提供的有关资料,包括赵一荻的也在其中。

阅览室内的色调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调。安东尼.费格森介绍说,哥伦比亚大学原以为按中国的文化传统,人们喜欢红色,所以准备用红色的调子。但赵一荻主张用蓝色和绿色,所以现在是这两个色调的结合。墙裙为绿色,吊灯也是绿色调。美国人真是善解人意,就连阅览室内的桌面,也用这两种颜色画上了规则的图型。

张学良口授、赵一荻抄录的关于作“口述历史”动机的说明

周联华牧师,代为宣读张学良书面致词

对于“毅荻书斋”落成剪彩仪式的安排及邀请参加的人员,赵一荻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她不愿因此举动在亲朋间落下埋怨,于是决定只邀眷属,不及外人。赵一荻原希望居住纽约的宋美龄,就近就便也能参加,以壮声势,但没能如愿。

当张学良和赵一荻为哥伦比亚大学捐赠图书文物并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时,张学良夫妇由于身体原因,不宜远行,无法前往纽约参加“毅荻图书馆”开馆仪式,赵一荻遂提议拟委托周联华牧师专程由台北飞赴纽约,代为宣读张学良书面致词。

早年周联华就是台北士林凯歌基督教堂的主持,曾为蒋介石、宋美龄伉俪等诸多国民党军政要人主持过基督洗礼。20世纪50年代,经宋美龄介绍赵一荻及张学良与幽禁在高雄的结识,数十年来,他们之间相交甚深。此次,赵一荻首选周联华委托他们参加,可见张学良和赵一荻和周联华牧师的友情之深。

周联华慨然应允后,在专程由台北飞赴纽约的途中,曾在夏威夷做短暂停留。他除为了解张学良夫妇对剪彩活动的安排外,还打算就书面致词细节再行斟酌。

赵一荻与周联华牧师见面后才得知,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周牧师并没有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请帖。当然,在剪彩仪式上也就没有出现他的名字。赵一荻得知这一消息如坐针毡,她一面向周牧师道歉,一面通知张之丙尽快为之斡旋。由于有了张之丙的努力,请帖总算及时地交到周牧师手中,使他得以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剪彩仪式上。这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经过,赵一荻没有向张学良说,因为此时他已开始呈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并未过问此事细节及为何会出现这一差错的原因。

书斋剪彩之日,周联华牧师在代张学良宣读的书面致词中说:“现在要展出的是中国近百年来,我所参与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的记录,和我自己研读明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督神学心得的一部分。希望这些文物和资料能够给国际上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参考”,“其余的将在2002年,在‘哥大’为我所作的口述历史中全部公开展出。”

出席赠送仪式的有张闾琳夫妇,张学森的夫人和她的三个女儿,以及第三代孙辈。

安东尼.费格森馆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到那时,世界各地的有关学者将到这里来查阅(资料),‘哥大’是十分欢迎的。”

就收藏在这里的资料要在2002年发表,刘长春问:“这一时间是谁提出的?”馆长答复是张学良本人。馆长还补充说,可能是张学良认为那时自己已上了天堂。徐松林说,在夏威夷已见过汉公,他的身体很好,活到2002年没问题。安东尼馆长很幽默地说:“上帝保佑他!”

早年周联华就是台北士林凯歌基督教堂的主持。作者所拍的凯歌堂教堂。冠以“士林教堂”。

附录:作者简介

赵 杰(笔名聊卿)1948年10月生。曾任抚顺市文化局副局长兼《故事报》总编。任辽宁省政府参事、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主持征集、编辑、出版了数十部有关张学良和“九一八”方面的政协文史资料。与张学良国内外家属时有往来,两次采访过张学良,并率团赴夏威夷为张学良百岁祝寿。著有长篇历史纪实《张学良去台之后》、《张学良多彩人生》、《留住张学良——赴美采访纪录》、《张学良——毁誉由人》、《张学良》、《张学良在美国的最后岁月》、十八集电视纪实文献片《张学良》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哥伦比亚   书斋   联华   安东尼   夏威夷   凯歌   基督   台北   纽约   馆长   阅览室   致词   牧师   仪式   历史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