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纪录片,感动到失语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浪漫且动人。它的主角有三个,卡蒂亚·克拉夫特、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妇,还有火山。

用莫里斯的话来说,“我,卡蒂亚,火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一场奔赴自然的冒险之旅,抑或是一段人与火山的旷世绝恋?我很难准确定义,但被它所呈现的极致浪漫深深感染——

《火山挚恋》

《火山挚恋》源自一段尘封30年的胶片影像。它记录了莫里斯和卡蒂亚夫妇二十多年来探索火山的全部历程。

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对当地的火山进行观测和研究,在炙热的岩浆和喷涌的火苗间捕捉自然之美。

直至他们去世,拍摄的素材已累计达几百个小时。

导演萨拉·多萨从中选取了最动人心魄的部分影像,连同一些亲友拍摄的素材和两人的电视节目访谈,还原出这段传奇的冒险爱情故事。

跟随着讲述者低沉、深情的旁白,如诗一般的解说词,我们也一同走进了莫里斯和卡蒂亚夫妇的世界。

莫里斯和卡蒂亚夫妇,是上个世纪法国著名的火山学家。

在火山学者中,这样的夫妻档很少见。但他们的相爱,却像是命中注定一般。

少时的卡蒂亚因为一次去意大利看埃特纳火山的经历对火山产生了兴趣,岩浆在傍晚流动的画面一直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而莫里斯也在7岁时跟家人去看过斯特龙博利火山后对其深深着迷。

之后,他们考入了同一所学校,都从事地球地理相关的研究,一个是地球化学家,一个是地质学家。

他们的相识有许多版本,但都与火山分不开关系。

1966年,两人在咖啡馆相遇。

他们奇迹般地发现世界上竟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对火山痴迷的人。

同时,生长于二战后的阿尔萨斯地区,共同的战争创伤和对人性的失望也让他们一拍即合,成为知己。

1968年,随着板块构造论与大陆漂移说的发现和确认,人们对火山形成的认知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一批火山领域的学者开始前往火山口探索。

莫里斯和卡蒂亚也踏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旅途。

他们前往的第一站是冰岛。

靠着补助金和朋友送的一辆车子,他们前往火山口。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27次的抛锚,最后车子撞毁,莫里斯腿上的皮肤也被140度的高温烫伤。

但莫里斯却笑笑说这是火山学家的浸礼。

在接下去的数年,他们又一同研究了两人儿时钟爱的埃特纳火山和斯特龙博利火山。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研究火山的团体,叫“火神团队”。

1970年,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他们共同决定不要孩子,把余生都献给火山研究。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过上了追逐火山的流浪生活,这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当时媒体的注意。

他们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火山学明星,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但对于莫里斯夫妇来说,无论是写书、参加电视节目,还是拍摄火山探索影像,都是为了能再次回到火山的“家”。

他们对火山的挚恋,似乎超过了普通意义上的爱,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越危险的地方,越要靠近,连死亡都挡不住。

莫里斯曾说,如果可以吃石头,他宁愿待在火山上不下来。卡蒂亚也表示,自己和火山是如磁铁般地相互吸引,无法不去探究。

就像在开头提到的那样,这不仅是一对学者夫妇的非凡冒险,也是一段人与火山的爱情故事。

胶片的画面质感,带着沙哑嗓音的缓慢讲述,《火山挚恋》用一种怀旧伤感的方式讲述故事。这在自然纪录片里属实罕见。它的风格更像是一盘家庭录像带,也像是一个友人对曾经岁月的温柔回眸。

因而,这部纪录片有着自然纪录片里不可多得的浪漫气息。

这种浪漫一方面体现在自然所呈现的原始美感上。

纪录片用许多镜头展现他们数年间所拍摄的火山景象,有如野兽怒吼般喷涌而出的巨大火焰花;

如血液般流淌的火红岩浆;

如原子弹爆炸般的巨型蘑菇云;

在莫里斯夫妇的镜头中,火山的危险和极致浪漫被这震撼的奇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震撼的是,当我们看到两人穿着银色保护服,在火山边缘跳跃,行走,奔跑,在壮丽的景色下的那种欣喜,才真正理解了莫里斯夫妇为何对火山如此挚爱。

壮丽的景观将人类本身衬得格外渺小,对未知的欣喜,对宇宙终极浪漫的向往,才是他们的热爱所在。

除了呈现自然的壮美,纪录片在叙事上的选择显然含有更多的野心。

其实,记录冒险故事的自然片近些年有很多,比如同样由夫妻档导演金国威夫妇拍摄的纪录片《徒手攀岩》《泰国洞穴救援》,但《火山挚恋》却是少见的在真实的基础上还饱含浓浓深情和人生哲思的一部。

影片诗意的旁白和充满趣味的动画特效为莫里斯夫妇留存影像提供了绝佳注脚。我们在一帧帧影像中感叹自然的伟大而神秘,也为他们至死相依的坚贞爱恋,对火山的炙热情感所触动。

尽管经历相同,但卡蒂亚与莫里斯其实性格迥异,一个相对理智,一个相对疯狂,一个喜欢观察细节,一个喜欢观察宏观状态,但他们追寻火山的脚步却是方向一致,一同沉浸在奇妙的研究中不能自拔。

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卡蒂亚总是跟随着莫里斯的脚步,在火山上小心地跋涉。也能看到他们因硫酸湖的漂流实验而意见不合。但当喷涌的岩浆从身边流过,当他们一同在探索火山的冒险中发现人类的渺小,爱情中微小龃龉变得不再重要。

反而是和火山之间的“三角恋”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珍贵。危险的逼近,生死的考验,火山带来的考验何尝不是现实障碍的极端呈现,而又有几人能真的做到生死相依?

除了对传奇爱情的描摹,《火山挚恋》也借莫里斯夫妇的人生选择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哲学式的追问。

在故事的后半段,影片顺着莫里斯夫妇研究方向的转变,讲述了他们通过火山研究对人类的灾难预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献身。

在此之前,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由板块分离而形成的“红火山”,这种火山的岩浆的流向在可知范围内,危险性相对较低。

但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让他们将研究方向转移到更危险的由板块碰撞而形成的“灰火山”。

当时,在全世界的火山学者中,只有50人在研究会致死的灰火山。

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的爆发导致了至少2.2万人丧生,这让莫里斯夫妇痛心不已。

他们意识到相比冷冰冰的预警报告,也许前往火山旁拍摄的真实影像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挽救人们的生命。

一度通过研究火山逃避人类世界的莫里斯夫妇,转而将“让火山不再杀生”当做了毕生梦想。

“如果随时都会死亡,那我们可以留下什么?”

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奔赴世界上最危险的火山口,拍摄了无数珍贵的影像素材。直至1991年,他们在日本观测云仙火山时,不幸殒命。

一周后,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正是卡蒂亚他们的火山教育影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撤离了当地五万八千多平民,使其幸免于难。

莫里斯和卡蒂亚将一生奉献给了火山,至死都在践行自己的信念和梦想,正如莫里斯在采访中所说:“我想过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聊的一生。”

这种无畏和果敢,是这部纪录片传达出的另一种浪漫主义。

它看上去是一段科学狂人的冒险故事,但它同时又关乎爱情、信仰和死亡。

它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莫里斯夫妇用梦想抵抗残破现实时的勇气,更在于他们一生对彼此的坚守,以及在辽阔天地间选择自己独特存在方式的坚决意志。

卡蒂亚说,“可以肯定的是,我无法想象其他生活”,莫里斯则说:“为了这样的人生,我愿意做任何事。”

也许人类的寿命相比火山的寿命,不过是一瞬,但这对火山学家夫妇却以自己的人生为实验,谱写了一首关于火山的影像诗,决绝而震撼人心。

也许这就是这部影片的力量。死亡的悲伤在他们的豁达和洒脱中被消解,没有献身科学的伟大叙事,有的只是两个自由的灵魂至死追逐热爱,在火焰中起舞。

飞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特纳   纪录片   浪漫   火山口   岩浆   火山   夫妇   影像   学者   危险   人类   自然   人生   故事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