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外的乱象:莫让“世界杯”,变为“世界悲”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继“双十一”过后,11月25日,“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节席卷而来,再次掀起一股消费浪潮。

作为发源于美国的大型消费节日,其盛况不亚于中国的“618”和“双十一”。

尤其在世界杯期间,撞上群体高涨的消费欲望,电商卖家顺势而上,世界杯周边商品迎来爆单大卖良机。

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一股侵权热。

备受关注的世界杯自带“吸睛”能力,它所衍生出的巨大商业价值让很多商家跃跃欲试,希望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营销。

而越容易借的“势”,风险也越高。

就像一些未经官方授权的商家,在产品宣传和产品制作上,所使用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logo、吉祥物、会徽等相关元素,都属于侵犯世界杯的知识产权。

国际足联在官方规则中明确表示,欢迎所有公司将世界杯作为新闻事件使用。

但也明确指出,非官方赞助商不能让公众误以为他们的品牌与世界杯存在赞助关系。

赛场上有明确的规则,市场中同样有相应的秩序。

借势营销是商家们常用的手段,但如果只是为了抢占市场而违背游戏规则,则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除了侵权热潮,世界杯期间也是赌球诈骗的高发期。

卡塔尔世界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大民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起来。

多地公安机关已经发布提示信息,提醒网友远离网络赌球。

网络上冒出的以世界杯为噱头的非法博彩网站,基本上都是骗子利用高赔率来吸引用户参与,当你投入大量资金后,骗子就卷钱跑路了。

很多网友表示曾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提供百分百准确预测球赛结果服务,仅收取预测费,也可代为投注。

在刚收到这种短信时,大部分人压根不会相信,也不感兴趣。

但当比赛结果与短信上所预测的一致时,三番五次的“神预测”,就容易获得少部分人的信任。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神算子。

骗子不过是通过发送大量不同预测结果的短信,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再筛选出预测正确的人群,随后继续发送预测短信。

以此类推,总有小部分人认为预测百分百正确,从而落入陷阱。

一旦被骗子带着节奏走,相信他的“神预测”豪掷下注,则很有可能输个片甲不留。

有时,从看球到赌球,由球迷变赌徒,只是一瞬间。

一些辨别能力不足的人,自认为足球经验丰富,以“玩”的心态打开“赌”的大门。

从刚开始的小心谨慎,到赢了一点甜头就想赚大钱,或者输了不甘心又想回本,于是越陷越深,导致血本无归。

每年因为赌球而引发的悲剧不在少数,今年也不例外。

几天前,卡塔尔世界杯C组小组赛第一轮,阿根廷1比2爆冷沙特阿拉伯。

随后,网上出现大量因赌球而跳楼、离婚的事件,真假难分,被网友们称为“阿根廷惨案”。

甚至一些公职人员因为赌球,自毁前程。

11月24日,中央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一篇题为《莫让赌球毁了年轻干部》的文章。

其中就提到一位名叫钟垚桢的90后干部,在网络赌球中欠下2000万元,面对催债压力,他竟然伙同同事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开具“无房证明”等手段,谋取私利。

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足球是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一直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但赌球的行为完全违背了足球运动的真谛,同时污染了足球环境。

疫情之下,世界杯的到来,让人们积压已久的情绪得以抒发。

尽情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感受希望的力量。

然而,因为一己私利而引发的市场乱象,无疑是对这场狂欢的亵渎。

目前,我国只有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两类,均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属于国家公益彩票,除此之外的“博彩”“买球”“赌球”,都属于违法行为。

群众看球的盛宴,不是违法乱纪的深渊。

面对侵权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线上线下加强严管。

面对屡禁不止的网络赌球现象,执法部门部门应当未雨绸缪,认真防范,根据网上动态,资金流向等蛛丝马迹,进行跟进查出。

同时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各大社交平台向民众们阐明赌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让世界杯的看台成为一方清静之地。

热爱世界杯的观众,在为比赛欢呼的同时,也要理性消费,同时权衡时间,平衡好工作和家庭。

最后,祝愿每个热爱足球的人都能心想事成,找寻那份被疫情桎梏已久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世界杯   卡塔尔   阿根廷   私利   赛场   骗子   商家   短信   足球   世界   市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