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妇50年吃5吨土,每天吃土当零食,时不时回娘家挖点土吃

«——【·前言·】——»

2009年,河北登出一条奇人异事——农妇吃土当零食,已经拥有几十年的“土龄”。

民间曾流传,饥荒年间吃“观音土”胀死之事,为何农妇连吃几十年,却一点事儿没有,难道她的体质有何特殊之处?

为了揭开农妇身上的谜题,当地记者和医生纷纷前往,终于见到了“以土当饭”的农妇,一段传奇往事被缓缓揭开。

«——【·吃土当零食·】——»

这个农妇名叫樊千荣,196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户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共8人。

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年幼的几个孩子便主动帮忙放牛、喂猪,甚至照顾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

樊千荣5岁时,就开始洗碗筷、擦灶台。正是这件小事,让她走上一条“吃土”的道路。

场景模拟

某天中午,樊千荣正在擦拭灶台时,忽然闻到一股焦香的味道。

樊千荣眯着眼睛,慢慢朝着灶台里瞄去,可是里面只有一些快烧干的柴火,火苗已经濒临熄灭。

“难道妈妈在里面藏了什么好吃的?”

想到这里,樊千荣兴奋地拿起身旁的烧火钳,将灶台里的柴火翻了个遍,可除了一些烧焦的碎渣外,只有一个硬邦邦的“圆球”。

于是樊千荣用烧火钳将“圆球”夹出来,借着微弱的火光才看清,原来是一个土块儿。

土块儿

这个灶台是樊千荣父亲用泥巴搭建成的,多年来一家人都靠它吃饭,所以上面的泥巴已经被火烤的干燥成“饼”。

樊千荣小心翼翼嗅着,她才确定就是这个泥块儿,散发的香味。

樊千荣家里贫穷,那些扛饿的食物,基本都会分给干农活的父亲、大哥,平时不用干繁重体力活的樊千荣,自然只能吃一些稀饭。

摸着饥肠辘辘的小肚子,樊千荣被这股“焦香味儿”冲昏头脑,便下意识的将泥块儿凑近嘴边,轻轻的舔了一口。

干燥的泥土在舌尖滑过,仿佛有种别样的风味,抚慰了早已唱起“空城计”的味蕾,她索性扣下一小块儿放在嘴里。

樊千荣

干燥的土块儿在嘴里缓缓融化下肚,樊千荣甚至觉得,这比稀粥还美味。

好奇心、焦香味儿,让樊千荣对手中的泥块儿爱不释手,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家里竟然还藏有如此“美味”的食物。

那时的樊千荣年仅5岁,根本不知道“泥块儿”不属于正常食物,所以她将泥块儿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在自己最喜欢的小铁盒里,以备“偶尔解馋”。

从那之后,樊千荣便抢着擦拭灶台,姐姐看他身材瘦小,想让她去干一些轻巧的活儿,可说什么她都不同意。

樊千荣

每当家里没人时,樊千荣就掏出那个泥块儿,放在手中慢慢品尝。后来,她越吃越香,甚至连妈妈熬得稀粥都不爱喝,非得偷偷吃一些土块儿才能睡着。

没过几天,土块儿就被樊千荣吃完了,樊千荣只好趁着父母再出去时,拿着烧火钳在里面使劲鼓捣。

看着散落的土块儿,樊千荣立马捡起一块儿塞进嘴里,熟悉的味道再次席卷味蕾,这种“吃土”的感觉似乎已经成为嗜好。

樊千荣再次将这些土块儿全部装进小铁盒,然而才慢悠悠地擦拭灶台,心中暗喜“自己发现了好吃的宝贝”。

樊千荣

当天晚上,父母生火做饭时,忽然发现前不久刚修补过的灶台,怎么又残缺不堪?

起初父母并没有当回事,只是重新弄来泥土,将灶台再次修补。

某天下午,父母临时回家取东西,当他们来到厨房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小女儿竟然蹲在灶台边啃泥巴吃。

父母虽然是饥荒年代过来人,家中并不富裕,但至少有稀粥填饱肚子,对樊千荣“吃土”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多次训斥她远离灶台。

灶台

可谁知,樊千荣非但听不进去,反而跟吃上瘾似的,经常偷摸挖些土块儿来吃。

由于家里孩子太多,农忙时节又要到来,所以父母根本抽不开身,樊千荣吃土的嗜好开始愈发疯狂。

从最初的一天一块儿,到后来的一天两块儿,多的时候一天能吃4、5块儿。

恰逢秋冬换季,樊千荣的哥哥姐姐纷纷出现头疼脑热的情况,平时身体瘦小的樊千荣反而一点儿事都没有。

看着小女儿活蹦乱跳的样子,父母心里直犯嘀咕:“难道吃土能强身健体?”

土块儿

于是他们让其他几个孩子,也学着樊千荣吃灶台土。哥哥姐姐看着樊千荣吃得那么香,也兴奋地把土块儿放进嘴里,可很快就被呛得满脸通红,连连咳嗽不止。

父母也拿起土块儿尝试,同样被呛得不堪。对他们来说,即使吃糠咽菜,都不愿吃这种“奇怪的东西”。

此后,樊千荣每天除了稀粥、咸菜外,还有一些土块儿当作零食。

父母看着小女儿吃土的样子,既感滑稽、又感心酸。可他们经济能力实在有限,只能任由樊千荣吃土为食。

10岁那年,樊千荣跟着哥哥姐姐到山里放牛,偶然发现一片泥土发白的小土峰,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樊千荣又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儿”。

场景模拟

虽然樊千荣并不饿,但她还是习惯性地,扒下一个土块儿放入嘴中,熟悉却又独特的入口感,顿时席卷味蕾,似乎还泛着一丝微甜。

从那以后,这片土地便成了樊千荣的“小宝藏”,每次放牛时她都求着姐姐帮她带点回来,家里的灶台终于没再“千疮百孔”。

樊千荣吃土的事情,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她成了村民口中的“奇人”。

那时的樊千荣不以为然,依旧每天吃土,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这已经给她埋下隐患。

樊千荣

«——【·含着土块出嫁·】——»

时间转眼来到80年代,20多岁的樊千荣身材高挑,是村里气质最好的姑娘,于是姑妈便给她介绍了青泉村一户条件较好的王家。

两个年轻人刚一见面便惺惺相惜,甚至不惜两家相隔17公里,也要促成这桩婚事。

可当王家听闻樊千荣吃了好多年的土块儿,甚至已经到了“以土为食”的境界,吓得心里直犯嘀咕。

毕竟连吃几十年的土,却一点事儿没有,难不成是身体有啥问题?

樊千荣

王家母亲还特意跑到村里打听,直到她看见樊千荣一把抡起锄头下地干活时,才相信樊千荣的身体没有任何毛病。

第二天,王家母亲专门跑到集市上,买来一堆精美的礼品,带着儿子一同前往樊家提亲,生怕被其他家捷足先登。

虽然樊千荣有吃土的习惯,但这种长相清秀、气质较佳的姑娘,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是凤毛麟角。

临到出嫁前一晚,母亲忙里忙外地给她收拾床被,可樊千荣只是淡淡地笑着说:“妈,给我带几包咱家的土块儿就行!”

母亲笑着流下泪水,想来女儿已经20好几,却没有在家里过上几天好日子,落得“吃土”的习惯,为人之母怎可能不心痛?

樊千荣

但最终,母亲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亲自从灶台里扒出一些完整的土块儿,并交代丈夫赶着天明,去山上那片“小宝藏”挖点土。

结婚当天,村里敲锣打鼓,樊千荣的父亲扛着两大包土块儿笑着来到身边,用苍老的大手捏着一个小土块儿,送入女儿嘴中,眼角的泪水已经悄然落下。

她的嫁妆与众不同,虽是几包土块儿,却是父母最深的爱意。

樊千荣很幸福,嫁到王家后,不仅丈夫对她宠爱有加,婆婆也视她为亲闺女,一家人不再反对她吃土当零食。

王家虽然相对富裕,但樊千荣依然忙里忙外下地干活,除了感激婆家的照顾外,地里的那些“土块儿”,也是驱使她的动力。

樊千荣

丈夫还专门扒好的土块儿递给她吃,可谁知,樊千荣刚吃进去就“呸,呸,呸…”地全吐出来。

原来,婆家这边的土壤跟娘家不太一样,颜色偏黑且杂质较多,没有娘家的那种“焦香味儿”,甚至有点发苦。

后来樊千荣就四处打听,每当有娘家村民去镇上路过这里时,她就会请求对方帮自己带一些土块儿。由于樊千荣生性善良热情,大多村民也都愿意帮她。

樊千荣

娘家人也懂樊千荣的爱好,所以经常带着成包的土块儿来看她。

樊千荣婚后第二年,便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第四年,又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看着两个可爱的小孙,婆婆对樊千荣更加关照,专门买来大量营养品给娘三吃。

可樊千荣仍然喜欢吃土块儿,每天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土块儿”。农忙的时候,樊千荣每天吃3两左右,闲暇时能吃到1、2斤。

樊千荣

«——【·为何吃土·】——»

为揭开吃土的原因,记者专门采访了医学界专家。据介绍,“异食癖”是导致樊千荣拿土当零食吃的主要原因。

异食癖,属于进食障碍,大多病源高发在儿童时期,樊千荣正是从她5岁时开始吃土。

患者大多以“泥土”、“树叶”、“肥皂”等‘奇怪’东西为食物,因摄食过程中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引导,最终形成这种特殊的饮食嗜好。

异食癖

据调查显示,2-3岁的婴儿中,大约15%都出现过异食举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都能自我消除。

成年人也可能出现异食癖,大多因为智力缺陷、精神障碍等因素导致。

据相关记载,在1990年吉林农安县,有一个名叫潘占荣的妇女也曾患过“异食癖”。

她是因为一场车祸导致脑震荡,智力受到损害,一次偶然她食用泥土后,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只可惜,她没有樊千荣这般幸运,不久后就出现浑身无力,视力下降,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

樊千荣

«——【·50年吃5吨土,身体怎样·】——»

2017年,随着网络“吃土”一词的爆红,人们再次想起已有50年“土龄”的樊千荣。

记者再次来到青泉村,毕竟那时的她已经55岁,不由令人担心她的身体状况。

记者刚进村,就看到了樊千荣的家。那是一处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虽然不大,却干净温馨。墙面上铺砌着整洁的白瓷砖,明如镜子的玻璃,无不体现女主人的勤劳和干净。

面对记者的前来,樊千荣表现得十分热情,连忙招呼众人坐下。侃侃而谈中,记者注意到,樊千荣的脸庞依然红润,这是她身体健康的最好证明。

樊千荣

提起目前的生活,樊千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儿女都特别孝顺,我现在每天在家带带孙女儿,挺好的!”

看着樊千荣幸福的生活,记者由衷为她感到高兴,但还是前往石家庄第一医院消化科咨询专家,毕竟人到老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表示,樊千荣的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没有任何异常,精神方面也属于正常。

樊千荣

但还是建议“异食癖”患者前往心理部门咨询,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能一直健康,通过心理疏导调整,或许能改善“异食癖”。

得知医生的答复后,樊千荣表示感激和接受,她从没想过,自己竟然因为“吃土”,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这份关爱将牢记在心。

望着记者离去的背影,樊千荣高呼:“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身体倍儿棒!”

樊千荣

2021年,已经59岁的樊千荣依然身体健康,膝下儿女各有出息,买了两辆汽车,平时闲暇之余,就回专门开车带她回娘家,去那片曾经的“小宝藏”收土。

每当谈起人生时,樊千荣总会兴奋的感慨不止,老有所依、儿孙绕膝便是她最好的写照。

对于很多“异食癖”患者来说,樊千荣是幸运的,她没有因此遭受白眼,反而有一群人对她关爱有加,生活的热情是她通向健康的最好道路。

樊千荣

«——【·结语·】——»

樊千荣可谓是一个“奇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或许以为“异食癖”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他们也饱受痛苦,我们应该以一颗理解之心坦然面对。

但这种个例永远无法代表科学,樊千荣吃土的行为,万不可模仿尝试,否则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异食癖”主要高发儿童时期,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用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摆脱“奇怪”的食物。

人活一世,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人民网《厉害了!河北一大妈把土当零食吃 50年间吃5吨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农妇   娘家   零食   土块   稀粥   块儿   灶台   味蕾   河北   泥土   香味   家里   食物   父母   身体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