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过了20岁就要变得成熟,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你好,我是忍冬。

20 岁到 30 岁,应该是我们最兵荒马乱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什么都不懂,就闯进了社会;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什么都不懂,就要转换自己的身份。

从爸妈的儿女,需要成家立业。

这个时候我们最迷茫,毕竟很多事情扑面而来,需要我们做出决策。

虽然忍冬没有办法给你正确的答案,但是忍冬可以给一些验证过的经验给你。

核心的观点是: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我们需要清楚到底什么是我们的欲望,什么是我们的目标。

通过降低多巴胺对我们的影响,逐渐靠近内啡肽,享受内啡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相信很多人仅仅听说过多巴胺,也没有听说过内啡肽,仅仅知道这是两种激素。

忍冬就跟大家详细说说,并且如何渡过这段迷茫的时间。


《贪婪的多巴胺》

如果你想对多巴胺有所了解,想要更好地理清欲望和目标的差别。

我建议你可以看《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

作者是丹尼尔·利伯曼,同时也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会荣誉会员,曾获得卡伦基金会研究奖,发表过 50 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作者对多巴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爱情,天赋,自由与个人进步,跟你详细介绍了如何和多巴胺和谐共处,过上自己的美好生活。


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

多巴胺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责: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追求更好的事物。

研究这个现象的科学家把这种从新奇事物中得到的快感命名为“奖赏预测误差”。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从什么时候可以下班,到在自动取款机上看到卡里有多少余额。

实际发生的事好于我们的预期,就表明我们对未来的预言存在误差:可能我们可以提前下班了,或者查看余额时发现比预期多了 100 元。

正是这种让人快乐的误差触发多巴胺行动起来。

这种快乐不是源于额外的时间或钱本身,而是预期之外的好消息带来的兴奋感。

事实上,仅仅是可能存在奖赏预测误差就足以刺激多巴胺快速行动起来。

多巴胺能的兴奋(即预期带来的兴奋)并不持久,因为最终未来都会变成现在。

当未知事物令人激动的神秘感变成乏味的熟悉日常时,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乘虚而入。

忍冬不妨再举个例子:

比如你很想喝奶茶,其实当你想起来之前喝的奶茶的味道,和想到自己将要喝到奶茶,这已经让自己足够喜悦了。

然后在等待奶茶的过程中,这种喜悦不断加强,期盼着奶茶的好喝。

当你喝上第一口的时候,因为多巴胺分子的迅速回落,你的喜悦消失了,你会发现这个奶茶没有你想的好喝。

这就是多巴胺的影响。

那之后,你还会想要奶茶吗?会的,因为在多巴胺的影响下,你还是想喝。

然后为什么要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正因为多巴胺是欲望分子,它会怂恿我们不断追寻新的刺激,让我们堕入欲望的深渊。

同时当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一刻起,失望会充斥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越堕越深。

为了享受我们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必须从面向未来的多巴胺过渡到面向现在的某种化学物质,这是一系列神经递质,我们称之为“当下分子”。

这就是内啡肽,内啡肽需要我们长时间拥有当下,体验整个过程,到最后的巨大收获,会让我们形成多巴胺的奖赏快乐。

内啡肽需要我们用心等待,用心感受,用心付出,比如每天锻炼到最后身体变好的愉悦,努力工作到升职加薪的愉悦,学习看书到解决之前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愉悦。


写到最后

真正的成熟,并不是你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而是你如何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

自律从来都不是让你做很多事情,而是让你不要做什么事情。

当你意识到要远离多巴胺,远离不切实际的欲望,你就逐渐靠近内啡肽,也逐渐靠近你想要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内啡肽   多巴胺   忍冬   误差   奶茶   愉悦   成熟   欲望   事情   未来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